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文生专利>正文

多功能汽化油气炉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2783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以方便地转换使用燃油或可燃气体的多功能汽化油(气)炉具。炉体(1)装炉盘(6),在炉盘的上面是汽化管总成(5)。油阀(2)汽阀(4)及燃料管接头组合为一体。该炉具的主要特征是:U型混合管(8)能绕其出气口的轴线(10)旋转一定的角度至炉体的下底面,再与汽化管总成装配后,更换燃料管即可方便地实现油改烧气,达到多功能的目的。旋转时的轴向定位依靠混合管进气口端的定位台阶实现。同时法兰(7)和密封垫(9)将其固定。其优点是一炉多用,方便可靠。(*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民用燃油(气)的炉具,进一步说是能够适应汽化燃油和可燃气体(液化石油气、煤气、沼气)的炉具。以有技术的炉具,如中国专门86200718号中所述的炉具,汽化管总成的位置是固定不动的,适合于使用汽化油。并附带有压力油罐。上述的结构不适合使用于液化石油气及管道煤气等气体燃烧。为了改善以上的不足,使炉具结构满足一炉多用,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炉具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用以燃烧汽化油及液化石油汽管道煤气等可燃性气体的多功能汽化油(气)炉具。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达到的,炉具的U型混合汽管可以绕其出气口的轴线旋转一定角度。进气口旋转至炉体的下底面,再与汽化管总成装配。U型混合汽管的进气口端有一定位台阶通过法兰及密封垫由联接件(螺栓)固定于炉体的外壁上。通过上述的结构变动,把燃油的汽化管总成移到炉盘的下面,即可用于气体燃料燃烧使用。亦达到了本技术提出的一个炉具同时燃油和燃气的多功能使用的目的。本技术的优点是在油、气混合供应的地区,达到一炉多用,一个炉头即可实现燃油和燃煤两种目的。节省炉头数量。缺点是在改为燃气时,要将部分紧固联接件拆开,重新装配,用户在使用时较不方便。 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U型混合管[8]的进气口端的台阶的示意图。在附图入1、炉体2、油阀3、燃料管接头4、汽阀5、汽化管总成6、炉盘7、法兰8、U型混合管9、密封垫10、U型混合管出气口轴线。在附图中所有的紧固件均已简化,双点划线所示为旋转U型混合[8]之后,重新装配汽化管总成[5]后的位置。以下结论附图,对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参考附图。炉体[1]上安装炉盘[6],炉盘最好选用红外发热材料制造。油阀[2],汽阀[4]和燃料管接头[4]组合成一体,控制火焰的大小。调节烹调所需热量。汽化管总成[5]当使用汽化油时,在图示的实线位置处,与U型混合管的进气口套接。当使用气体燃料,如液化石油气等时,安装在图示的双点位置。U型混合管[8]能绕其本身混合气出口轴线[10]旋转至炉体[1]的下底面,然后,再与汽化管总成[5]插接,以便于烧气体燃料。这时汽化管总成[5]从炉盘[6]上方移至炉体[1]的下底面。U型混合管[8]的进气口一端的外壁上有一定位台阶,通过该台阶和法兰[2],密封垫[9],由联接紧固件固定于炉体[1]的外壁上。更换燃料时,先将U型混合管的联接件(螺栓)旋松,将U型混合管的进气口旋转一定角度至炉体的下底面,再将汽化管总成与之相配合,拧紧螺栓,法兰即将定位台阶压紧在密封圈上。完成油改气体的燃料。若是改烧汽化油,则将燃料的输送管道牢固地联接在燃料接头上。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炉体,油阀,汽阀,汽化管总成,炉盘混合管组成的汽化油炉具,其特征是混合管,能绕其本身混合汽出口轴线旋转至炉体的下底面再与汽化管总成插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化油炉具,其特征是所说的混合管[8]的外壁上有一定位台阶通过法兰[7]密封垫[9]由联接件固定于炉体[1]的外壁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以方便地转换使用燃油或可燃气体的多功能汽化油(气)炉具。炉体(1)装炉盘(6),在炉盘的上面是汽化管总成(5)。油阀(2)汽阀(4)及燃料管接头组合为一体。该炉具的主要特征是U型混合管(8)能绕其出气口的轴线(10)旋转一定的角度至炉体的下底面,再与汽化管总成装配后,更换燃料管即可方便地实现油改烧气,达到多功能的目的。旋转时的轴向定位依靠混合管进气口端的定位台阶实现。同时法兰(7)和密封垫(9)将其固定。其优点是一炉多用,方便可靠。文档编号F24C11/00GK2068207SQ9021060公开日1990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1990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1990年1月21日专利技术者陈文生, 潘柯 申请人:陈文生, 潘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炉体[1],油阀[2]、汽阀[4],汽化管总成[5],炉盘[6]混合管组成的汽化油炉具,其特征是混合管[8],能绕其本身混合汽出口轴线[10]旋转至炉体[1]的下底面再与汽化管总成[5]插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生潘柯
申请(专利权)人:陈文生潘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