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程灯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1285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2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远程灯控系统,包括上位机和下位机,下位机设置有蓝牙模块与上位机通信连接,蓝牙模块连接有电平转换模块,蓝牙模块集成有主控模块,主控模块连接有照明模块,蓝牙模块、主控模块、电平转换模块和照明模块均与电源模块连接;上位机安装有APP程序,通过APP程序远程控制主控模块运行,电源模块为蓝牙模块、主控模块、电平转换模块和照明模块供电,下位机通过蓝牙模块与上位机通信连接,其中电平转换模块提供蓝牙模块通信时所需要的电平,蓝牙模块接收APP程序的控制命令,主控模块根据APP程序的控制命令输出PWM脉冲并控制PWM脉冲的占空比,从而控制照明模块的亮度,主控模块控制照明模块的灯光颜色,智能化调节照明效果,方便,实用。

A remote light contro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程灯控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灯控系统,特别是一种远程灯控系统。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CN104902626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灯控系统及方法。灯控系统和方法通过采集的图像或视频,首先分析是否有人体存在,没有人则关闭照明系统和方法,有人则继续分析人体所在位置,从而控制灯具的方向或者不同位置的灯具照明,之后再判断眼睛的位置及特征,从而再次准确的控制灯具的方向,使眼睛不在灯源的直射范围之内,从而保护眼睛,根据眼睛的特征及位置,控制灯光的亮度,使眼睛在合适的亮度下更加舒适,虽然智能化程度更高、也可通过人工操控,灯控系统和方法可更好的保护眼睛,更加节能,并且可以提高人体睡眠质量,但是判断眼睛的位置及特征比较困难,采集图像或视频使得成本比较高,且只能简单调节灯光的亮度,灯光效果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简单、方便、实用的远程灯控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远程灯控系统,包括上位机和下位机,所述下位机设置有蓝牙模块与所述上位机通信连接,所述蓝牙模块连接有电平转换模块,所述蓝牙模块集成有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有照明模块,所述蓝牙模块、主控模块、电平转换模块和照明模块均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上位机安装有APP程序,通过所述APP程序远程控制所述主控模块。所述电平转换模块包括电压调整器芯片U1、电阻R1、电容C1和电容C2,所述电压调整器芯片U1的1引脚分三路,第一路接VCC电源,第二路通过所述电容C1接地,第三路通过所述电阻R1接所述电压调整器芯片U1的3引脚,所述电压调整器芯片U1的2引脚接地,所述电压调整器芯片U1的5引脚分两路,一路接所述VCC电源,另一路通过所述电容C2接地。所述照明模块包括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3、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和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MOS管Q1、MOS管Q2和MOS管Q3;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和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同时接5V直流电压,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10接所述MOS管Q1的漏极,所述MOS管Q1的栅极分两路,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2接所述主控模块的14引脚,另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3接地,所述MOS管Q1的源极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11接所述MOS管Q2的漏极,所述MOS管Q2的栅极分两路,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4接所述主控模块的15引脚,另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5接地,所述MOS管Q2的源极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12接所述MOS管Q3的漏极,所述MOS管Q3的栅极分两路,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6接所述主控模块的16引脚,另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7接地,所述MOS管Q3的源极接地。所述MOS管Q1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连接有反接的二极管,所述MOS管Q2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连接有反接的二极管,所述MOS管Q3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连接有反接的二极管。所述MOS管Q1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连接有反接的二极管D4,所述MOS管Q2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连接有反接的二极管D5,所述MOS管Q3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连接有反接的二极管D6。所述蓝牙模块的型号是CC2541。所述主控模块为单片机U1,所述单片机U1为8051系列单片机。所述电压调整器芯片U1的型号是XC6219。所述上位机是手机或者计算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电源模块为蓝牙模块、主控模块、电平转换模块和照明模块供电,下位机通过蓝牙模块与上位机通信连接,其中电平转换模块提供蓝牙模块通信时所需要的电平,蓝牙模块接收APP程序的控制命令,主控模块根据APP程序的控制命令输出PWM脉冲并控制PWM脉冲的占空比,从而控制照明模块的亮度,主控模块控制照明模块的灯光颜色,智能化调节照明效果,方便,实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系统框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路图;图3是蓝牙模块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一种远程灯控系统,包括上位机和下位机,所述下位机设置有蓝牙模块与所述上位机通信连接,所述蓝牙模块连接有电平转换模块,所述蓝牙模块集成有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有照明模块,所述蓝牙模块、主控模块、电平转换模块和照明模块均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上位机安装有APP程序,通过所述APP程序远程控制所述主控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蓝牙模块、主控模块、电平转换模块和照明模块供电,所述下位机通过所述蓝牙模块与所述上位机通信连接,其中所述电平转换模块提供所述蓝牙模块通信时所需要的电平,所述蓝牙模块接收所述APP程序的控制命令,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所述APP程序的控制命令输出PWM脉冲并控制PWM脉冲的占空比,从而控制所述照明模块的亮度,主控模块控制照明模块的灯光颜色,智能化调节照明效果,方便,实用,图3为图2未描述的电路部分。所述电平转换模块包括电压调整器芯片U1、电阻R1、电容C1和电容C2,所述电压调整器芯片U1的1引脚分三路,第一路接VCC电源,第二路通过所述电容C1接地,第三路通过所述电阻R1接所述电压调整器芯片U1的3引脚,所述电压调整器芯片U1的2引脚接地,所述电压调整器芯片U1的5引脚分两路,一路接所述VCC电源,另一路通过所述电容C2接地。所述照明模块包括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3、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和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MOS管Q1、MOS管Q2和MOS管Q3;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和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同时接5V直流电压,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10接所述MOS管Q1的漏极,所述MOS管Q1的栅极分两路,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2接所述主控模块的14引脚,另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3接地,所述MOS管Q1的源极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11接所述MOS管Q2的漏极,所述MOS管Q2的栅极分两路,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4接所述主控模块的15引脚,另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5接地,所述MOS管Q2的源极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12接所述MOS管Q3的漏极,所述MOS管Q3的栅极分两路,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6接所述主控模块的16引脚,另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7接地,所述MOS管Q3的源极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3分别发出红光、黄光、绿光,所述MOS管Q1、所述MOS管Q2、所述MOS管Q3均作为开关使用,从而控制红光、黄光、绿光的比例,从而合成某种颜色的灯光,同时,所述主控模块输出PWM脉冲并改变PWM脉冲的占空比来控制所述照明模块的亮度,改变照明效果,更智能,其中从而控制所述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3是否导通。所述M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远程灯控系统,包括上位机和下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位机设置有蓝牙模块与所述上位机通信连接,所述蓝牙模块连接有电平转换模块,所述蓝牙模块集成有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有照明模块,所述蓝牙模块、主控模块、电平转换模块和照明模块均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上位机安装有APP程序,通过所述APP程序远程控制所述主控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程灯控系统,包括上位机和下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位机设置有蓝牙模块与所述上位机通信连接,所述蓝牙模块连接有电平转换模块,所述蓝牙模块集成有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有照明模块,所述蓝牙模块、主控模块、电平转换模块和照明模块均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上位机安装有APP程序,通过所述APP程序远程控制所述主控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转换模块包括电压调整器芯片U1、电阻R1、电容C1和电容C2,所述电压调整器芯片U1的1引脚分三路,第一路接VCC电源,第二路通过所述电容C1接地,第三路通过所述电阻R1接所述电压调整器芯片U1的3引脚,所述电压调整器芯片U1的2引脚接地,所述电压调整器芯片U1的5引脚分两路,一路接所述VCC电源,另一路通过所述电容C2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程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模块包括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3、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和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MOS管Q1、MOS管Q2和MOS管Q3;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和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同时接5V直流电压,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10接所述MOS管Q1的漏极,所述MOS管Q1的栅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李胜黄海洋周锦鹏胡云峰文毅陈卉何志红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