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材上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3789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管材上料机,包括机架、上料单元、进给单元,上料单元包括第一上料单元、第二上料单元,其中第一上料单元具备转动机构、柔性带、导向轮,机架上的凹槽内横向铺设多条柔性带,柔性带一端与机架连接,另端绕过导向轮与机架上固定的转动机构连接,管材由柔性带承载,本管材上料机简化结构,通过转动机构转动柔性带以升降管材,为保证管材有序上料,第二上料单元设置预存台,以暂存管材,继而通过升降机构及推动机构依次将管材推进进给单元滑槽中,最后经移位装置及推动头推动管材移至下一工序,通过简化结构,降低了成本。

Pipe fee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材上料机
本技术涉及管材加工领域,尤其涉及管材上料机。
技术介绍
管材应用广泛,管材的深加工需要配合专用设备,为保证加工效率,一般选用自动上料机构,市面的上料机结构复杂,包括堆料、分料、推管、伸缩等多个组件,设备成本高,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管材上料机,以解决上述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管材上料机,包括机架、上料单元、进给单元,上料单元包括第一上料单元、第二上料单元,其中第一上料单元具备转动机构、柔性带、导向轮,机架上的凹槽内横向铺设多条柔性带,柔性带一端与机架连接,另端绕过导向轮与机架上固定的转动机构连接,管材由柔性带承载;第二上料单元具备预存台、升降机构、推动机构,预存台位于机架上凹槽一侧,推动机构位于预存台内,推动机构的移动端上设升降机构;进给单元,位于预存台一侧,具备滑槽、移位装置、推动头,推动头与移位装置的移动端连接,且推动头伸入滑槽内;以转动机构收紧或放松柔性带以升降管材,管材进入预存台,推动机构调节升降机构位置,升降机构升起,管材滚进滑槽,移位装置驱使推动头移位管材。本管材上料机简化结构,通过转动机构转动柔性带以升降管材,为保证管材有序上料,第二上料单元设置预存台,以暂存管材,继而通过升降机构及推动机构依次将管材推进进给单元滑槽中,最后经移位装置及推动头推动管材移至下一工序,通过简化结构,降低了成本。其中柔性带可选的材料包括橡胶,或橡胶与纤维、金属复合制品。进一步,机架上设多个支杆及隔板,隔板顶部为L型,横端为向下倾斜面,多个隔板构成预存台,隔板与支杆之间形成凹槽,柔性带一端与支杆连接,另端绕过安装在隔板一侧的导向轮与固定在机架上的转动机构连接。进一步,支杆上设夹持部,包括固定板、活动板,固定板与支杆固定,活动板通过螺栓与固定板固定,柔性带端部位于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便于固定柔性带。支杆排成一排,隔板相对排成一排,相对的隔板与支杆之间安装柔性带,管材被放置在柔性带上,当管材在,柔性带收紧,管材被上台,管材高过隔板,管材顺隔板滚动,隔板顶部为L型,由纵端限位管材。当然,更佳地,支架与隔板之间的机架为倾斜面,以使管材排列成坡型,便于在柔性带抬升至隔板高度时,管材在自重力下顺隔板滚动。当然也可将管材预先排列成坡型。进一步,转动机构包括电机,转轴及带轮,电机固定在机架上,转轴与电机输出端连接,多个带轮间隔固定在转轴上,柔性带端部固定在带轮上。电机优选双轴输出类型,以带动两侧转轴转动,收紧或放松柔性带。进一步,推动机构包括气缸或电缸、滑块、滑轨,滑块与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且顺滑轨移动,滑块上固定升降机构,稳定前推管材。进一步,升降机构包括气缸、托板,托板与气缸的活塞杆固定,提升管材高过L纵端,以进入滑槽中。进一步,移位装置包括电机、绞盘、链条,绞盘与电机转轴连接,链条上固定推动头,推动头包括本体、滑轮,本体底部固定在链条上,本体两侧安装滑轮,沿滑槽移动。以绞盘带动链条,使推动头推动管材顺滑槽移动至下一工序,如切割工序。进一步,滑槽包括两侧的槽板及底部支架,槽板底部间隙固定在底部支架上,链条位于滑槽底部,推动头本体自槽板底部间隙露出。当然链条也可位于滑槽一侧,推动头自滑槽一侧伸入。进一步,本体每侧安装上、下两排滑轮,槽板位于两排滑轮之间,提高运行稳定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管材上料机简化结构,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B-B剖面图;图3:A部放大图;图4:移位装置结构图;图5:B部放大图;图6:推动头安装结构图;图中:1、机架;2、上料单元;3、进给单元;4、管材;21、第一上料单元;22、第二上料单元;31、绞盘;32、链条;33、滑槽;34、推动头;35、支架;211、支杆;212、柔性带;213、导向柱;214、导向轮;215、夹持部;216、转动机构;221、隔板;222、气缸;223、滑块;224、滑轨;225、托板;226、纵端;341、本体;342、滑轮;2151、活动板;2152、固定板;2161、电机;2162、转轴;2163、带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实施例1参考图1,管材上料机,包括机架1、上料单元2、进给单元3,本实施例中,机架采用钢材焊接形成,上料单元位于机架左侧,进给单元位于机架右侧。参考图1、图2,上料单元包括第一上料单元21、第二上料单元22,第一上料单元位于最左侧,进给单元位于机架最右侧,第二上料单元位于二者之间,其中第一上料单元具备转动机构216、柔性带212、导向轮214;参考图3,第二上料单元具备预存台、升降机构、推动机构。参考图1、图2,机架上设多个支杆211及隔板221,隔板顶部为L型,多个隔板间隔开排成一排构成预存台,隔板顶部为L型,横端为向下倾斜面,相对的支杆顺机架轴向排成一排,隔板与支杆之间形成凹槽,凹槽内横向铺设多根柔性带212,柔性带一端与支杆连接,具体而言,支杆上安装导向柱213,柔性带绕过导向柱与支杆上安装的夹持部215固定,包括固定板2152、活动板2151,固定板与支杆固定,活动板通过螺栓与固定板固定,柔性带端部位于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参考图2,柔性带另端绕过安装在隔板221一侧的导向轮214与固定在机架上的转动机构216连接,参考图1、图3,转动机构包括电机2161,转轴2162及带轮2163,电机选用双轴输出型电机,电机位于隔板之间的空隙中,底部固定在机架上,转轴与电机输出端连接,转轴穿过隔板且与隔板之间安装轴承,多个带轮间隔固定在转轴上,柔性带端部绕过安装在隔板上的导向轮与带轮固定。参考图3,推动机构包括气缸或电缸222、滑块223、滑轨224,滑块与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且顺滑轨移动,滑块上固定升降机构,以调节升降机构的前后位置,升降机构包括气缸222、托板225,托板与气缸的活塞杆固定,提升管材高过L纵端226,以进入滑槽中。参考图2,进给单元,位于预存台一侧,参考图5、图4、图6,其具备滑槽33、移位装置、推动头34,推动头与移位装置的移动端连接,且推动头伸入滑槽内,参考图4,移位装置包括电机、绞盘31、链条32,绞盘与电机转轴连接,链条上固定推动头34,参考图5、图6,推动头包括本体341、滑轮342,本体底部固定在链条32上,本体两侧安装滑轮,沿滑槽33移动。更具体而言,滑槽包括两侧的槽板及底部支架35,槽板底部间隙固定在底部支架上,链条位于滑槽底部,推动头本体自槽板底部间隙露出。当然链条也可位于滑槽一侧,推动头自滑槽一侧伸入。在进一步优化中,参考图6,本体每侧安装上、下两排滑轮,槽板位于两排滑轮之间,提高运行稳定性。...

【技术保护点】
1.管材上料机,包括机架、上料单元、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上料单元包括第一上料单元、第二上料单元,其中第一上料单元具备转动机构、柔性带、导向轮,机架上的凹槽内横向铺设多条柔性带,柔性带一端与机架连接,另端绕过导向轮与机架上固定的转动机构连接,管材由柔性带承载;/n第二上料单元具备预存台、升降机构、推动机构,预存台位于机架上凹槽一侧,推动机构位于预存台内,推动机构的移动端上设升降机构;/n进给单元,位于预存台一侧,具备滑槽、移位装置、推动头,推动头与移位装置的移动端连接,且推动头伸入滑槽内;/n以转动机构收紧或放松柔性带以升降管材,管材进入预存台,推动机构调节升降机构位置,升降机构升起,管材滚进滑槽,移位装置驱使推动头移位管材。/n

【技术特征摘要】
1.管材上料机,包括机架、上料单元、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上料单元包括第一上料单元、第二上料单元,其中第一上料单元具备转动机构、柔性带、导向轮,机架上的凹槽内横向铺设多条柔性带,柔性带一端与机架连接,另端绕过导向轮与机架上固定的转动机构连接,管材由柔性带承载;
第二上料单元具备预存台、升降机构、推动机构,预存台位于机架上凹槽一侧,推动机构位于预存台内,推动机构的移动端上设升降机构;
进给单元,位于预存台一侧,具备滑槽、移位装置、推动头,推动头与移位装置的移动端连接,且推动头伸入滑槽内;
以转动机构收紧或放松柔性带以升降管材,管材进入预存台,推动机构调节升降机构位置,升降机构升起,管材滚进滑槽,移位装置驱使推动头移位管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机架上设多个支杆及隔板,隔板顶部为L型,横端为向下倾斜面,多个隔板构成预存台,隔板与支杆之间形成凹槽,柔性带一端与支杆连接,另端绕过安装在隔板一侧的导向轮与固定在机架上的转动机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材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支杆上设夹持部,包括固定板、活动板,固定板与支杆固定,活动板通过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阿楼田璐明瑞西
申请(专利权)人:标克激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