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1857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1:5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包括睡袋本体,在睡袋本体上设置有上盖,上盖底端与睡袋本体底部相固连,睡袋本体两侧设置有相互配合设置的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在睡袋本体和上盖之间设置有第三包裹部,第三包裹部底部与睡袋本体靠近上盖的一端固连,第三包裹部与上盖配合设置。本申请中上盖的作用是遮盖婴幼儿的腹部,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相配合,第三包裹部与上盖配合设置,第三包裹部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婴幼儿爬出睡袋容易着凉的问题,既不影响婴幼儿的活动,又能很好地起到全面保暖的作用;当需要抱起来或外出时,通过第三包裹部将婴幼儿的胳膊固定于睡袋本体中,防止在使用或活动时由于婴幼儿胳膊的活动导致误伤等情况。

A new baby swadd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
本申请涉及睡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
技术介绍
刚出生的婴儿要注意保暖,为了防止婴幼儿睡觉时会乱蹬被子着凉生病,可以使用睡袋,现有技术中的睡袋设计的关注点在温度调节,面料透气性等方面,若刚出生的婴幼儿会使用襁褓或抱毯等睡袋,襁褓或抱毯在使用时一般用于将婴幼儿抱起来或外出使用,为了防止婴幼儿乱动均会将婴幼儿包裹较严,所以在婴幼儿睡觉时使用若包裹太严会无法灵活活动,若太松,婴儿由于活泼好动可能会从襁褓中露出来,所以并不适用于婴幼儿睡觉时使用。在CN201393557Y中公开了一种婴儿抱毯,其结构是以一块方形块毯为基底,在块毯一角的正面缝制有三角形的头盖,在块毯上与设置头盖的一角相邻的两角上设置有相合的按扣。将婴儿沿对角线平放于块毯的正面,婴儿头顶部送入头盖的空挡,再将婴儿身体两侧的块毯掀起并对盖在婴儿身体上部,最后将块毯对角上的按扣相对扣合固定,由此就可形成一个使用方便、宽松有度的婴儿襁褓。三角形的头盖可对婴儿的头顶部予以遮挡,保护了婴儿头骨上的囟门,防止受风;块毯打开后,又可作为婴儿的铺垫或遮盖之物,一物多用,特别方便外出使用。本申请中的抱毯在使用时也得结合软绳来进行松紧度的调节,这样的调节方式实际使用时会有些不方便,不好控制其合适的松紧程度,睡觉时使用不能系太紧,婴幼儿容易爬出来,且抱毯在使用时,由于婴幼儿骨骼较细嫩,抱毯很难对其胳膊进行控制,使用不当会将其骨骼扭伤。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包括睡袋本体,在所述睡袋本体上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底端与所述睡袋本体底部相固连,所述睡袋本体两侧设置有相互配合设置的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在所述睡袋本体和所述上盖之间设置有第三包裹部,所述第三包裹部底部与所述睡袋本体靠近所述上盖的一端固连,所述第三包裹部与所述上盖配合设置。本申请中上盖的作用是遮盖婴幼儿的腹部,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相配合,第三包裹部与上盖配合设置,将婴幼儿正面朝上放在睡袋本体上方,将上盖盖于身体上方,将第三包裹部盖于上盖上方,再将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盖于第三包裹部上方,这样在使用时,第三包裹部的位置大概在使用者的腰部,设置第三包裹部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睡袋很宽松方便婴幼儿活动的同时还能防止婴幼儿爬出睡袋容易着凉的问题,既不影响婴幼儿的活动,又能很好地起到全面保暖的作用;当需要抱起来或外出时,通过第三包裹部将婴幼儿的胳膊固定于睡袋本体中,防止在使用或活动时由于婴幼儿胳膊的活动导致误伤等情况。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包裹部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相配合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可调节松紧的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若干纽扣,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若干与所述纽扣配合设置的纽扣孔。通过第三包裹部上的纽扣以及纽扣孔的配合设置,使得第三包裹部有调节包裹松紧程度的功能,第三包裹部可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活动相连起到包裹作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若干纽扣孔,所述上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纽扣孔配合设置的纽扣,所述若干纽扣水平间隔设置。第三包裹部还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与上盖之间活动相连起到包裹的作用,这样的设置可以更好的固定上盖,防止上盖随婴幼儿的活动偏离原位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包裹部和/或第二包裹部上设置有按扣,所述第一包裹部上设置有若干母扣,所述第二包裹部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母扣配合设置的公扣。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活动相连起到很好的包裹作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包裹部边缘设置有第一母扣、第二母扣和第三母扣,所述第一母扣设置于第二母扣上方,所述第二母扣设置于第三母扣上方;还包括第四母扣,所述第四母扣设置于第二母扣靠近所述睡袋本体的一侧。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上通过设置不同位置的按扣使得提高其包裹作用,另一方面第四按扣的设置是为了防止第一或第二包裹部边缘弯折,影响使用者的舒适感,且通过不同按扣的配合连接,可以适当改变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的包裹松紧程度。进一步的,所述睡袋本体下端设置用于放置脚部的第四包裹部,所述第四包裹部底端与所述上盖底端相连,所述第四包裹部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包裹部长度的1/3-1/2。第四包裹部用于放置使用者的脚部。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包裹部与所述第一包裹部以及所述第二包裹部配合设置,所述第四包裹部可折叠进入所述上盖与所述第一包裹部或第二包裹部之间。若本申请睡袋对于使用者来说有点长,可以将第四包裹部底部进行折叠,方便其使用。进一步的,所述睡袋本体上端设置有防风帽。防风帽为了防止婴幼儿睡觉时头部着凉。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申请中设置第三包裹部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睡袋很宽松方便婴幼儿活动的同时还能防止婴幼儿爬出睡袋容易着凉的问题,既不影响婴幼儿的活动,又能很好地起到全面保暖的作用;当需要抱起来或外出时,通过第三包裹部将婴幼儿的胳膊固定于睡袋本体中,防止在使用或活动时由于婴幼儿胳膊的活动导致误伤等情况;2、本申请中通过第三包裹部上的纽扣以及纽扣孔的配合设置,使得第三包裹部有调节包裹松紧程度的功能,第三包裹部可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活动相连起到包裹作用;3、本申请第三包裹部还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与上盖之间活动相连起到包裹的作用,这样的设置可以更好的固定上盖,防止上盖随婴幼儿的活动偏离原位置;4、本申请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上通过设置不同位置的按扣使得提高其包裹作用,另一方面第四按扣的设置是为了防止第一或第二包裹部边缘弯折,影响使用者的舒适感,且通过不同按扣的配合连接,可以适当改变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的包裹松紧程度;5、若本申请睡袋对于使用者来说有点长,可以将第四包裹部底部进行折叠,方便其使用。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中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中另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中又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中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其特征在于,包括睡袋本体,在所述睡袋本体上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底端与所述睡袋本体底部相固连,所述睡袋本体两侧设置有相互配合设置的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在所述睡袋本体和所述上盖之间设置有第三包裹部,所述第三包裹部底部与所述睡袋本体靠近所述上盖的一端固连,所述第三包裹部与所述上盖配合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其特征在于,包括睡袋本体,在所述睡袋本体上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底端与所述睡袋本体底部相固连,所述睡袋本体两侧设置有相互配合设置的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在所述睡袋本体和所述上盖之间设置有第三包裹部,所述第三包裹部底部与所述睡袋本体靠近所述上盖的一端固连,所述第三包裹部与所述上盖配合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包裹部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相配合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可调节松紧的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若干纽扣,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若干与所述纽扣配合设置的纽扣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其特征在于,所述纽扣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纽扣设置于所述上盖上,所述若干纽扣水平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上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杰董红新姜希伦徐兵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鑫瑞娜家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