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驱热泵技术的储热供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0723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5:36
一种基于电驱热泵技术的储热供暖系统,包括低温热源、电驱热泵Ⅰ、散热器、冷水箱以及多个阀门和水泵,低温热源与电驱热泵Ⅰ的低温热源进出口相连,电驱热泵Ⅰ的热水进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管路与热水箱的进出口相连组成储热机构,热水箱的出口通过管路经过散热器与冷水箱的进口连接组成储热供暖机构,电驱热泵Ⅰ的热水进出口的另一路通过管路与散热器的进出口连接组成热泵供热机构,多个阀门和水泵设置在各条管路上。本系统够高效回收企业工业中低温余热、利用谷电价位优势,全天稳定高效的储热供热。

A heat storage heating system based on electric driven heat pump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驱热泵技术的储热供暖系统
本技术涉及节能环保
,具体说的是一种基于电驱热泵技术的储热供暖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工业区存在大量的工业余热,其中40℃以下的低温余热大部分直接排放,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另外工业区内的用热分散,使用情况多样化,集中供热较少,目前企业供暖大部分采用单元式空气源热泵或采用地源热泵,而单元式空气源热泵运行效率受外界气温影响较大,效率比水源热泵低;地源热泵由于其受水源条件、水层地质结构及水源的使用政策限制,难以推广利用。另外城市的峰、谷、平电价格差异较大,对企业用电成本影响较大,峰电时段的热泵运行功率减小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电驱热泵技术的储热供暖系统,够高效回收企业工业中低温余热、利用谷电价位优势,全天稳定高效的储热供热。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电驱热泵技术的储热供暖系统,包括低温热源、电驱热泵Ⅰ、散热器、冷水箱以及多个阀门和水泵,低温热源与电驱热泵Ⅰ的低温热源进出口相连,电驱热泵Ⅰ的热水进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管路与热水箱的进出口相连组成储热机构,热水箱的出口通过管路经过散热器与冷水箱的进口连接组成储热供暖机构,电驱热泵Ⅰ的热水进出口的另一路通过管路与散热器的进出口连接组成热泵供热机构,多个阀门和水泵设置在各条管路上。冷水箱的出口通过管路接入热水箱内回水。热泵供热机构还包括电驱热泵Ⅱ,电驱热泵Ⅱ的低温热源进出口与低温热源连接,电驱热泵Ⅱ的热水出口与电驱热泵Ⅰ的热水出口通过管路并联在散热器的进水口上,散热器的出水口通过管路分别与电驱热泵Ⅱ的热水进口和电驱热泵Ⅰ的热水进口连接。本技术有益效果是:本专利采用以电驱热泵、冷、热水箱、循环水泵及电动阀门为核心的储热供暖系统,采用高效的电驱热泵,储热保温水箱,利用控制系统,充分回收低温工艺余热,大幅降低余热的排放温度,减少热污染;充分利用谷电时段的电价优势,利用城市用电负荷峰谷平时段间歇运行,实现“削峰填谷”,降低企业供暖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流程图;图2为实施例2的流程图;图中:1、低温热源,2、低温热源进口,3、低温热源循环水泵,4、低温热源出口,5、电驱热泵Ⅰ,6、热水出口,7、热水进口,8、阀门A,9、阀门B,10、水泵A,11、水泵B,12、阀门C,13、热水箱,14、水泵C,15、冷水箱,16、阀门D,17、阀门E,18、阀门F,19、阀门G,20、阀门H,21、散热器,22、阀门I,23、水泵D,24、阀门J,25、电驱水源热泵Ⅱ,26、管路一,27、管路二,28、管路三,29、管路四,30、管路五,31、管路六,32、管路七。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基于电驱热泵技术的储热供暖系统,包括低温热源1、电驱热泵Ⅰ5、散热器21、冷水箱15以及多个阀门和水泵,低温热源1与电驱热泵Ⅰ5的低温热源进出口相连。低温热源具有40℃以下低温余热,通过该储热供暖系统进行合理利用。电驱热泵Ⅰ5的一侧为低温热源进口2和低温热源出口4,在与低温热源进口连接的管路上设有低温热源循环水泵3,电驱热泵Ⅰ5的另一侧为热水进口7和热水出口6。如图1、图2所示,电驱热泵Ⅰ5的热水出口上连接有管路一26,电驱热泵Ⅰ5的热水进口上连接有管路六31,管路一26连接具有两条分路的管路二27,管路二27的一路与热水箱的进口相连,热水箱的出口通过管路四29与管路六31相连,另一路与散热器21的进口相连,散热器21的出口通过管路三28与冷水箱的进口相连,管路三28上连接有管路七32,管路七32的两端分别与管路三28和管路四29连通,而管路五30两端分别与管路七32和管路一26连通,管路五30中部与管路六31连通,在管路一26上设有阀门A8,在管路六31上设有阀门B9,在管路一26与散热器21之间的管路二27上设有阀门H20,在管路一26与与热水箱之间的管路二27上设有阀门E17,在管路七与冷水箱之间的管路三28上设有阀门D16,在管路七32上设有阀门F18,在管路一26和管路六31之间的管路五30上设有阀门G19,在管路五30上设有水泵B11,在管路四29上设有水泵A10。电驱热泵Ⅰ5的热水进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管路与热水箱13的进出口相连组成储热机构,即电驱热泵Ⅰ5、管路一26、管路二27、管路四29、管路六31和热水箱组成储热机构。热水箱13的出口通过管路经过散热器21与冷水箱15的进口连接组成储热供暖机构,即热水箱13、管路四29、管路五30、管路二27、散热器21、管路三28和冷水箱15组成储热供暖机构。电驱热泵Ⅰ5的热水进出口的另一路通过管路与散热器21的进出口连接组成热泵供热机构,多个阀门和水泵设置在各条管路上,即电驱热泵Ⅰ5、管路一26、散热器21、管路三28、管路七32、管路五30、管路六31组成热泵供热机械。冷水箱15的出口通过管路接入热水箱13内回水,在该管路上设有水泵C14,用于将冷水箱中的水抽回热水箱13进行再次利用。热泵供热机构还包括电驱热泵Ⅱ25,电驱热泵Ⅱ25的低温热源进出口与低温热源1连接,电驱热泵Ⅱ25的热水出口与电驱热泵Ⅰ5的热水出口通过管路并联在散热器21的进水口上,散热器21的出水口通过管路分别与电驱热泵Ⅱ25的热水进口和电驱热泵Ⅰ5的热水进口连接。在电驱热泵Ⅱ25的出水管路上设有阀门I22,在电驱热泵Ⅱ25的回水管路上设有阀门J24和水泵D23。在工厂内部采用电驱热泵、热水箱、电动阀门及循环水泵高效回收工艺余热,全天稳定高效提供办公及生产用暖。方案中系统包含电驱热泵Ⅰ、冷水箱、热水箱、低温热源、房间散热器、水泵及阀门。其中电驱热泵的热水进出口分别通过水泵与冷、热水箱的进出口相连,房间散热器与电驱热泵的热水出口及冷、热水箱相连,低温热源与电驱热泵低温热源进出口相连。对于利用谷电,错峰生产的企业,只有晚上具有工艺余热(即低温热源)稳定排放的情况,同时只有白天有供热需求的场合,采用方案Ⅰ,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晚上时段,电驱热泵开启,开启低温热源循环水泵管路,打开水泵A、阀门A、阀门B、阀门C、阀门E,对水箱内水进行加热储热,水箱温度升到设定温度后,停止储热循环,关闭热泵机组、低温热源循环水泵。在白天时段水箱进行放热,对房间进行供暖。开启水泵B、阀门C、阀门D、阀门G、阀门H,热水从热水箱抽出后进入房间散热器放热,降温后进入冷水箱。然后利用储热空挡时间段,利用冷热水箱间的水泵把冷水抽到热水箱,重新开始利用热泵储热。电驱热泵采用高温热泵机组,具有热水出水温度高,效率高的优点,可以满足房间采用暖气片的供热形式。机组的功率选型设计根据热负荷及低温热源的参数进行合理设计选型。也可以合理进行热泵机组选型,快速完成热水的储热过程,然后在夜间剩余时段继续就开启热泵机组进行房间提前供暖,早上机组停止工作,水箱热水放热供暖。对于利用谷电,错峰生产的企业,只有晚上具有工艺余热(即低温热源)稳定排放的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电驱热泵技术的储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温热源(1)、电驱热泵Ⅰ(5)、散热器(21)、冷水箱(15)以及多个阀门和水泵,低温热源(1)与电驱热泵Ⅰ(5)的低温热源进出口相连,电驱热泵Ⅰ(5)的热水进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管路与热水箱(13)的进出口相连组成储热机构,热水箱(13)的出口通过管路经过散热器(21)与冷水箱(15)的进口连接组成储热供暖机构,电驱热泵Ⅰ(5)的热水进出口的另一路通过管路与散热器(21)的进出口连接组成热泵供热机构,多个阀门和水泵设置在各条管路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驱热泵技术的储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温热源(1)、电驱热泵Ⅰ(5)、散热器(21)、冷水箱(15)以及多个阀门和水泵,低温热源(1)与电驱热泵Ⅰ(5)的低温热源进出口相连,电驱热泵Ⅰ(5)的热水进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管路与热水箱(13)的进出口相连组成储热机构,热水箱(13)的出口通过管路经过散热器(21)与冷水箱(15)的进口连接组成储热供暖机构,电驱热泵Ⅰ(5)的热水进出口的另一路通过管路与散热器(21)的进出口连接组成热泵供热机构,多个阀门和水泵设置在各条管路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向伟李栓柱常佳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