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器支架及蒸发器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3724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3:37
蒸发器支架及蒸发器生产线,涉及空调的生产设备领域。蒸发器支架包括架体、第一支承体和第二支承体,第一支承体及第二支承体均与架体连接,第一支承体具有第一支承面,第二支承体具有第二支承面;第一支承面与第二支承面之间具有小于180°的夹角;第一支承体与架体通过第一平面铰进行铰接,第一平面铰的轴线方向沿第一支承面的延伸面与第二支承面的延伸面的交线方向;第一支承体和/或架体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限制第一支承体相对架体转动的转角范围。在蒸发器支架的支承下,蒸发器的位置稳定,有利于避免蒸发器局部受力过大,避免蒸发器受碰撞和过度挤压损坏。

Evaporator support and evaporator production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发器支架及蒸发器生产线
本技术涉及空调的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蒸发器支架及蒸发器生产线。
技术介绍
蒸发器作为空调的核心部件,由于其材料主要由铝箔和铜管构成,管件较多、较长,容易发生变形,造成质量异常。然而,现有技术在生产蒸发器时,往往在固定平台上进行蒸发器拼装,蒸发器的搬运也由人工完成,这就使得蒸发器与固定平台以及蒸发器与蒸发器之间容易发生刮擦,造成蒸发器质量异常,并且人工搬运劳动强度大,不利于自动化作业,也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有利于避免蒸发器受碰撞损坏的蒸发器支架。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技术提供的蒸发器支架包括架体、第一支承体和第二支承体,第一支承体及第二支承体均与架体连接,第一支承体具有第一支承面,第二支承体具有第二支承面;第一支承面与第二支承面之间具有小于180°的夹角;第一支承体与架体通过第一平面铰进行铰接,第一平面铰的轴线方向沿第一支承面的延伸面与第二支承面的延伸面的交线方向;第一支承体和/或架体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限制第一支承体相对架体转动的转角范围。由上可见,本技术通过对蒸发器支架的设置和结构设计,蒸发器支架在支承蒸发器时,蒸发器放置于第一支承面和第二支承面上,并夹持于第一支承面与第二支承面之间;这样有利于使蒸发器的位置稳定,避免蒸发器从蒸发器支架上脱落;此外,由于第一基板与架体之间为铰接结构,使得第一支承体能够相对架体转动以适应蒸发器的结构形状,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均匀蒸发器与第一缓冲板之间的接触受力,均匀蒸发器与蒸发器支架之间的接触受力,避免蒸发器局部受力过大,避免蒸发器受损,另一方面也使得本技术的蒸发器支架能够适应不同尺寸型号的蒸发器支架,蒸发器支架的通用性强。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支承面与第二支承面的夹角不大于90°。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支承体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一缓冲板,第一基板与架体铰接,第一基板的靠近第二支承体一侧的主面倾斜朝上,第一缓冲板固定贴于第一基板的靠近第二支承体一侧的主面上,第一支承面为第一缓冲板的背离第一基板一侧的主面。再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二支承体包括第二基板与第二缓冲板,第二基板与架体连接,第二基板的靠近第一支承体一侧的主面倾斜朝上,第二缓冲板固定贴于第二基板的靠近第一支承体一侧的主面上,第二支承面为第二缓冲板的背离第二基板一侧的主面。由上可见,由于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的设置,一方面,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为蒸发器提供了缓冲,有利于避免蒸发器因与蒸发器支架发生碰撞而损坏,另一方面,板状的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也使得蒸发器支架与蒸发器之间有更大的接触面积,避免蒸发器局部受力过大,进一步有利于防止蒸发器损坏。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基板与架体一体成型。由上可见,这样有利于简化蒸发器支架的结构,便于蒸发器支架的生产。又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二支承体与架体通过第二平面铰进行铰接,第二平面铰的轴线方向与第二平面铰的轴线方向平行;第二支承体和/或架体上设有第二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限制第二支承体相对架体转动的转角范围。由上可见,这样第二支承体也能够通过转动来适应与蒸发器的接触,有利于均匀蒸发器与第二支承体之间的受力,进一步有利于避免蒸发器因与蒸发器支架发生碰撞而损坏。又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架体包括水平板和竖直板,竖直板连接于水平板的一端,竖直板从水平板上朝上凸出;第一支承体的背离第二支承体的一侧铰接于竖直板上。又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支承体上设有第一铰接结构和第一限位凸起;架体上设有第二铰接结构,第一铰接结构、第二铰接结构及铰轴组成第一平面铰,第二铰接结构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凸起从第一支承体上向第二铰接结构凸出,第一限位槽朝向第一支承体,第一限位凸起位于第一限位槽中。由上可见,第一限位凸起与第一限位槽的配合限制第一支承体的转动范围,避免第一支承体随意转动,保证蒸发器始终处于第一支承体与第二支承体之间。又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支承体上设有第一铰接结构和第二限位槽;架体上设有第二铰接结构,第一铰接结构、第二铰接结构及铰轴组成第一平面铰,第二铰接结构的外周设有第二限位凸起;第二限位槽朝向第二铰接结构,第二限位凸起从第二铰接结构上向第一支承体凸出,第二限位凸起位于第二限位槽中。还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支承体上设有第一铰接结构,架体上设有第二铰接结构,第一铰接结构、第二铰接结构及铰轴组成第一平面铰;第二铰接结构上设有限位抵接面,限位抵接面朝向第一支承体;限位抵接面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沿第一平面铰的周向,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分置于限位抵接面的两端,第一边缘与铰轴的轴线相距第一距离,第二边缘与铰轴的轴线相距第二距离;第一支承体的主体部分与铰轴的轴线相距第三距离,限位抵接面与铰轴的轴线相距第四距离,第三距离大于第四距离,第三距离小于第一距离,第三距离小于第二距离。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支承体上设有抵接限位凸起,抵接限位凸起从第一支承体向第二铰接结构凸出,第三距离为抵接限位凸起与铰轴的轴线的距离。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蒸发器支承良好、有利于避免人工频繁搬运蒸发器、便于实现蒸发器自动化生产作业的蒸发器生产线。为了实现上述的另一目的,本技术提供的蒸发器生产线包括传送装置和前述的蒸发器支架,蒸发器支架安装在传送装置上,传送装置带动蒸发器支架运动。由上可见,由于采用前述的蒸发器支架,蒸发器不容易在蒸发器支架上受损,此外,传送装置的设置,使得蒸发器与蒸发器支架一起在生产线体上流动,避免对蒸发器频繁搬运,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蒸发器在人力搬运过程中受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实现蒸发器的自动化生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一个优选的方案是,传送装置包括机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传动链,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各自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上,传动链传动连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蒸发器支架固定在传动链的链节上。进一步的方案是,链节上设有固定板,蒸发器支架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架体上朝固定板凸出有第三限位凸起,固定板嵌于两个第三限位凸起之间。进一步的方案是,架体上设有支承台,支承台设于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传动链支承于支承台上。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支承台上设有防磨损贴条或设有防磨损涂层,传动链与防磨损贴条接触,或传动链与防磨损涂层接触。由上可见,防磨损贴条或防磨损涂层有助于减少第二链条的磨损,有利于延长传动链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沿水平面平行布置。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传动链包括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第一链条传动连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二链条传动连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链条上的蒸发器支架与第二链条上的蒸发器支架一一对应;互相对应的各蒸发器支架中,各第一支承面共面,各第二支承面共面。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机架上设有感应传送装置末端蒸发器的传感器。由上可见,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蒸发器支架,包括架体、第一支承体和第二支承体,所述第一支承体及所述第二支承体均与所述架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承体具有第一支承面,所述第二支承体具有第二支承面;/n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一支承面与所述第二支承面之间具有小于180°的夹角;/n所述第一支承体与所述架体通过第一平面铰进行铰接,所述第一平面铰的轴线方向沿所述第一支承面的延伸面与所述第二支承面的延伸面的交线方向;/n所述第一支承体和/或所述架体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限制所述第一支承体相对所述架体转动的转角范围。/n

【技术特征摘要】
1.蒸发器支架,包括架体、第一支承体和第二支承体,所述第一支承体及所述第二支承体均与所述架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承体具有第一支承面,所述第二支承体具有第二支承面;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面与所述第二支承面之间具有小于180°的夹角;
所述第一支承体与所述架体通过第一平面铰进行铰接,所述第一平面铰的轴线方向沿所述第一支承面的延伸面与所述第二支承面的延伸面的交线方向;
所述第一支承体和/或所述架体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限制所述第一支承体相对所述架体转动的转角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面与所述第二支承面的夹角不大于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体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一缓冲板,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架体铰接,所述第一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二支承体一侧的主面倾斜朝上,所述第一缓冲板固定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二支承体一侧的主面上,所述第一支承面为所述第一缓冲板的背离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主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承体包括第二基板与第二缓冲板,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架体连接,所述第二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一支承体一侧的主面倾斜朝上,所述第二缓冲板固定贴于所述第二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一支承体一侧的主面上,所述第二支承面为所述第二缓冲板的背离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主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架体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承体与所述架体通过第二平面铰进行铰接,所述第二平面铰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平面铰的轴线方向平行;
所述第二支承体和/或所述架体上设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限制所述第二支承体相对所述架体转动的转角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体包括水平板和竖直板,所述竖直板连接于所述水平板的一端,所述竖直板从所述水平板上朝上凸出;
所述第一支承体的背离所述第二支承体的一侧铰接于所述竖直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体上设有第一铰接结构和第一限位凸起;
所述架体上设有第二铰接结构,所述第一铰接结构、所述第二铰接结构及铰轴组成所述第一平面铰,所述第二铰接结构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
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从所述第一支承体上向所述第二铰接结构凸出,所述第一限位槽朝向所述第一支承体,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体上设有第一铰接结构和第二限位槽;
所述架体上设有第二铰接结构,所述第一铰接结构、所述第二铰接结构及铰轴组成所述第一平面铰,所述第二铰接结构的外壁设有第二限位凸起;
所述第二限位槽朝向所述第二铰接结构,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从所述第二铰接结构上向所述第一支承体凸出,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晓龙解伟杨帆周兴毛尚郭小虎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电器郑州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