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座式单轨的影像建模轨检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8554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的影像建模轨检车,包括小车、数码相机、RTK装置和扫描仪;所述小车可移动的跨在轨道梁上,所述RTK装置的流动站固定在所述小车的顶部;所述小车上对应轨道梁的两外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架,其上对应轨道梁的上方水平设有第二支架;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沿着竖直方向陈列有若干个所述数码相机,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沿着水平方向陈列有若干个所述数码相机;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上还分别设有所述扫描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快速、有效完成关于跨座式单轨的外观三维影像建模,解决了传统扫描方法操作复杂的问题;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极大的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结合三维影像模型完成单轨外形外观尺寸的精准检测。

Image modeling of Straddle Monora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座式单轨的影像建模轨检车
本技术涉及铁路轨道梁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的影像建模轨检车。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发生了翻天地覆的改变。从公交车到地铁,到轻轨,到BRT,然后到城市单轨列车,都无不加快了城市发展的步伐,同时各种检测手段也慢慢兴起,但是目前轨道梁交通的检测技术多采用人工的手段,效率非常的低,还有些自动检测装置,操作过于复杂,并且装置的附属的功能过于专业化,使得一般的检测工人不能快速熟练的操作。要完全掌握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大大增加了后期处理的工作量且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同时传统检测的手段,往往由工人亲自操作因此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再加上传统的对轨道梁梁的检测也需要非常多的工具来实施,由工人拿到现场是非常劳累。同时实施起来也非常的复杂。公开号为CN20618701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轨道梁检测车,主要是设有了驱动装置、变速装置、控制装置、以及激光测距装置,对于轨道梁采用激光测距装置只能单次线性的检查尺寸的要求,对于三角坑,坡度等检测就有了局限性,同时带有摄像的激光测距仪,像素达不到要求的精度,影像可能会存在噪点干扰影像的质量问题。其次是轨道梁整体的线性控制不能精准的把握。
技术实现思路
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跨座式单轨的影像建模轨检车,实现轨检车快速获取关于跨座式单轨外观的高质量、清晰的三维影像模型,以及单轨的线性控制。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跨座式单轨的影像建模轨检车,包括小车、数码相机、RTK装置和扫描仪;所述小车可移动的安装在轨道梁上,所述RTK装置的流动站固定在所述小车的顶部;所述小车上对应轨道梁的两侧外部分别竖直设有第一支架,所述小车上对应轨道梁的上方水平设有第二支架;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沿着竖直方向陈列有若干个所述数码相机,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沿着水平方向陈列有若干个所述数码相机;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上还分别设有所述扫描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阵列相机群以及两台三维激光扫描仪,极大提高了扫描的效率和质量,进而能快速、有效完成关于跨座式单轨的外观三维影像建模,解决了传统扫描方法操作复杂的问题,同时控制装置功能的多样性,对于需要检测的单轨能快速高效的完成拍摄,操作简单,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极大的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且配有RTK装置可以检测出单轨线形的稳定性,结合三维影像模型完成单轨外形外观尺寸的精准检测,以及表面的三角坑,坡度等检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进一步的改进:进一步,所述小车包括车架、步进电机和控制装置;所述车架为框架结构,在所述车架内前后的位置分别可滚动的设有滚动轮,所述滚动轮的轴向水平设置以贴住轨道梁的顶部滚动;在所述车架底部两侧前后的位置分别可滚动的设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的轴向竖直设置以贴住轨道梁的两侧滚动;所述RTK装置的流动站固定在所述车架的顶部,两个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且对应轨道梁两侧外部的位置处,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车架中部且对应轨道梁的上方的位置处;所述步进电机安装在所述车架内对应所述滚动轮和所述导向轮的位置处,每一个所述滚动轮和所述导向轮均被一个所述步进电机连接驱动;所述控制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其通过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步进电机,并且所述控制装置还分别通过控制数据线连接所述数码相机与所述扫描仪。其中,上述控制装置采用型号为TM1650的芯片。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小车抱住轨道梁并沿着轨道梁滚动。进一步,处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所述数码相机的焦距为X1、阵列的距离为D1,其距离轨道梁的水平距离为L1,X1、D1与L1的关系为:D1=0.0039L1/X1;处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所述数码相机的焦距为X2、阵列的距离为D2其距离轨道梁的竖直距离为L2,X2、D2与L2的关系为D2=0.005875L2/X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轨道梁两侧以及上方的数码相机的重叠度均达到75%,保证三维影像模型的精度。进一步,所述扫描仪为三维激光扫描仪。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轨道梁上测量时的示意图(车架打开);图2为小车的三维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流程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数码相机,2、RTK装置,3、扫描仪,4、支架,5、车架,6、控制装置,7、滚动轮,8、导向轮,9、轨道梁,10、第二支架,11、步进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跨座式单轨的影像建模轨检车,包括小车、数码相机1、RTK装置2和扫描仪3。所述小车可移动的安装在轨道梁9上,所述RTK装置2的流动站固定在所述小车的顶部。所述小车上对应轨道梁9的两侧外部分别竖直设有第一支架4,其上对应轨道梁9的上方水平设有第二支架10。在所述第一支架4上沿着竖直方向陈列有若干个所述数码相机1,在所述第二支架10上沿着水平方向陈列有若干个所述数码相机1;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架4上还分别设有所述扫描仪3,所述扫描仪3为三维激光扫描仪。处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所述数码相机的焦距为X1、阵列的距离为D1,其距离轨道梁的水平距离为L1,X1、D1与L1的关系为:D1=0.0039L1/X1;处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所述数码相机的焦距为X2、阵列的距离为D2其距离轨道梁的竖直距离为L2,X2、D2与L2的关系为D2=0.005875L2/X2。如图2所示,所述小车包括车架5、步进电机11和控制装置6。所述车架5为框架结构,在所述车架5内前后的位置分别可滚动的设有滚动轮7,所述滚动轮7的轴向水平设置以贴住轨道梁9的顶部滚动。在所述车架5底部两侧前后的位置分别可滚动的设有导向轮8,所述导向轮8的轴向竖直设置以贴住轨道梁9的两侧滚动。所述RTK装置2的流动站固定在所述车架5的顶部,两个所述第一支架4设置在所述车架5上且对应轨道梁9两侧外部的位置处,所述第二支架10设置在所述车架5中部且对应轨道梁9的上方的位置处。所述步进电机11安装在所述车架5内对应所述滚动轮7和所述导向轮8的位置处,每一个所述滚动轮7和所述导向轮8均被一个所述步进电机11连接驱动;所述控制装置6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10上,其通过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步进电机11,并且所述控制装置6还分别通过控制数据线连接所述数码相机1与所述扫描仪3。控制电路与控制数据线可以布置在车架5内,以避免其影响小车在轨道梁9上的运行。如图3所示,上述跨座式单轨的影像建模轨检车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步骤S1,设置数码相机1的快门时间、感光度以及焦距等拍摄参数,所述数码相机1的焦距为X、阵列的直线距离为D,其距离轨道梁9的水平距离为L,X、D与L的关系为:D=0.005875L/X。步骤S2,设置好RTK装置2的基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座式单轨的影像建模轨检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车、数码相机(1)、RTK装置(2)和扫描仪(3);所述小车可移动的安装在轨道梁(9)上,所述RTK装置(2)的流动站固定在所述小车的顶部;所述小车上对应轨道梁(9)的两侧外部分别竖直设有第一支架(4),所述小车上对应轨道梁(9)的上方水平设有第二支架(10);在所述第一支架(4)上沿着竖直方向陈列有若干个所述数码相机(1),在所述第二支架(10)上沿着水平方向陈列有若干个所述数码相机(1);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架(4)上还分别设有所述扫描仪(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座式单轨的影像建模轨检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车、数码相机(1)、RTK装置(2)和扫描仪(3);所述小车可移动的安装在轨道梁(9)上,所述RTK装置(2)的流动站固定在所述小车的顶部;所述小车上对应轨道梁(9)的两侧外部分别竖直设有第一支架(4),所述小车上对应轨道梁(9)的上方水平设有第二支架(10);在所述第一支架(4)上沿着竖直方向陈列有若干个所述数码相机(1),在所述第二支架(10)上沿着水平方向陈列有若干个所述数码相机(1);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架(4)上还分别设有所述扫描仪(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座式单轨的影像建模轨检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包括车架(5)、步进电机(11)和控制装置(6);所述车架(5)为框架结构,在所述车架(5)内前后的位置分别可滚动的设有滚动轮(7),所述滚动轮(7)的轴向水平设置以贴住轨道梁(9)的顶部滚动;在所述车架(5)底部两侧前后的位置分别可滚动的设有导向轮(8),所述导向轮(8)的轴向竖直设置以贴住轨道梁(9)的两侧滚动;所述RTK装置(2)的流动站固定在所述车架(5)的顶部,两个所述第一支架(4)设置在所述车架(5)上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保燕张小可黄邦伟姚学杰周鑫韦龙华覃禹程杨正阳涂峻伦陈款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