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管件内孔加工用侧铣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2735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铜管件内孔加工用侧铣头。所述铜管件内孔加工用侧铣头,安装于铣刀臂的端部。所述铣刀臂用于探入铜管件的内孔中,所述铣刀臂的端部开设有装设孔,所述侧铣头横向安装于所述铣刀臂的端部,所述侧铣头用于对所述铜管件的内孔侧壁进行铣削加工,所述侧铣头包括铣刀轴、驱动轮、两个轴承与并帽,所述铣刀轴插设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铣刀轴的一端凹设有拆卸槽,所述拆卸槽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铣刀轴的另一端设置有铣刀。所述侧铣头便于对较小孔径的铜管件的内孔进行加工。

A side milling head for machining inner hole of copper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管件内孔加工用侧铣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铜管件内孔加工用侧铣头。
技术介绍
在对管件的内孔进行加工时,经常需要于管件内侧壁上加工螺旋槽或者其他形状的孔。例如,业界对铜管件的内孔进行侧铣加工时,位于所述内孔中的侧铣头需要与所述铜管件的轴向垂直,受限于所加工的铜管件的内孔孔径,探入所述铜管件内的铣刀组件的侧铣头的长度尺寸需要做得较小。然而,对于较小管径的铜管件而言,往往很难制造出符合其要求的侧铣头,因此使得较小管径的铜管件的内孔较难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对较小孔径的铜管件的内孔进行加工的侧铣头。一种铜管件内孔加工用侧铣头,安装于铣刀臂的端部,所述铣刀臂用于探入铜管件的内孔中,所述铣刀臂的端部开设有装设孔,所述侧铣头横向安装于所述铣刀臂的端部,所述侧铣头用于对所述铜管件的内孔侧壁进行铣削加工,所述侧铣头包括铣刀轴、驱动轮与并帽,所述铣刀轴插设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铣刀轴的一端凹设有拆卸槽,所述拆卸槽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铣刀轴的另一端设置有铣刀,所述铣刀凸伸于所述铣刀臂的外侧,所述驱动轮固定套设于所述铣刀轴的中部,所述并帽套设于所述铣刀轴邻近所述铣刀的一端并固定于所述铣刀臂的侧壁上。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铣刀轴远离所述铣刀的一端沿径向向外凸设有抵持环部,所述抵持环部抵持于所述铣刀臂的侧壁上,所述拆卸槽开设于所述抵持环部的中心。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拆卸槽为内六角空槽,所述拆卸槽完全位于所述安装孔内并显露于所述铣刀臂外侧。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侧铣头还包括两个角接触轴承,所述两个角接触轴承分别位于所述驱动轮的相对两端。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轮为皮带轮,所述皮带轮上开设有多个环形凹槽,所述皮带轮用于与具有棱齿的传动皮带啮合。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角接触轴承包括内圈、外圈与多个滚珠,所述内圈固定套设于所述铣刀轴上,所述外圈包绕于所述内圈外,所述多个滚珠滚动地安装于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圈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环部与第二端环部,所述第一端环部朝向所述铣刀臂的外侧,所述第一端环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端环部的厚度,所述第一端环部上形成有内环面,所述内环面的直径沿朝向所述铣刀臂外侧的方向逐渐减小。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铣刀轴远离所述拆卸槽的一端还形成有凸设环部,所述凸设环部背离所述铣刀的一端端面挡止于其中一个所述角接触轴承上。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侧铣头还包括垫圈,所述垫圈套设于所述铣刀轴上,所述并帽包括环绕部与凸设于所述环绕部上的多边形壳体,所述垫圈夹持于所述铣刀臂与所述环绕部之间,所述铣刀凸伸于所述多边形壳体上。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抵持环部的周缘设置有多个球形珠,所述侧铣头还包括透明防尘帽,所述透明防尘帽固定安装于所述铣刀臂上并罩设所述拆卸槽,所述透明顶帽包绕于所述多个球形珠上,所述透明顶帽的端面上开设有十字形的挤入狭缝,所述挤入狭缝的边缘为橡胶变形边缘,所述挤入狭缝用于供拆卸工具插入。对铜管件的内孔侧壁进行加工时,所述铣刀臂伸入所述铜管件的内孔中,所述侧铣头对所述内孔的侧壁进行铣削加工。例如,一般的侧铣头为了实现拆卸维修,其中的铣刀轴暴露于所述铣刀臂的外侧部位需要设置扳手部分,例如六边形凸部等,以方便套筒或扳手夹持拆卸。而本案中的侧铣头通过将扳手部位设置为凹设的拆卸槽,并使所述拆卸槽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内,因此可以相对减小所述侧铣头的长度尺寸,使得所述侧铣头便于对较小孔径的铜管件的内孔进行加工。具体地,一般的侧铣头仅能加工直径大于或等于80毫米的管状工件,其局限性较大,不能加工小孔工件。而本案的侧铣头则可以加工直径为50毫米的工件,所述侧铣头对铜管件的内孔侧壁铣削深度为2-3毫米,例如,所述铣刀对内孔侧壁的铣槽深度约为2-3毫米。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的铜管件内孔加工用铣刀臂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的铜管件内孔加工用侧铣头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铜管件内孔加工用侧铣头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涉及一种铜管件内孔加工用侧铣头,应用于一铣刀臂上。例如,所述铜管件内孔加工用侧铣头安装于铣刀臂的端部。例如,所述铣刀臂用于探入铜管件的内孔中,所述铣刀臂的端部开设有装设孔,所述侧铣头横向安装于所述铣刀臂的端部,所述侧铣头用于对所述铜管件的内孔侧壁进行铣削加工,所述侧铣头包括铣刀轴、驱动轮与并帽。例如,所述铣刀轴插设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铣刀轴的一端凹设有拆卸槽,所述拆卸槽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铣刀轴的另一端设置有铣刀,所述铣刀凸伸于所述铣刀臂的外侧。例如,所述驱动轮固定套设于所述铣刀轴的中部,所述并帽套设于所述铣刀轴邻近所述铣刀的一端并固定于所述铣刀臂的侧壁上。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铜管件内孔加工用侧铣头20,安装于铣刀臂10的端部,铣刀臂10用于探入铜管件的内孔中,铣刀臂10的端部开设有装设孔,侧铣头20横向安装于铣刀臂10的端部,侧铣头20用于对铜管件的内孔侧壁进行铣削加工,侧铣头20包括铣刀轴21、驱动轮22与并帽28,铣刀轴21插设于安装孔中,铣刀轴21的一端凹设有拆卸槽215,拆卸槽215至少部分位于安装孔内,铣刀轴21的另一端设置有铣刀216,铣刀216凸伸于铣刀臂10的外侧,驱动轮22固定套设于铣刀轴21的中部,并帽28套设于铣刀轴21邻近铣刀216的一端并固定于铣刀臂10的侧壁上。例如,对铜管件的内孔侧壁进行加工时,铣刀臂10伸入铜管件的内孔中,侧铣头20对内孔的侧壁进行铣削加工。例如,一般的侧铣头20为了实现拆卸维修,其中的铣刀轴21暴露于铣刀臂10的外侧部位需要设置扳手部分,例如六边形凸部等,以方便套筒或扳手夹持拆卸。而本案中的侧铣头20通过将扳手部位设置为凹设的拆卸槽215,并使拆卸槽215至少部分位于安装孔内,因此可以相对减小侧铣头20的长度尺寸,使得侧铣头20便于对较小孔径的铜管件的内孔进行加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管件内孔加工用侧铣头,安装于铣刀臂的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刀臂用于探入铜管件的内孔中,所述铣刀臂的端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侧铣头横向安装于所述铣刀臂的端部,所述侧铣头用于对所述铜管件的内孔侧壁进行铣削加工,所述侧铣头包括铣刀轴、驱动轮与并帽,所述铣刀轴插设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铣刀轴的一端凹设有拆卸槽,所述拆卸槽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铣刀轴的另一端设置有铣刀,所述铣刀凸伸于所述铣刀臂的外侧,所述驱动轮固定套设于所述铣刀轴的中部,所述并帽套设于所述铣刀轴邻近所述铣刀的一端并固定于所述铣刀臂的侧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管件内孔加工用侧铣头,安装于铣刀臂的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刀臂用于探入铜管件的内孔中,所述铣刀臂的端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侧铣头横向安装于所述铣刀臂的端部,所述侧铣头用于对所述铜管件的内孔侧壁进行铣削加工,所述侧铣头包括铣刀轴、驱动轮与并帽,所述铣刀轴插设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铣刀轴的一端凹设有拆卸槽,所述拆卸槽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铣刀轴的另一端设置有铣刀,所述铣刀凸伸于所述铣刀臂的外侧,所述驱动轮固定套设于所述铣刀轴的中部,所述并帽套设于所述铣刀轴邻近所述铣刀的一端并固定于所述铣刀臂的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管件内孔加工用侧铣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刀轴远离所述铣刀的一端沿径向向外凸设有抵持环部,所述抵持环部抵持于所述铣刀臂的侧壁上,所述拆卸槽开设于所述抵持环部的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管件内孔加工用侧铣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槽为内六角空槽,所述拆卸槽完全位于所述安装孔内并显露于所述铣刀臂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管件内孔加工用侧铣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铣头还包括两个角接触轴承,所述两个角接触轴承分别位于所述驱动轮的相对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铜管件内孔加工用侧铣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为皮带轮,所述皮带轮上开设有多个环形凹槽,所述皮带轮用于与具有棱齿的传动皮带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青云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浦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