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电缆线屏蔽层翻转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1100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轨道交通电缆线屏蔽层翻转工装,解决现有技术轨道交通电缆线屏蔽层翻转效率低、翻转过程中容易扎伤操作员手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内层套筒、外层套筒和弹簧轴;内层套筒内径与线芯绝缘层外径相同,内层套筒外径与外层套筒内径相同,内层套筒的后端封口,弹簧轴的前端与内层套筒的后端端面相固结,外层套筒的前端开口用于套接内层套筒,外层套筒的后端封口,外层套筒的后端开设有与弹簧轴相配合的轴孔,弹簧轴的后端穿过轴孔并外露于外层套筒的后端外,弹簧轴与轴孔之间为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可有效缩短屏蔽层翻转时间,提高屏蔽层翻转工作效率,同时还能有效避免屏蔽层扎伤操作员手指。

Turnover tooling for shielding layer of rail transit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交通电缆线屏蔽层翻转工装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电缆线屏蔽层翻转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轨道交通电缆线已进行全面本地化试制,因其结构与传统轨道交通连接器结构不相似,翻转电缆屏蔽层时,采用现有用于轨道交通电缆的屏蔽层翻转工装,会出现屏蔽层不能全部翻转、分布严重不均匀的情况,不得不手动将屏蔽层拨离电缆绝缘层至接近垂直角度再用拨针梳理均匀,然后进行屏蔽层的翻转,导致现场工作耗时较长、效率较低,翻转一根电缆需至少300s,且屏蔽层在拨离过程中是散开的,其端头细小坚韧尖锐,手动处理屏蔽层时容易扎伤手指。因此,设计轨道交通电缆线屏蔽层翻转工装,缩短屏蔽层翻转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避免屏蔽层扎伤操作员手指,成为所属
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轨道交通电缆线屏蔽层翻转工装,解决现有技术轨道交通电缆线屏蔽层翻转效率低、翻转过程中容易扎伤操作员手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轨道交通电缆线屏蔽层翻转工装,包括用于套接至轨道交通电缆线线芯绝缘层上以将包覆在该电缆线线芯绝缘层外表面上的屏蔽层均匀剥离的内层套筒,套接于所述内层套筒上以在内层套筒均匀剥离屏蔽层后对所剥离的屏蔽层进行翻转的外层套筒,以及弹簧轴;所述内层套筒的内径与轨道交通电缆线线芯绝缘层的外径相同,所述内层套筒的外径与所述外层套筒的内径相同,并且所述内层套筒在所述外层套筒内可自由移动,所述内层套筒的前端开口用于套接在电缆线线芯绝缘层上,所述内层套筒的后端封口,所述弹簧轴的前端与所述内层套筒的后端端面相固结,所述外层套筒的前端开口用于套接所述内层套筒,所述外层套筒的后端封口,所述外层套筒的后端开设有与所述弹簧轴相配合的轴孔,所述弹簧轴的后端穿过所述轴孔并外露于所述外层套筒的后端外,所述弹簧轴与所述轴孔之间为间隙配合。进一步地,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层套筒内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弹簧轴上,并且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层套筒的外端外壁和所述外层套筒的外端内壁相固结。进一步地,所述弹簧轴的后端端面设有弹簧轴手柄,所述弹簧轴手柄和所述弹簧轴为一体式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内层套筒的开口端端面为坡口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可有效缩短屏蔽层翻转时间,提高屏蔽层翻转工作效率,同时还能有效避免屏蔽层扎伤操作员手指。本技术采用双层套筒结构对屏蔽层进行翻转,外层套筒实现屏蔽层的翻转,里层套筒将屏蔽层拨离电缆线芯外表面,替代手动处理屏蔽层,规避手指被屏蔽层扎伤的风险。且屏蔽层是整体拨离,其保持均匀分布的状态,无需再次梳理,可有效减化工序步骤,将现场工作时间由采用传统工装所用的300s减少至15s,可极大缩短工序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进度。本技术工装操作步骤较少,且结构简单,推动内层套筒拨离屏蔽层,推动外层套筒翻转屏蔽层,大大缩短了工序作业时间,效率较传统工装提升20倍。本技术外层套筒与内层套筒因弹簧轴连接,完成一个电缆的屏蔽层翻转后,外层套筒会自动复位,无需再次组装工装即可投入下一根电缆的屏蔽层翻转工序中,使该工序具有流水线式的节拍。使用本工装可避免操作者的手指接触屏蔽层,规避了手指被屏蔽层扎伤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翻转工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截面视图。图3为本技术翻转工装使用状态图。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内层套筒、2-外层套筒、3-弹簧轴、4-复位弹簧、5-轴孔、6-弹簧轴手柄、7-电缆线线芯绝缘层、8-屏蔽层、9-坡口结构、10-电缆线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轨道交通电缆线屏蔽层翻转工装,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可有效缩短屏蔽层翻转时间,提高屏蔽层翻转工作效率,同时还能有效避免屏蔽层扎伤操作员手指。本技术包括用于套接至轨道交通电缆线线芯绝缘层7上以将包覆在该电缆线线芯绝缘层外表面上的屏蔽层8均匀剥离的内层套筒1,套接于所述内层套筒1上以在内层套筒均匀剥离屏蔽层后对所剥离的屏蔽层进行翻转的外层套筒2,以及弹簧轴3和复位弹簧4。本技术所述内层套筒1的内径与轨道交通电缆线线芯绝缘层的外径相同,所述内层套筒1的外径与所述外层套筒2的内径相同,并且所述内层套筒1在所述外层套筒2内可自由移动,所述内层套筒1的前端开口用于套接在电缆线线芯绝缘层上,所述内层套筒1的后端封口,所述弹簧轴3的前端与所述内层套筒1的后端端面相固结,所述外层套筒2的前端开口用于套接所述内层套筒1,所述外层套筒2的后端封口,所述外层套筒2的后端开设有与所述弹簧轴3相配合的轴孔5,所述弹簧轴3的后端穿过所述轴孔5并外露于所述外层套筒2的后端外,所述弹簧轴3与所述轴孔5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弹簧轴3的后端端面设有弹簧轴手柄6,所述内层套筒1的开口端端面为坡口结构。本技术所述伸缩复位弹簧4位于所述外层套筒2内,所述复位弹簧4套设于所述弹簧轴3上,并且所述复位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层套筒1的外端外壁和所述外层套筒2的外端内壁相固结。本技术设内层套筒1、外层套筒2、弹簧轴3和复位弹簧4,内层套筒1套设入外层套筒2内,弹簧轴3与内层套筒1后端固结,弹簧轴3的自由端穿过外层套筒2上的轴孔升至外层套筒2外,复位弹簧4套设至弹簧轴3上并位于外层套筒2的筒腔内,其两端分别与内层套筒1的后端外壁和外层套筒2的后端内壁相固结。使用时,将内层套筒1开口端套接在轨道交通电缆线线芯绝缘层的端部,套接好后将内层套筒1向轨道交通电缆线线芯绝缘层的方向推进,在内层套筒1坡口结构的作用下,屏蔽层与轨道交通电缆线线芯绝缘层剥离,之后推动外层套筒2即可将屏蔽层翻转,松开外层套筒2,在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外层套筒2复位,之后将翻转工装从轨道交通电缆线线芯绝缘层上退出即可。本技术还提供了轨道交通电缆线屏蔽层翻转工装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包覆于电缆线线芯绝缘层外表面上的屏蔽层均匀剥散;步骤2、将内层套筒的开口端与电缆线线芯绝缘层的端口对齐并向前推进,使内层套筒套接于电缆线线芯绝缘层上,继续推进直至内层套筒全部套接在电缆线线芯绝缘层上,屏蔽层在内层套筒开口端端面坡口结构的作用下完全均匀剥离绝缘层外表面;步骤3、手握外层套筒向前推进,此时复位弹簧压缩蓄能,被剥离的屏蔽层在外层套筒的作用下全部翻转并均匀覆盖在电缆线外表面;步骤4、当屏蔽层全部翻转后,松开外层套筒,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外层套筒回复至初始位置,之后退出翻转工装,即可。本技术采用双层套筒结构对屏蔽层进行翻转,外层套筒实现屏蔽层的翻转,里层套筒将屏蔽层拨离电缆线芯10外表面,替代手动处理屏蔽层,规避手指被屏蔽层扎伤的风险。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轨道交通电缆线屏蔽层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套接至轨道交通电缆线线芯绝缘层上以将包覆在该电缆线线芯绝缘层外表面上的屏蔽层均匀剥离的内层套筒(1),套接于所述内层套筒(1)上以在内层套筒均匀剥离屏蔽层后对所剥离的屏蔽层进行翻转的外层套筒(2),以及弹簧轴(3);所述内层套筒(1)的内径与轨道交通电缆线线芯绝缘层的外径相同,所述内层套筒(1)的外径与所述外层套筒(2)的内径相同,并且所述内层套筒(1)在所述外层套筒(2)内可自由移动,所述内层套筒(1)的前端开口用于套接在电缆线线芯绝缘层上,所述内层套筒(1)的后端封口,所述弹簧轴(3)的前端与所述内层套筒(1)的后端端面相固结,所述外层套筒(2)的前端开口用于套接所述内层套筒(1),所述外层套筒(2)的后端封口,所述外层套筒(2)的后端开设有与所述弹簧轴(3)相配合的轴孔(5),所述弹簧轴(3)的后端穿过所述轴孔(5)并外露于所述外层套筒(2)的后端外,所述弹簧轴(3)与所述轴孔(5)之间为间隙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轨道交通电缆线屏蔽层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套接至轨道交通电缆线线芯绝缘层上以将包覆在该电缆线线芯绝缘层外表面上的屏蔽层均匀剥离的内层套筒(1),套接于所述内层套筒(1)上以在内层套筒均匀剥离屏蔽层后对所剥离的屏蔽层进行翻转的外层套筒(2),以及弹簧轴(3);所述内层套筒(1)的内径与轨道交通电缆线线芯绝缘层的外径相同,所述内层套筒(1)的外径与所述外层套筒(2)的内径相同,并且所述内层套筒(1)在所述外层套筒(2)内可自由移动,所述内层套筒(1)的前端开口用于套接在电缆线线芯绝缘层上,所述内层套筒(1)的后端封口,所述弹簧轴(3)的前端与所述内层套筒(1)的后端端面相固结,所述外层套筒(2)的前端开口用于套接所述内层套筒(1),所述外层套筒(2)的后端封口,所述外层套筒(2)的后端开设有与所述弹簧轴(3)相配合的轴孔(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棚元卿杰董刚刚张旭恩钟申强聂山程唐中彬崔涵
申请(专利权)人:资阳中车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