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缩盐藻藻液的实验用微滤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2480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3:35
一种浓缩盐藻藻液的实验用微滤膜设备,用于浓缩盐藻藻液。包括依次连接的微滤膜、进水管、第一球阀、压力真空表、隔膜增压泵、第二球阀、第三球阀、流量计、出水管;并通过设有的时间继电器、电源适配器为隔膜增压泵供电并控制器启停。其中时间继电器、压力真空表、隔膜增压泵、电源适配器、第二球阀,固定在配电箱内部,第一球阀与第三球阀和流量计分别固定在配电箱不同的外侧壁上。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通过设定浓缩时间及控制隔膜增压泵的泵前压力,将隔膜增压泵的泵前压力控制在0.02MPa以下,经过膜过滤浓缩后,盐藻活性保持良好,经过后期培养,各项生理指标与原对照组差别不大,浓缩效果理想。

An experimental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 device for concentration of Dunaliella salin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浓缩盐藻藻液的实验用微滤膜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养殖
,用于浓缩盐藻藻液。
技术介绍
盐藻是一种单细胞真核藻类。富含人体健康所需的抗氧化、抗辐射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天然类胡萝卜素及7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盐藻中含有的天然类胡萝卜素不仅包括全反式β-胡萝卜素,还有9顺式β-胡萝卜素,除此以外还有α-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素、γ-胡萝卜素等。盐藻中的类胡萝卜素都具有强抗氧化作用,如α-胡萝卜素比β-胡萝卜素的抗氧化能力还高10余倍。盐藻的元素含量比例与人体的体液、细胞浆液相吻合,非常有利于帮助调节人体内的矿物质从失衡状态到平衡状态。盐藻的产品是从盐藻中提取、浓缩、精制而成,现有的藻液浓缩技术,一般采用离心法进行浓缩,但成本高且浓缩速度慢。也有在盐藻液中加入絮凝剂如铁盐、铝盐等,使所述的盐藻絮凝,再用气浮法使盐藻漂浮采集,得到湿藻浓缩物,然后使用柠檬酸络合絮凝剂如铝盐、铁盐等。这种盐藻的收集方法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并且固液分离较困难,增加了干燥装置,且易造成β-胡萝卜素的氧化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浓缩盐藻藻液的实验用微滤膜装置。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浓缩盐藻藻液的实验用微滤膜设备,包括配电箱、微滤膜、进水管、第一球阀、插头、时间继电器、压力真空表、隔膜增压泵、电源适配器、第二球阀、第三球阀、流量计、出水管;所述微滤膜与进水管连接,进水管与第一球阀连接,并使第一球阀固定在配电箱的外侧壁,所述压力真空表一端与第一球阀连接,另一端与隔膜增压泵的进水口连接,并分别固定在配电箱内部,所述隔膜增压泵的出水口与第二球阀连接,第二球阀与第三球阀联接,所述流量计一端与第三球阀相连接,另一端连接出水管,并使第三球阀和流量计固定在配电箱的外侧壁,所述电源适配器分别与时间继电器和隔膜增压泵电连接,并固定在配电箱内部,所述插头设置在配电箱外部,并与时间继电器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配电箱为方形箱体,第一球阀与第三球阀和流量计分别固定在配电箱不同的外侧壁上。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装置运行时,藻液通过隔膜增压泵抽负压的工作条件下,既微滤膜外为藻液,膜内为盐水,隔膜增压泵抽出膜内盐水,盐水经过第三球阀和流量计从排水管排出,剩下的则是浓缩后的藻液,泵前压力从-0.02、-0.03和-0.04MPa三个等级开始进行膜过滤实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设定浓缩时间及控制隔膜增压泵的泵前压力,将隔膜增压泵的泵前压力控制在0.02MPa以下,经过膜过滤浓缩后,盐藻活性保持良好,经过后期培养,各项生理指标与原对照组差别不大,浓缩效果理想。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浓缩盐藻藻液的实验用微滤膜装置的装配示意图;其中:1.配电箱、2.微滤膜、3.进水管、4.第一球阀、5.插头、6.时间继电器、7.压力真空表、8.隔膜增压泵、9.电源适配器、10.第二球阀、11.第三球阀、12.流量计、13.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配电箱1、微滤膜2、进水管3、第一球阀4、插头5、时间继电器6、压力真空表7、隔膜增压泵8、电源适配器9、第二球阀10、第三球阀11、流量计12、出水管13。本专利技术配电箱1为方形结构,所述微滤膜2与进水管3连接,所述进水管3与第一球阀4通过PVC管件连接,并用螺栓固定在配电箱1的一侧外壁上,所述压力真空表7通过PVC管件、三通、弯头分别与第一球阀4和隔膜增压泵8的进水口连接,并分别固定在配电箱1里面,所述隔膜增压泵8的出水口通过软管与第二球阀10连接,所述第二球阀10通过软管与第三球阀11连接,所述流量计12通过PVC管件与第三球阀11和出水管13分别连接,并用螺栓固定在配电箱1与固定第一球阀4不同的一侧外壁上,为了整体的美观及操作方便,第一球阀4可固定在配电箱1的左侧,第三球阀11、流量计12固定在与第一球阀4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电源适配器9分别与时间继电器6和隔膜增压泵8连接,并固定在配电箱1内部,所述插头5与时间继电器6连接,并从配电箱1左侧打孔穿出。本专利技术插头5、时间继电器6、电源适配器9形成对隔膜增压泵8的供电电路,并通过时间继电器6的设置,来控制隔膜增压泵8的启停时间,控制藻液浓缩浓度。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流程是:装置运行时,将一端的微滤膜2放入盛装有藻液的容器内,接通电源,根据需要设定时间继电器6的时间,启动隔膜增压泵8,藻液通过隔膜增压泵8抽负压的工作条件下,即微滤膜2外为藻液,膜内为盐水,隔膜增压泵8抽出膜内盐水,盐水经过第二球阀10、第三球阀11和流量计12从出水管13排出,剩下的则是浓缩后的藻液。本专利技术从隔膜增压泵8的泵前压力-0.02、-0.03和-0.04MPa三个等级开始进行膜过滤实验,水泵流量分别为0.156、0.353和0.387L/min,盐藻的死亡率分别为<1%,25.5%和28.2%。分析上述三组数据得知,盐藻的耐压能力非常低,约0.02MPa。因此在压力低于0.02MPa时,经过本专利技术装置浓缩后,盐藻活性保持良好,经过后期培养,各项生理指标与原对照组差别不大。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浓缩盐藻藻液的实验用微滤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电箱(1)、微滤膜(2)、进水管(3)、第一球阀(4)、插头(5)、时间继电器(6)、压力真空表(7)、隔膜增压泵(8)、电源适配器(9)、第二球阀(10)、第三球阀(11)、流量计(12)、出水管(13);/n所述微滤膜(2)与进水管(3)连接,进水管(3)与第一球阀(4)连接,并使第一球阀(4)固定在配电箱(1)的外侧壁,/n所述压力真空表(7)一端与第一球阀(4)连接,另一端与隔膜增压泵(8)的进水口连接,并分别固定在配电箱(1)内部,所述隔膜增压泵(8)的出水口与第二球阀(10)连接,第二球阀(10)与第三球阀(11)联接,所述流量计(12)一端与第三球阀(11)相连接,另一端连接出水管(13),并使第三球阀(11)和流量计(12)固定在配电箱(1)的外侧壁,/n所述电源适配器(9)分别与时间继电器(6)和隔膜增压泵(8)电连接,并固定在配电箱(1)内部,所述插头(5)设置在配电箱(1)外部,并与时间继电器(6)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浓缩盐藻藻液的实验用微滤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电箱(1)、微滤膜(2)、进水管(3)、第一球阀(4)、插头(5)、时间继电器(6)、压力真空表(7)、隔膜增压泵(8)、电源适配器(9)、第二球阀(10)、第三球阀(11)、流量计(12)、出水管(13);
所述微滤膜(2)与进水管(3)连接,进水管(3)与第一球阀(4)连接,并使第一球阀(4)固定在配电箱(1)的外侧壁,
所述压力真空表(7)一端与第一球阀(4)连接,另一端与隔膜增压泵(8)的进水口连接,并分别固定在配电箱(1)内部,所述隔膜增压泵(8)的出水口与第二球阀(10)连接,第二球阀(10)与第三球阀(11)联接,所述流量计(12)一端与第三球阀(11)相连接,另一端连接出水管(13),并使第三球阀(11)和流量计(12)固定在配电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炜邱琦郭井瑶李强张俊博张冬雨王泽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汉盐科瑞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