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混合微电网双端供电拓扑系统及其多运行模式自适应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37480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混合微电网双端供电拓扑系统及其多运行模式自适应控制方法,该系统包含电力电子变压器、干路变压器、双向逆变器、交流母线和直流母线,电力电子变压器的高压交流端口通过并网点连接到上级电网,低压交流端口连接到交流母线,低压直流端口连接到直流母线,干路变压器低压端连接到交流母线,高压端通过并网点连接到上级电网,双向逆变器直流端连接到直流母线,交流端连接到干路变压器低压端。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双端闭环供电拓扑结构,实现了混合微电网多模式灵活运行,保证了混合微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并且解决了混合微电网发生故障时电能质量恶化问题,提升了使用效果。

Hybrid micro grid two terminal power supply topology system based on 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 and its multi operation mode adaptive control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混合微电网双端供电拓扑系统及其多运行模式自适应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电子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混合微电网双端供电拓扑系统及其多运行模式自适应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以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能源革命快速演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由于可再生能源接入交流微电网需要多级能量变换装置,而直流微电网由于不存在频率,无需频率控制和相位跟踪,可节省大量的电力电子换流环节,显著提高了可靠性和可控性,所以,同时具有交流特性和直流特性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供电形式。在混合微电网中,与配电网相连的公共连接点是配电网、交流微网和直流微网三者之间能量流动的中转站,公共连接点处的能量协调管理至关重要,而实现功率的准确协调,需要一台可靠的“能量路由器”。电力电子变压器由电力电子变换电路与高频变压器组成,具有变压、隔离和能量传输功能,可以作为“能量路由器”将交流微电网、直流微电网和大电网有机的连接起来,实现对公共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混合微电网双端供电拓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电力电子变压器、干路变压器、双向逆变器、交流母线和直流母线,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包含至少两个高压交流端口,一个低压交流端口和一个低压直流端口,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高压交流端口通过并网点连接到上级电网,所述低压交流端口连接到交流母线,所述低压直流端口连接到直流母线,所述干路变压器低压端连接到交流母线,高压端通过并网点连接到上级电网,所述双向逆变器直流端连接到直流母线,交流端连接到干路变压器低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混合微电网双端供电拓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电力电子变压器、干路变压器、双向逆变器、交流母线和直流母线,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包含至少两个高压交流端口,一个低压交流端口和一个低压直流端口,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高压交流端口通过并网点连接到上级电网,所述低压交流端口连接到交流母线,所述低压直流端口连接到直流母线,所述干路变压器低压端连接到交流母线,高压端通过并网点连接到上级电网,所述双向逆变器直流端连接到直流母线,交流端连接到干路变压器低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混合微电网双端供电拓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中高压交流端口的数量为两个且功率相同,两个高压交流端口各自独立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混合微电网双端供电拓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母线配有各自独立运行的分布式电源和储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混合微电网双端供电拓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母线分为两段供电,均配置有各自独立运行的分布式电源和储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混合微电网双端供电拓扑系统的多运行模式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统包括并网模式1、并网模式2、并网模式3和并网模式4,其具体控制和切换过程如下:
并网模式1:混合微电网运行于并网模式1,电力电子变压器左侧高压交流端口AC1采用恒直流电压控制,为低压直流端口提供电压源;电力电子变压器右侧高压交流端口AC2采用恒功率控制;电力电子变压器低压交直流端口均运行于恒压控制,负责交直流母线调压;在电力电子变压器内部,AC2模块为AC1模块的备用模块,在并网模式1时,AC2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在军李俊杰刘海军杨士慧于德明沈宇赵贺韦凌霄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