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917138 阅读:4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或中药制剂,至少进行一次加水煎煮,得含挥发性成分的水煎液;将所述含挥发性成分的水煎液进行减压蒸发,收集蒸发液。该提取方法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提取方法导致挥发性成分被破坏、与汤剂中成分不一致的情况,且适用于难以蒸馏分离收集到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品种。同时,未引入额外的杂质成分,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Extraction method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药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材提取
,特别是涉及中药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方法。
技术介绍
挥发性成分是中药中一类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成分,在中药中占比量大,是中药有别于化药、生物药最具治疗特色的一类药,也是中药优势病种治疗最直接的物质来源。挥发性成分通常是解表药、芳香化湿药、理气药、芳香开窍药、温里药、活血药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如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叶、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辛夷、葱白、鹅不食草;辛凉解表药薄荷、菊花、蔓荆子、柴胡、前胡;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山银花、连翘、野菊花、鱼腥草;祛湿药芳香化湿药独活、广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豆蔻、草豆蔻、草果;温里药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胡椒、花椒、荜茇、荜澄茄;理气药陈皮、青皮、枳实、枳壳、木香、川木香、沉香、檀香、乌药、青木香、香附、佛手、香橼、玫瑰花、绿萼梅、薤白、甘松、降香;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补血活血药当归;活血化瘀药川芎、郁金、姜黄、乳香、没药、枫香脂、泽兰、苏木、莪术、醋莪术、三棱;开窍药苏合香、石菖蒲等。如上所述药物大多归属中药五味中的“辛”味,具“升浮”趋向,挥发性成分是其辛味的主要物质基础,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如当归性味甘、辛、温,甘能补血,而辛能活血;川芎性味辛、温,辛以活血行气,温以祛风胜湿;生姜性味辛、微温,辛以解表,温以散寒,用于表束风寒之风寒感冒。现代中药学又将含挥发性成分的一类中药从四气五味“辛”味中分列出一类芳香药味,逐步形成芳香药性理论,发展了中药药性理论,并总结了其主要作用行气活血(如当归、川芎、乳香、没药、麝香等),化湿去浊(如苍术、厚朴、藿香、佩兰、草豆蔻等),解表散邪(如生姜、薄荷、香薷、胡荽等),通窍止痛(如辛夷、薄荷、白芷、细辛等),开窍醒神(如麝香、冰片、苏合香、安息香、樟脑等),悦脾开胃(如木香、檀香、沉香、丁香、香椽、佛手、甘松等)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中的挥发性成分为一类分子量极小的脂溶性有机成分,能透过组织间隙及皮肤粘膜,因而具有发散、引药通行的作用,同时其也可直接透过组织细胞,与蛋白结合,从而起到抗菌抗炎抗病毒作用。综上可知,挥发性成分的提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现代中药制剂中,不论是中药复方新药研究、中药配方颗粒,还是经典名方的现代化制剂,都强调物质基础与原方物质基础的一致,从而保证在安全性、有效性上达到与临床应用基础的一致。但挥发性组分本身性质不稳定,在整个制剂过程中难以收集,致使现代中药剂与传统用法的中药在成分与含量上存在差异,成为现代中药制剂最为突出的问题。另外,在现有中药制剂技术中,一般采用对饮片直接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性成分,收集馏出液并静置,通过挥发油与水层密度的差异使其分层后,收集挥发油层。在实验室研究中也有采用有机溶剂对馏出液进行萃取提取挥发油的,也有采取二氧化碳超临界技术提取挥发油的。但上述技术存在着诸多不可回避的缺陷:1、对饮片直接水蒸汽蒸馏所提取的挥发油与中药传统汤剂中的芳香性组分及含量不一样。2、长时间高温蒸馏对成分本身形成破坏,其制剂与传统汤剂质量存在差异。3、部分品种难以蒸馏分离收集到挥发油。因理化性质不一,挥发油呈现各式各样的特性,如当归、川芎挥发油与水的相对密度基本一致,长时间静置也难以分层收集,不论是采用盐析还是其它方式,都极不理想,同时对于部分溶解于水中的挥发油,并无法通过物理分层收集。4、对馏出液加入有机溶剂萃取,然后将有机溶剂浓缩挥发收集挥发油,但部分与有机溶剂馏程一致的挥发性成分,也将随有机溶剂挥发损失,同时也带来有机溶剂残留造成产品安全性的潜在危害。5、采用超临界提取挥发油,实际上其提取的物质并不是单纯的挥发油,而是一类可溶于非极性的液态二氧化碳的脂溶性成分,其与挥发油组分不同,同时也与水煎液中的组分不同,在不经过临床研究或长期用药实践证实,势必带来安全性、有效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中药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方法。该提取方法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提取方法导致挥发性成分被破坏、与汤剂中成分不一致的情况,且适用于难以蒸馏分离收集到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品种。同时,未引入额外的杂质成分,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种中药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或中药制剂,至少进行一次加水煎煮,得含挥发性成分的水煎液;将所述含挥发性成分的水煎液进行减压蒸发,收集蒸发液。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水煎煮的条件包括:所述水的用量为所述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或中药制剂重量的5~20倍,所述煎煮温度为90~100℃,所述煎煮的时间为10~120分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水煎煮的条件包括:所述水的用量为所述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或中药制剂重量的5~10倍,所述煎煮温度为90~100℃,所述煎煮的时间为20~30分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压蒸发的条件包括:真空度为-0.03~-0.1Mpa,蒸发温度为40~9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压蒸发的条件包括:所述减压蒸发的条件包括:真空度为-0.04~-0.08Mpa,蒸发温度为60~8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压蒸发至剩余的水煎液体积与所述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或中药制剂的重量之比为0.5~12L:1kg。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中药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方法还包括:对所述蒸发液进行反渗透浓缩处理,所得浓缩液进行包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渗透浓缩处理的条件包括:反渗透膜内压力为2~80kg/m2,反渗透膜外真空度为0~-0.1Mpa,反渗透温度控制为10~8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渗透膜的材质选自纤维素、聚酰胺、聚苯甲酰胺、芳香杂环、聚砜类、聚醚砜类、聚烯烃类、硅橡胶、含氟高分子、陶瓷和无机聚合物中的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合采用环糊精进行,所述环糊精的用量为所述浓缩液重量的5~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糊精选自β-环糊精和/或羟丙基β-环糊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或中药制剂包括当归、枳实、桂枝、羌活、独活、川芎、乳香、木香、桂心、陈皮、金银花、鱼腥草、郁金、木香、石菖蒲、连翘、广霍香、菊花、砂仁、肉桂、羌活、防风以及前述中药材的制剂中的至少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中药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创新性地对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或中药制剂进行水煎液的制备,并对制备得到的水煎液直接进行减压蒸发,使挥发性成分与水溶媒一起蒸发,由此收集包含中药挥发性成分的蒸发液,且该过程无需进行长时间的加热蒸馏,由此,可以保证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提取方法导致挥发性成分被破坏、与汤剂中成分不一致的情况,既最大限度保持收集的挥发性成分与传统水煎液中挥发性物质组分种类和含量的一致,还可以保证水煎部位成分与传统用药一致。同时,不论是溶解、乳化、悬乳于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取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或中药制剂,至少进行一次加水煎煮,得含挥发性成分的水煎液;/n将所述含挥发性成分的水煎液进行减压蒸发,收集蒸发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取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或中药制剂,至少进行一次加水煎煮,得含挥发性成分的水煎液;
将所述含挥发性成分的水煎液进行减压蒸发,收集蒸发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水煎煮的条件包括:所述水的用量为所述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或中药制剂重量的5~20倍,所述煎煮温度为90~100℃,所述煎煮的时间为10~120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水煎煮的条件包括:所述水的用量为所述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或中药制剂重量的5~10倍,所述煎煮温度为90~100℃,所述煎煮的时间为20~30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蒸发的条件包括:真空度为-0.03~-0.1Mpa,蒸发温度为40~9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蒸发的条件包括:真空度为-0.04~-0.08Mpa,蒸发温度为65~8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蒸发至剩余的水煎液体积与所述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或中药制剂的重量之比为0.5~12L:1k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燎原曾昭君鲁云干丽张正张志鹏方朝缵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