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志鹏专利>正文

电磁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3162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磁炉,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磁炉发生溢锅后溢出的液体漫流的问题而设计。包括电磁炉本体,在所述的电磁炉本体的上表面至电磁炉本体下表面之间设有溢流通道。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在电磁炉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设置有溢流通道,使得电磁炉在发生溢锅时,可将溢出的液体引流至电磁炉底部,从而可有效地防止溢出的液体在电磁炉上漫流或渗至电磁炉的内部,从而可有效地延长其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炉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炉。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磁炉以其方便、快捷、节能等优势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但是现有的电磁炉在发生溢锅时,经常会流到电磁炉的表面,并在其上漫流,有时会流至电磁炉内部,造成电磁炉的损坏。还有一些电磁炉,其为了对锅体进行保温、测温等附加功能,将其电磁炉体制成向上制出环状凸起,形成半包或全包状。当发生溢锅时,溢出的液体有时会沿着锅壁溢流到其半包或全包状环内,如果不及时发现,这些液体会在电磁炉半包或全包状环内烧成焦糊状,非常不易清洗;而且这些高温液体长期在高温的电磁炉的半包或全包环内,极有可能通过电磁炉半包或全包环渗流至电磁炉内,从而使电磁炉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溢出的液体漫流的电磁炉。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电磁炉,包括电磁炉本体,在所述的电磁炉本体的上表面至电磁炉本体下表面之间设有溢流通道。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在电磁炉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设置有溢流通道,使得电磁炉在发生溢锅时,可将溢出的液体引流至电磁炉底部,从而可有效地防止溢出的液体在电磁炉上漫流或渗至电磁炉的内部,从而可有效地延长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磁炉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磁炉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电磁炉包括电磁炉本体1,在所述的电磁炉本体1的上表面2至电磁炉本体下表面3之间设有溢流通道4。上述的电磁炉还可以如图1所示,在电磁炉本体1上表面向上制有可将锅体容置其中的环状容置腔5,这样有利于锅具的保温。上述的溢流通道,可以电磁炉设置在电磁炉本体上表面一侧,也可如图1所示,将溢流通道穿过电磁炉线盘中心的通孔,位于电磁炉本体的上表面至电磁炉本体下表面之间,从而可有效地节约电磁炉内的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炉,包括电磁炉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电磁炉本体的上表面至电磁炉本体下表面之间设有溢流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炉,包括电磁炉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电磁炉本体的上表面至电磁炉本体下表面之间设有溢流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炉本体向上制有环状容置腔,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林志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