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梓宁专利>正文

双功能节能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1374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功能节能燃烧器,其特点是:红外线燃烧面中间为明火燃烧面。将红外线燃烧面与明火燃烧面科学地溶为一体,结构新颖,外型美观,体积适中,具有高效的热值,又具有节能作用,克服了单一红外线燃烧面不宜闭小火的缺点,又填补了单一明火热值的不足,同时降低了对人体有害的一氧化碳,适用于石油液化气、人工煤气、天然气、合成气等的单、双灶,可供家庭、餐馆使用。(*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炊具
,特别涉及一种双功能节能燃烧器。目前,社会上燃烧器火燃主要有两种一种为红外线,不易闭小火,使用不方便,一氧化碳含量高;一种为明火,热值低,不易爆炒。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节能、一氧化碳低的双功能节能燃烧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整个装置由引射管、燃烧体型腔、明火燃烧面、红外线燃烧面组成,引射管为双管式一次铸造成形直径各异的圆形弯管,一端有引射口,另一端有法兰式接口,接口处有出气孔,法兰式接口通过固定孔与燃烧体型腔为法兰密封式连接,燃烧体型腔底部有固定爪,燃烧体型腔与红外线燃烧面为胶粘式连接,与明火燃烧面为复合式连接,红外线燃烧面为陶土压制而成的外圆中心孔式结构,中间的明火燃烧面为铜制盖式小圆结构。本技术与原有燃烧器相比,将红外线燃烧面与明火燃烧面科学地溶为一体,结构新颖,外型美观,体积适中,具有高效的热值,又具有节能作用,克服了单一红外线燃烧面不宜闭小火的缺点,又填补了单一明火热值低的不足,同时降低了对人体有害的一氧化碳,适用于石油液化气、人工煤气、天然气、合成气等的单、双灶,可供家庭、餐馆使用。下面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结构及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燃烧面结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引射管结构示意图;图1至图3标号如下1.引射管,2.燃烧体型腔,3.明火燃烧面,4.红外线燃烧面,5.法兰式接口,6.引射口,7.引射口,8.出气孔,9.出气孔,10.固定孔,11.固定孔,12.进气孔,13.固定爪。结合图1至图3,本技术由引射管1、燃烧体型腔2、明火燃烧面3、红外线燃烧面4组成,引射管1为双管式一次铸造成形直径各异的圆形弯管,一端有引射口6、7,另一端有法兰式接口5,接口处有出气孔8、9,法兰式接口5通过固定孔10、11与燃烧体型腔2为法兰密封式连接,燃烧体型腔2底部有固定爪13,燃烧体型腔2与红外线燃烧面4为胶粘式连接,与明火燃烧面3为复合式连接,红外线燃烧面4为陶土压制而成的外圆中心孔式结构,中间的明火燃烧面3为铜制盖式小圆结构。本技术点火方式可采用脉冲式、压电陶瓷式、明火引燃式,红外线燃烧面4和明火燃烧面3两种燃烧方式可各自独立工作,又可同时工作。权利要求1.一种双功能节能燃烧器,由引射管、燃烧体型腔、明火燃烧面、红外线燃烧面组成,其特征在于引射管为双管式直径各异的圆形弯管,一端有法兰式接口,与燃烧体型腔为法兰密封式连接,燃烧体型腔与红外线燃烧面为胶粘式连接,与明火燃烧面为复合式连接,红外线燃烧面为外圆中心孔式结构,中间的明火燃烧面为盖式小圆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功能节能燃烧器,其特点是红外线燃烧面中间为明火燃烧面。将红外线燃烧面与明火燃烧面科学地溶为一体,结构新颖,外型美观,体积适中,具有高效的热值,又具有节能作用,克服了单一红外线燃烧面不宜闭小火的缺点,又填补了单一明火热值低的不足,同时降低了对人体有害的一氧化碳,适用于石油液化气、人工煤气、天然气、合成气等的单、双灶,可供家庭、餐馆使用。文档编号F24C3/04GK2239576SQ9523221公开日1996年11月6日 申请日期1995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1995年9月14日专利技术者徐梓宁 申请人:徐梓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功能节能燃烧器,由引射管、燃烧体型腔、明火燃烧面、红外线燃烧面组成,其特征在于:引射管为双管式直径各异的圆形弯管,一端有法兰式接口,与燃烧体型腔为法兰密封式连接,燃烧体型腔与红外线燃烧面为胶粘式连接,与明火燃烧面为复合式连接,红外线燃烧面为胶粘式连接,与明火燃烧面为复合式连接,红外线燃烧面为外圆中心孔式结构,中间的明火燃烧面为盖式小圆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梓宁
申请(专利权)人:徐梓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