一种螺栓拼接式分节预制地下连续墙横向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237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栓拼接式分节预制地下连续墙横向接头,包括钢套筒、塑料套管、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预制地下连续墙包括上节墙、下节墙;钢套筒包括第一钢套筒、第二钢套筒;塑料套筒包括第一塑料套管、第二塑料套管;上节墙的底部分别预埋第一钢套筒、第一塑料套管;下节墙的顶部分别预埋第二钢套筒、第二塑料套管;第一钢套筒与第二钢套筒对接形成第一通道,第一通道内设置钢筋混凝土立柱;第一塑料套管与第二塑料套管对接形成第二通道,第二通道内设置高强度对拉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高强度对拉螺栓进行现场拼装连接上节墙与下节墙,施工过程简单,施工速度快。

A transverse joint of bolt splicing prefabricated diaphragm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栓拼接式分节预制地下连续墙横向接头
本技术涉及属于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螺栓拼接式分节预制地下连续墙横向接头。
技术介绍
为了克服现浇地下连续墙施工时间长、稳定性控制要求高及墙身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科研工作者及现场工程师提出了整体吊装式预制地下连续墙结构,对地下连续墙墙身进行预制,现场成槽后吊装入槽。然而,由于受起吊能力限制,墙幅深度受到控制,预制地下连续墙可适用的基坑深度亦受到限制,导致预制地下连续墙长度受到限制,使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预制地下连续墙长度受到限制,使用范围小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螺栓拼接式分节预制地下连续墙横向接头。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螺栓拼接式分节预制地下连续墙横向接头,包括钢套筒、塑料套管、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预制地下连续墙包括上节墙、下节墙;钢套筒包括第一钢套筒、第二钢套筒;塑料套管包括第一塑料套管、第二塑料套管;上节墙的底部分别预埋第一钢套筒、第一塑料套管,第一钢套筒与第一塑料套管的开口端均与上节墙的底端平齐;下节墙的顶部分别预埋第二钢套筒、第二塑料套管,第二钢套筒与第二塑料套管的开口端均与下节墙的顶端平齐;第一钢套筒与第二钢套筒对接形成第一通道,第一通道内设置第一连接件;第一塑料套管与第二塑料套管对接形成第二通道,第二通道内设置第二连接件。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为钢筋混凝土立柱,第二连接件为高强度对拉螺栓;上节墙与下节墙通过钢筋混凝土立柱对齐定位;上节墙与下节墙通过高强度对拉螺栓拼接固定。进一步地,上节墙设置第一凹槽,下节墙设置第二凹槽;高强度对拉螺栓的一端位于第一凹槽内,高强度对拉螺栓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凹槽内。进一步地,钢筋混凝土立柱与钢套筒之间通过结构胶连接。进一步地,钢套筒与塑料套管外围均设置螺旋箍,螺旋箍位于预制地下连续墙内。进一步地,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平行并位于第一通道的左右两侧。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钢套筒与塑料套管均为地下连续墙的预埋构件,通过工厂化预制地下连续墙以及预制地下连续墙构件便于质量控制,同时能够提高结构承载能力。(2)通过钢筋混凝土立柱对上节墙与下节墙进行对齐定位,能够抵抗上节墙与下节墙的水平错位移动;通过高强度对拉螺栓对上节墙与下节墙进行现场拼接固定,施工过程简单,施工速度快。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上节墙与下节墙横向连接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上节墙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下节墙结构图;图4为图3中A-A剖面图;图5为塑料套管侧视结构图。图中:1—钢套筒、11—第一钢套筒、12—第二钢套筒、2—塑料套管、21—第一塑料套管、22—第二塑料套管、3—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7—螺旋箍、8—上节墙、9—下节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如图1-5所示,一种螺栓拼接式分节预制地下连续墙横向接头,包括钢套筒1、塑料套管2、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预制地下连续墙包括上节墙8、下节墙9。钢套筒1包括第一钢套筒11、第二钢套筒12。塑料套管2包括第一塑料套管21、第二塑料套管22。上节墙8的底部分别预埋第一钢套筒11、第一塑料套管21,第一钢套筒11与第一塑料套管21的开口端均与上节墙8的底端平齐。下节墙9的顶部分别预埋第二钢套筒12、第二塑料套管22,第二钢套筒12与第二塑料套管22的开口端均与下节墙9的顶端平齐。第一钢套筒11与第二钢套筒12对接形成第一通道,第一通道内设置第一连接件3。第一塑料套管21与第二塑料套管22对接形成第二通道,第二通道内设置第二连接件4。钢套筒与塑料套管均为地下连续墙的预埋构件,通过工厂化预制地下连续墙以及预制地下连续墙构件便于质量控制,同时能够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第一连接件3为钢筋混凝土立柱,第一通道为钢筋混凝土立柱的安装空间,通过钢筋混凝土立柱对上节墙8与下节墙9进行对齐定位。钢筋混凝土立柱不仅能够连接上节墙8与下节墙9,同时能够抵抗上节墙8与下节墙9的水平错位移动。第二连接件4为高强度对拉螺栓,第二通道为高强度对拉螺栓的安装空间,通过高强度对拉螺栓对上节墙8与下节墙9进行现场拼接固定,施工过程简单,施工速度快。由钢套筒1、塑料套管2、钢筋混凝土立柱、高强度对拉螺栓构成的横向接头,满足连接节点处结构承载能力、刚度的要求,连接快速。为便于高强度对拉螺栓安装,上节墙8设置第一凹槽5,下节墙9设置第二凹槽6,第一凹槽5与第二凹槽6为安装操作空间。高强度对拉螺栓的一端自带头部,头部位于第一凹槽5内,高强度对拉螺栓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凹槽6内,并在第二凹槽6内使用螺母拧紧高强度对拉螺栓,实现上节墙8与下节墙9的连接。为增强钢筋混凝土立柱与预制地下连续墙之间的连接强度,钢筋混凝土立柱与钢套筒1之间通过结构胶连接。钢套筒1与塑料套管2外围均设置螺旋箍7,螺旋箍7位于预制地下连续墙内,能够加强预制地下连续墙内部强度,避免安装钢套筒1与塑料套管2后使预制地下连续墙内部结构强度受到损害。同时为进一步增加塑料套管2附近的预制地下连续墙内部强度,加强了塑料套管2附近的配筋。第一塑料套管21与第二塑料套管22对接形成的第二通道与第一钢套筒11与第二钢套筒12对接形成的第一通道平行并位于第一通道的左右两侧。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的数量为一个,第二通道的数量为多个。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用过程为:地墙成槽完成后,分节吊放预制地下连续墙,首先将下节墙9搁置于导墙上,然受吊装上节墙8,利用钢筋混凝土立柱对上节墙8的第一钢套筒11与下节墙9的第二钢套筒12进行对齐定位。对齐定位后,钢管混凝土立柱与第一钢套筒11之间、钢管混凝土立柱与第二钢套筒12之间均采用结构胶进行连接。将高强度螺栓从第一凹槽5内放入,高强度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塑料套管21与第二塑料套管22后进入第二凹槽6内,高强度螺栓贯穿第二通道。高强度螺栓的一端位于第一凹槽5内,高强度螺栓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凹槽6内,并在第二凹槽6内使用螺母拧紧高强度对拉螺栓,实现上节墙8与下节墙9的连接。以上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依据本技术提供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上会有改变之处,而这些改变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栓拼接式分节预制地下连续墙横向接头,其特征在于:/n包括钢套筒(1)、塑料套管(2)、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n预制地下连续墙包括上节墙(8)、下节墙(9);钢套筒(1)包括第一钢套筒(11)、第二钢套筒(12);塑料套管(2)包括第一塑料套管(21)、第二塑料套管(22);/n上节墙(8)的底部分别预埋第一钢套筒(11)、第一塑料套管(21),第一钢套筒(11)与第一塑料套管(21)的开口端均与上节墙(8)的底端平齐;下节墙(9)的顶部分别预埋第二钢套筒(12)、第二塑料套管(22),第二钢套筒(12)与第二塑料套管(22)的开口端均与下节墙(9)的顶端平齐;/n第一钢套筒(11)与第二钢套筒(12)对接形成第一通道,第一通道内设置第一连接件(3);第一塑料套管(21)与第二塑料套管(22)对接形成第二通道,第二通道内设置第二连接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栓拼接式分节预制地下连续墙横向接头,其特征在于:
包括钢套筒(1)、塑料套管(2)、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
预制地下连续墙包括上节墙(8)、下节墙(9);钢套筒(1)包括第一钢套筒(11)、第二钢套筒(12);塑料套管(2)包括第一塑料套管(21)、第二塑料套管(22);
上节墙(8)的底部分别预埋第一钢套筒(11)、第一塑料套管(21),第一钢套筒(11)与第一塑料套管(21)的开口端均与上节墙(8)的底端平齐;下节墙(9)的顶部分别预埋第二钢套筒(12)、第二塑料套管(22),第二钢套筒(12)与第二塑料套管(22)的开口端均与下节墙(9)的顶端平齐;
第一钢套筒(11)与第二钢套筒(12)对接形成第一通道,第一通道内设置第一连接件(3);第一塑料套管(21)与第二塑料套管(22)对接形成第二通道,第二通道内设置第二连接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栓拼接式分节预制地下连续墙横向接头,其特征在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大明黄栩赖世华朱一凡俞济涛王坤为欧林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华东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