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滤池法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400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滤池法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其可减少废水内的固体杂质,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减少固体杂质对后期有机物处理的影响,提高设备的使用可靠性;包括第一箱体,第一箱体内设置有第一腔,第一腔内设置有生物填料层和承托层,承托层内设置有布气管,还包括第二箱体,第二箱体内设置有第二腔,第二腔内设置有过滤板,过滤板顶端连通设置有多组连通孔,过滤板侧壁与第二腔侧壁连接,过滤板顶端设置有推板,第二箱体左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内固定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外侧壁与第二连接孔内侧壁连接,第二箱体左端设置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输出端穿过密封圈后与推板左端连接。

A biological filter process organic wastewater treat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滤池法有机废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滤池法有机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生物滤池法有机废水处理装置是一种用于废水处理过程中,进行废水处理并排放时所使用的装置,其可减少有机废水对环境的破坏现象,其在废水处理装置领域具有广泛的使用;现有的生物滤池法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箱体,第一箱体内设置有第一腔,第一腔内设置有生物填料层和承托层,生物填料层设置于承托层顶端,承托层内设置有布气管,第一箱体左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布气管的输入端穿过第一连接孔并与第一连接孔内侧壁连接,布气管的输入端设置有鼓风机,鼓风机的输出端与布气管的输入端连通,第一箱体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第一箱体底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输出端和第二连接管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腔顶端和底端连通;这种生物滤池法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在使用时将废水自第一连接管输送至第一腔内,第一腔内的生物填料可与废水接触后,此时充分供给氧气和营养,此时在滤材表面生成一层凝胶状生物膜,对污水进行过滤;这种生物滤池法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使用中发现,废水内存在固体杂质,杂质落入至生物填料顶端后,对废水内有机成分的过滤造成影响,降低设备的有机物过滤效果,降低设备的使用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减少废水内的固体杂质,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减少固体杂质对后期有机物处理的影响,提高设备的使用可靠性的生物滤池法有机废水处理装置。本技术的一种生物滤池法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箱体,第一箱体内设置有第一腔,第一腔内设置有生物填料层和承托层,生物填料层设置于承托层顶端,承托层内设置有布气管,第一箱体左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布气管的输入端穿过第一连接孔并与第一连接孔内侧壁连接,布气管的输入端设置有鼓风机,鼓风机的输出端与布气管的输入端连通,第一箱体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第一箱体底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输出端和第二连接管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腔顶端和底端连通;还包括第二箱体,第二箱体内设置有第二腔,第二腔内设置有过滤板,过滤板顶端连通设置有多组连通孔,过滤板侧壁与第二腔侧壁连接,过滤板顶端设置有推板,第二箱体左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内固定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外侧壁与与第二连接孔内侧壁连接,第二箱体左端设置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输出端穿过密封圈后与推板左端连接,推板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二腔前端和后端接触,推板顶端和底端分别有第二腔顶端左侧和过滤板顶端左侧接触,密封圈内侧壁与电动推杆的外侧壁密封接触,第二箱体顶端设置有第三连接管,第三连接管输出端与第二腔顶端连通,第一连接管的输入端与第二腔底端连通,第二箱体右端上侧连通设置有输出管,输出管连通设置有单向阀。本技术的一种生物滤池法有机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电机,第一腔上侧设置有布水箱,布水箱内设置有第三腔,布水箱底端设置有多组喷头,多组喷头输入端分别与第三腔底端连通,第一连接管的输出端与第三腔顶端可转动连通,布水箱侧壁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左端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右端与第一齿轮左端啮合接触,第二齿轮顶端固定设置有转轴,第一箱体顶端左侧设置有第一安装孔,转轴顶端穿过第一安装孔,电机设置于第一箱体顶端左侧,转轴顶端与电机输出端连接。本技术的一种生物滤池法有机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水管,第一水管设置于承托层下侧,第一水管的顶端连通设置有多组第二水管,多组第二水管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水管的多组输出端连通,第一箱体右端下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一水管的输入端穿过第二连接孔并与第二连接孔内侧壁连接。本技术的一种生物滤池法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布水箱顶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固定设置有第一轴承,第一连接管的底端插入至第一轴承内并与第一轴承内侧壁连接。本技术的一种生物滤池法有机废水处理装置,第一安装孔内固定设置有第二轴承,转轴顶端穿过第二轴承并与第二轴承内侧壁连接。本技术的一种生物滤池法有机废水处理装置,电动推杆外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右端与第二箱体左端上侧连接,电机外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底端与第一箱体顶端左侧连接,鼓风机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右端与第一箱体左端连接。本技术的一种生物滤池法有机废水处理装置,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均连通设置有阀门。本技术的一种生物滤池法有机废水处理装置,第一箱体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固定设置有支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废水自第三连接管进入至第二腔内,第二腔内的过滤板对废水内的固体杂质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自多组连通孔向下传输,固体杂质堆积量较多时,此时电动推杆带动推板向右移动,推板向右移动的同时带动杂质向右移动,杂质向右移动至最右侧后自输出管输出,过滤板的设置可减少杂质输送至第一腔内,同时密封圈的设置可提高电动推杆与第二连接孔的密封性,减少废水自第二连接孔内进行渗漏的现象,提高设备的使用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二箱体与推板的连接结构俯视图;图3是图1中A部放大图;图4是图1中B部放大图;附图中标记:1、第一箱体;2、第一腔;3、生物填料层;4、承托层;5、布气管;6、鼓风机;7、第一连接管;8、第二连接管;9、第二箱体;10、第二腔;11、过滤板;12、连通孔;13、推板;14、密封圈;15、电动推杆;16、第三连接管;17、电机;18、布水箱;19、第三腔;20、喷头;21、第一齿轮;22、第二齿轮;23、转轴;24、第一水管;25、第二水管;26、第一轴承;27、第二轴承;28、第一支撑架;29、支撑板;30、阀门;31、支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生物滤池法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箱体1,第一箱体1内设置有第一腔2,第一腔2内设置有生物填料层3和承托层4,生物填料层3设置于承托层4顶端,承托层4内设置有布气管5,第一箱体1左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布气管5的输入端穿过第一连接孔并与第一连接孔内侧壁连接,布气管5的输入端设置有鼓风机6,鼓风机6的输出端与布气管5的输入端连通,第一箱体1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7,第一箱体1底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8,第一连接管7的输出端和第二连接管8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腔2顶端和底端连通;还包括第二箱体9,第二箱体9内设置有第二腔10,第二腔10内设置有过滤板11,过滤板11顶端连通设置有多组连通孔12,过滤板11侧壁与第二腔10侧壁连接,过滤板11顶端设置有推板13,第二箱体9左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内固定设置有密封圈14,密封圈14外侧壁与第二连接孔内侧壁连接,第二箱体9左端设置有电动推杆15,电动推杆15的输出端穿过密封圈14后与推板13左端连接,推板13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二腔10前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滤池法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箱体(1),第一箱体(1)内设置有第一腔(2),第一腔(2)内设置有生物填料层(3)和承托层(4),生物填料层(3)设置于承托层(4)顶端,承托层(4)内设置有布气管(5),第一箱体(1)左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布气管(5)的输入端穿过第一连接孔并与第一连接孔内侧壁连接,布气管(5)的输入端设置有鼓风机(6),鼓风机(6)的输出端与布气管(5)的输入端连通,第一箱体(1)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7),第一箱体(1)底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8),第一连接管(7)的输出端和第二连接管(8)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腔(2)顶端和底端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箱体(9),第二箱体(9)内设置有第二腔(10),第二腔(10)内设置有过滤板(11),过滤板(11)顶端连通设置有多组连通孔(12),过滤板(11)侧壁与第二腔(10)侧壁连接,过滤板(11)顶端设置有推板(13),第二箱体(9)左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内固定设置有密封圈(14),密封圈(14)外侧壁与第二连接孔内侧壁连接,第二箱体(9)左端设置有电动推杆(15),电动推杆(15)的输出端穿过密封圈(14)后与推板(13)左端连接,推板(13)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二腔(10)前端和后端接触,推板(13)顶端和底端分别有第二腔(10)顶端左侧和过滤板(11)顶端左侧接触,密封圈(14)内侧壁与电动推杆(15)的外侧壁密封接触,第二箱体(9)顶端设置有第三连接管(16),第三连接管(16)输出端与第二腔(10)顶端连通,第一连接管(7)的输入端与第二腔(10)底端连通,第二箱体(9)右端上侧连通设置有输出管,输出管连通设置有单向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滤池法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箱体(1),第一箱体(1)内设置有第一腔(2),第一腔(2)内设置有生物填料层(3)和承托层(4),生物填料层(3)设置于承托层(4)顶端,承托层(4)内设置有布气管(5),第一箱体(1)左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布气管(5)的输入端穿过第一连接孔并与第一连接孔内侧壁连接,布气管(5)的输入端设置有鼓风机(6),鼓风机(6)的输出端与布气管(5)的输入端连通,第一箱体(1)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7),第一箱体(1)底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8),第一连接管(7)的输出端和第二连接管(8)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腔(2)顶端和底端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箱体(9),第二箱体(9)内设置有第二腔(10),第二腔(10)内设置有过滤板(11),过滤板(11)顶端连通设置有多组连通孔(12),过滤板(11)侧壁与第二腔(10)侧壁连接,过滤板(11)顶端设置有推板(13),第二箱体(9)左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内固定设置有密封圈(14),密封圈(14)外侧壁与第二连接孔内侧壁连接,第二箱体(9)左端设置有电动推杆(15),电动推杆(15)的输出端穿过密封圈(14)后与推板(13)左端连接,推板(13)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二腔(10)前端和后端接触,推板(13)顶端和底端分别有第二腔(10)顶端左侧和过滤板(11)顶端左侧接触,密封圈(14)内侧壁与电动推杆(15)的外侧壁密封接触,第二箱体(9)顶端设置有第三连接管(16),第三连接管(16)输出端与第二腔(10)顶端连通,第一连接管(7)的输入端与第二腔(10)底端连通,第二箱体(9)右端上侧连通设置有输出管,输出管连通设置有单向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滤池法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17),第一腔(2)上侧设置有布水箱(18),布水箱(18)内设置有第三腔(19),布水箱(18)底端设置有多组喷头(20),多组喷头(20)输入端分别与第三腔(19)底端连通,第一连接管(7)的输出端与第三腔(19)顶端可转动连通,布水箱(18)侧壁固定套设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俊杰陶惠新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飞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