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火器的承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2110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灭火器的承载装置,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通过振动机构连接有承座,承座的上表面两侧对称开设有供灭火器底部安放的放置槽,且放置槽的上部周向设有多组夹持机构,承座的顶面开设有供保护罩底端插入的凹槽,且承座的两侧面上缘均开设有供锁紧螺栓穿入的通孔,保护罩的内顶面两侧均连接的四根伸缩套杆顶端,每侧的四根伸缩套杆均呈环形等间排列且其底端连接有限位套环。本申请通过夹持机构与限位套环提高了灭火器振动时稳定性,通过振动机构连接定期对灭火器的瓶体进行晃动,使瓶体内部的灭火材料被充分混合,节省人力的同时,还提高了灭火效果。

A bearing device of fire extinguis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灭火器的承载装置
本技术涉及消防
,具体是一种灭火器的承载装置。
技术介绍
灭火器是一种可携式灭火工具。灭火器内放置化学物品,用以救灭火灾。灭火器是常见的防火设施之一,存放在公众场所或可能发生火灾的地方,不同种类的灭火筒内装填的成分不一样,是专为不同的火警而设。使用时必须注意以免产生反效果及引起危险,在灭火器放置时需要用到放置架,但现有放置架上的限位圈不具有调节高度的功能,在放置灭火器时不能根据灭火器的高度来对限位圈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使灭火器放置时不稳定,降低了放置架的实用性。专利号为CN206809580U公开了一种灭火器用放置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其无法对灭火器瓶体进行晃动,易使瓶体内部的灭火材料结块,降低灭火效果。专利号为CN109045521A公开了一种能承载多个灭火器的设备,其采用移动式承载结构,结合对灭火器瓶体的夹紧与晃动,满足了户外火场的使用需求,但是其移动式承载结构在楼道中无法行走,因此在这类场所必须采用固定式承载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灭火器的承载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灭火器的承载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通过振动机构连接有承座,承座的上表面两侧对称开设有供灭火器底部安放的放置槽,且放置槽的上部周向设有多组夹持机构,所述承座的顶面开设有供保护罩底端插入的凹槽,且承座的两侧面上缘均开设有供锁紧螺栓穿入的通孔,同时锁紧螺栓旋进保护罩对应侧面下缘开设的螺纹槽中,所述保护罩的内顶面两侧均连接的四根伸缩套杆顶端,每侧的四根伸缩套杆均呈环形等间排列且其底端连接有限位套环,而限位套环与对应正下方的放置槽同轴设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每个所述放置槽中的夹持机构的数量为3~4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套环背向伸缩套杆的一侧面复合连接有橡胶圈。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振动机构包括升降板、驱动电机、导向柱、转盘、支撑柱、滑柱,底板的上表面连接有四个呈矩形排列的滑柱,驱动电机通过支座连接底板的上表面中部,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盘,而转盘背向驱动电机的表面周缘处焊接有导向柱,且导向柱穿过升降板中部开设的滑腔并与滑腔滑动接触,升降板的四角处开设有供滑柱滑动连接的穿孔,同时升降板的上表面四角处通过支撑柱连接承座的底面。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板、活动杆与夹紧弹簧,活动杆的一端连接有挡板,而其另一端穿进放置槽中并连接有夹板,且挡板与承座对应侧面间连接有夹紧弹簧并串设于活动杆的表面,同时夹板背向活动杆的一侧面与放置槽的底面均复合连接有橡胶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日常放置时,保护罩能够避免人员误碰到灭火器,同时也能隔绝外部空气中的灰尘与水分,从而保证灭火器的储放效果,当火灾发生时,迅速拧下承座两侧的锁紧螺栓,将灭火器从放置槽内抽出,不会浪费救援时间。2、本技术通过夹持机构与限位套环提高了灭火器振动时稳定性,通过振动机构连接定期对灭火器的瓶体进行晃动,使瓶体内部的灭火材料被充分混合,节省人力的同时,还提高了灭火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限位套环与伸缩套杆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图1的A处放大图。如图所示:底板1、承座2、保护罩3、放置槽4、夹板5、锁紧螺栓6、伸缩套杆7、限位套环8、活动杆9、夹紧弹簧10、升降板11、驱动电机12、导向柱13、转盘14、支撑柱15、滑柱16、橡胶圈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灭火器的承载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通过振动机构连接有承座2,承座2的上表面两侧对称开设有供灭火器底部安放的放置槽4,且放置槽4的上部周向设有多组夹持机构,每个放置槽4中的夹持机构的数量为3~4组,以便于对灭火器的外壁进行全面夹紧,从而保持灭火器在振动机构工作时的稳定性。所述承座2的顶面开设有供保护罩3底端插入的凹槽,且承座2的两侧面上缘均开设有供锁紧螺栓6穿入的通孔,同时锁紧螺栓6旋进保护罩3对应侧面下缘开设的螺纹槽中,从而实现承座2与保护罩3两者间的暂时锁定,并且锁紧螺栓6不需要旋紧,起到固定效果即可,在日常放置时,能够避免人员误碰到灭火器,同时也能隔绝外部空气中的灰尘与水分,从而保证灭火器的储放效果,当火灾发生时,迅速拧下承座2两侧的锁紧螺栓6,将灭火器从放置槽4内抽出,不会浪费救援时间。所述保护罩3的内顶面两侧均连接的四根伸缩套杆7顶端,每侧的四根伸缩套杆7均呈环形等间排列且其底端连接有限位套环8,而限位套环8与对应正下方的放置槽4同轴设置,同时限位套环8背向伸缩套杆7的一侧面复合连接有橡胶圈17,再将灭火器底部放进放置槽4内后,然后将保护罩3扣合到承座2,与此同时限位套环8将灭火器的顶部套住,从而进一步提高灭火器振动时稳定性,伸缩套杆7在起到吊挂限位套环8作用的同时,还能在一定范围内套住不同高度的灭火器,从而拓宽适用范围。所述振动机构包括升降板11、驱动电机12、导向柱13、转盘14、支撑柱15、滑柱16,底板1的上表面连接有四个呈矩形排列的滑柱16,驱动电机12通过支座连接底板1的上表面中部,且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盘14,而转盘14背向驱动电机12的表面周缘处焊接有导向柱13,且导向柱13穿过升降板11中部开设的滑腔并与滑腔滑动接触,升降板11的四角处开设有供滑柱16滑动连接的穿孔,同时升降板11的上表面四角处通过支撑柱15连接承座2的底面,启动驱动电机12使得转盘14转动,从而导向柱13推动升降板11沿着滑柱12做上下往复运动,进而升降板11上的支撑柱14推动承座2做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定期可以对灭火器的瓶体进行晃动,使瓶体内部的灭火材料被充分混合,节省人力的同时,还提高了灭火效果。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板5、活动杆9与夹紧弹簧10,活动杆9的一端连接有挡板,而其另一端穿进放置槽4中并连接有夹板5,且挡板与承座2对应侧面间连接有夹紧弹簧10并串设于活动杆9的表面,同时夹板5背向活动杆9的一侧面与放置槽4的底面均复合连接有橡胶垫,从而起到夹紧缓冲灭火器瓶体的作用。本方案中驱动驱动电机1212的型号采用57BYGH56-401A及其配套电源和电路,驱动电机12的供电接口通过开关连接供电系统,实现驱动电机12的转动控制,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灭火器的承载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通过振动机构连接有承座(2),承座(2)的上表面两侧对称开设有供灭火器底部安放的放置槽(4),且放置槽(4)的上部周向设有多组夹持机构,所述承座(2)的顶面开设有供保护罩(3)底端插入的凹槽,且承座(2)的两侧面上缘均开设有供锁紧螺栓(6)穿入的通孔,同时锁紧螺栓(6)旋进保护罩(3)对应侧面下缘开设的螺纹槽中,所述保护罩(3)的内顶面两侧均连接的四根伸缩套杆(7)顶端,每侧的四根伸缩套杆(7)均呈环形等间排列且其底端连接有限位套环(8),而限位套环(8)与对应正下方的放置槽(4)同轴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灭火器的承载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通过振动机构连接有承座(2),承座(2)的上表面两侧对称开设有供灭火器底部安放的放置槽(4),且放置槽(4)的上部周向设有多组夹持机构,所述承座(2)的顶面开设有供保护罩(3)底端插入的凹槽,且承座(2)的两侧面上缘均开设有供锁紧螺栓(6)穿入的通孔,同时锁紧螺栓(6)旋进保护罩(3)对应侧面下缘开设的螺纹槽中,所述保护罩(3)的内顶面两侧均连接的四根伸缩套杆(7)顶端,每侧的四根伸缩套杆(7)均呈环形等间排列且其底端连接有限位套环(8),而限位套环(8)与对应正下方的放置槽(4)同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火器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放置槽(4)中的夹持机构的数量为3~4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火器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套环(8)背向伸缩套杆(7)的一侧面复合连接有橡胶圈(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火器的承载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松吴小伟
申请(专利权)人:艾克森特南京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