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BR平板膜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005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BR平板膜元件,包括支撑板、导流布、过滤膜片;所述支撑板外框与过滤膜片焊接为一体并将导流布封装在支撑板与过滤膜片内部,形成内有模腔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端设有产水口,产水口与内部的膜腔相连通;所述支撑板侧面的上部靠近产水口处开设有液池槽和横向布置的主导流槽;所述主导流槽与液池槽相连,MBR具有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易实现自动控制、运行管理简单、稳定性高、节能性好等特点。广泛适用于生活小区、宾馆饭店、写字楼、等分散用户的日常生活污水处理,以及回用及制革、食品、化工等行业的有机污水处理。

A MBR flat membrane el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BR平板膜元件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MBR平板膜元件。
技术介绍
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MBR)是膜分离技术和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用超滤或微滤膜分离技术取代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常规过滤单元,使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泥龄(STR)完全分离。其高效的固液分离能力使出水水质良好,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并可截留大肠杆菌等生物性污染物,处理后出水可直接回用,出水水质要明显优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污水资源化技术。与传统的生化水处理技术相比,MBR具有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易实现自动控制、运行管理简单等特点;广泛适用于生活小区、宾馆饭店、写字楼等分散用户的日常生活污水处理,以及回用及制革、食品、化工等行业的有机污水处理。MBR平板膜元件作为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MBR)的核心部件,其可靠的稳定性直接决定膜生物反应器的运用好坏。特别是随着新型平板膜产品的开发,使得设备的结构、运行等更为简便,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节能性,从而大幅降低系统运行能耗,逐渐成为行业内所关注的热点。如专利号CN201710500511.3公开了一种新型袋式MBR平板膜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平板膜组件成本高,不利于推广的问题;包括上支架(1)、下支架(2)、平板膜组(3)若干,所述平板膜组(3)包括平板膜一(31)、平板导流网(32)和平板膜二(33),所述平板膜一(31)和平板膜二(33)连接并将平板导流网(32)封装在平板膜一(31)和平板膜二(33)内部,所述平板膜一(31)和平板膜二(33)上、下两端设有开口(4),所述平板膜组(3)上方安装有上支架(1),所述平板膜组(3)下方安装有下支架(2)。又如专利号CN201720590314.0公开了一种MBR平板膜的改良结构,包括支撑板和膜片结构,所述膜片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压条、接合条和膜片本体,所述膜片本体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接合条压设在所述膜片本体表面上的四周,所述压条设置在所述接合条上,所述压条包覆所述接合条的顶面和两个侧面,所述压条的底面压设在所述膜片本体上,所述膜片结构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个面上。但目前国内外平板膜元件的产水口多设置在上端,且整体膜面积较大,支撑板表面上设置的流道较少、结构设计不合理等,从而导致膜表面水的透过速率下降,底部的过滤阻力较大(抽吸的负压在膜元件表面是从出水口端向外呈扇形分布依次减小的),进而会加快膜的污染,影响膜的产水量。同时,传统膜元件的安装为考虑后期拆卸或更换的方便性,均采用从上到下插入的方式装入膜箱组件对应的导轨卡槽板中,其抽、插安装时由于摩擦力的原因导致安装或拆卸过程中比较困难、费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MBR平板膜元件。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MBR平板膜元件,包括支撑板1、导流布2、过滤膜片3;所述支撑板1外框与过滤膜片3焊接为一体并将导流布2封装在支撑板1与过滤膜片3内部,形成内有模腔的密封结构;所述支撑板1上端设有产水口103,产水口103与内部的膜腔相连通;所述支撑板1侧面的上部靠近产水口103处开设有液池槽101和横向布置的主导流槽105;所述主导流槽105与液池槽101相连。所述支撑板1两侧面上设有若干导流槽106和与导流槽106相连通的相互交叉布置的细网槽107;所述细网槽107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导流槽106竖向布置于支撑板1侧面上并与主导流槽105相连通,且两侧面上设置的导流槽106相互错开。为保证膜表面各处水的透过速率均衡,减小透过液体在膜腔内的流动阻力,降低膜表面的污染;所述导流槽106的深度小于2mm,宽度小于3.5mm,相邻导流槽106之间间隔为30mm-60mm。所述细网槽107之间相互交叉成网状,每条细网槽107的深度小于0.6mm,宽度小于0.8mm,相邻细网槽107之间间隔小于4mm,每条细网槽107分别与水平呈60°和120°的倾斜角。通过以上的结构设计,使支撑板1两侧的流道分布科学合理,既均衡地保证了过滤膜片3表面各处水的透过速率,又大幅减小透过液体在膜腔内的流动阻力和时间,进而降低膜表面的污染情况,提高产水通量,节省运行成本。为保证膜元件易于安装、更换,在支撑板1侧面的两边缘上间隔均等地设置若干凸台102,更具体地说,是与导轨卡槽板安装配合槽相对的支撑板1边缘上设置上述凸台102,这些凸台102跟导轨卡槽板安装配合槽的内表面相接触,由于接触面积较小,使得摩擦力小,从而使得膜元件在安装或更换过程中易于将其插入或拔出导轨卡槽板所对应的槽中。所述凸台102的长为10mm-20mm,宽为5mm-10mm,高为0.5mm-2mm;支撑板1的每个表面上根据需要设置5至12个凸台102。过滤膜片3设置在两侧的导流布2上且四周与支撑板1外框焊接为一体,其焊接方式采用超声波焊接或热熔焊接;为保证焊接区域的牢固性和密封性,在支撑板1的焊接区域上设有若干凸起结构108,焊接区域中间的凸起结构108b首尾交叉相连并沿周闭合,焊接区域边缘的凸起结构108a呈直线状并沿周闭合;首尾交叉相连的凸起结构108b可有效保证过滤膜片焊接后的平整性和粘接牢固性;呈直线状并沿周闭合的凸起结构108a则可保证膜元件的整体密封效果,防止过滤膜片3和支撑板1在底部曝气装置的冲刷下出现脱离现象。焊接实施流程:先在支撑板1上平整放置过滤膜片3,使过滤膜片3能够完全盖住支撑板焊接区域上的凸起结构108,然后使用超声波焊接或热熔焊接的方式将支撑板1上的凸起结构108进行熔化而将两者相互熔焊在一起,从而使过滤膜片3能够可靠地焊接在支撑板1上。支撑板1焊接区域上所述凸起结构108的截面成锥状,凸起的高度为0.3mm-1mm。支撑板1顶部中间设有把手柄104,便于MBR膜元件的装配、拆卸和更换。本技术的MBR平板膜元件的工作流程:首先将膜元件均等竖直地插入膜箱组件中对应的导轨卡槽板安装槽,通过橡胶条和压板将每片膜元件完全固定住,然后浸入污水池中,产水口103与外部的真空泵相连接,当真空泵启动抽吸时,污水经过过滤膜片3过滤后分离出过滤水,过滤水经过导流布2流入膜腔中的细网槽107,然后依次汇集到导流槽106和主导流槽105,最后支撑板1两侧面的过滤水均汇集于液池槽101并从产水口103处流出。有益效果:MBR具有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易实现自动控制、运行管理简单、稳定性高、节能性好等特点。广泛适用于生活小区、宾馆饭店、写字楼、等分散用户的日常生活污水处理,以及回用及制革、食品、化工等行业的有机污水处理。本技术利用设置在支撑板上的导流槽和细网槽,使得膜表面各处水的透过速率均衡,减小透过液体在膜腔内的流动阻力,降低膜表面的污染。并控制相邻导流槽间距离和相邻细网槽间距离,使得流道分布合理,既均衡地保证了过滤膜片表面各处水的透过速率,又大幅减小透过液体在膜腔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MBR平板膜元件,包括支撑板(1)、导流布(2)、过滤膜片(3);所述支撑板(1)外框与过滤膜片(3)焊接为一体并将导流布(2)封装在支撑板(1)与过滤膜片(3)内部,形成内有模腔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上端设有产水口(103),产水口(103)与内部的膜腔相连通;所述支撑板(1)侧面的上部靠近产水口(103)处开设有液池槽(101)和横向布置的主导流槽(105);所述主导流槽(105)与液池槽(101)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BR平板膜元件,包括支撑板(1)、导流布(2)、过滤膜片(3);所述支撑板(1)外框与过滤膜片(3)焊接为一体并将导流布(2)封装在支撑板(1)与过滤膜片(3)内部,形成内有模腔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上端设有产水口(103),产水口(103)与内部的膜腔相连通;所述支撑板(1)侧面的上部靠近产水口(103)处开设有液池槽(101)和横向布置的主导流槽(105);所述主导流槽(105)与液池槽(101)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MBR平板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两侧面上设有若干导流槽(106)和与导流槽(106)相连通的相互交叉布置的细网槽(107);所述细网槽(107)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导流槽(106)竖向布置于支撑板(1)侧面上并与主导流槽(105)相连通,且两侧面上设置的导流槽(106)相互错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MBR平板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106)的深度小于2mm,宽度小于3.5mm,相邻导流槽(106)之间间隔为30mm-60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伦梁松苗胡利杰杨兴胜
申请(专利权)人: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