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煤锅炉底渣余热储存利用一体化的系统
本技术属于煤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煤锅炉底渣余热储存利用一体化的系统。
技术介绍
2018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为1.87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比重为26.7%,弃风率7%、弃光率3%、弃水率5%,尤其是冬季供暖期,装机占比很高的供热火电机组因为供热导致可再生发电的上网空间非常有限,提升火电厂运行灵活性迫在眉睫。开展火电灵活性、提升电源调峰能力,可有效破解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将达到1亿千瓦以供热量大的火电企业,可考虑安装大型储热装置,当热电机组降低出力时,输出热量补齐热力缺额;当热电机组增加出力时,储存富裕热量,实现“热电解耦”运行。大规模储热装置在工程应用领域主要可分为液体显热储存和固体显热储存。两者均具有投资成本高、难以维护等缺点。对于燃煤电站,其自身已建有多种储存设施,如储气罐、储水罐、渣仓、灰仓等。如储热系统直接利用燃煤电站已有储存设施,将大幅度降低储热装置投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煤锅炉底渣余热储存利用一体化的系统,解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煤锅炉底渣余热储存利用一体化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渣器(12)和渣仓(14),其中,冷渣器(12)与燃煤锅炉(1)的排渣口连接,冷渣器(12)的出口连接渣仓(14)的入口,炉渣作为储热介质存储在渣仓(14)的内腔中;渣仓(14)的顶部设置有热源入口和热源出口;其底部设置有冷源入口和冷源出口,其中,渣仓(14)的热源出口和冷源入口连接供热管网(15);渣仓(14)的热源入口与布置在燃煤锅炉(1)的蒸汽管路上的汽轮机低压缸(4)的抽汽口连接;渣仓(14)的冷源出口与布置在燃煤锅炉(1)的循环水管路上的回热器(8)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煤锅炉底渣余热储存利用一体化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渣器(12)和渣仓(14),其中,冷渣器(12)与燃煤锅炉(1)的排渣口连接,冷渣器(12)的出口连接渣仓(14)的入口,炉渣作为储热介质存储在渣仓(14)的内腔中;渣仓(14)的顶部设置有热源入口和热源出口;其底部设置有冷源入口和冷源出口,其中,渣仓(14)的热源出口和冷源入口连接供热管网(15);渣仓(14)的热源入口与布置在燃煤锅炉(1)的蒸汽管路上的汽轮机低压缸(4)的抽汽口连接;渣仓(14)的冷源出口与布置在燃煤锅炉(1)的循环水管路上的回热器(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煤锅炉底渣余热储存利用一体化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渣仓(14)包括保温外壳(1401),所述保温外壳(1401)的顶部设置有热源入口和热源出口;其底部设置有冷源入口和冷源出口;所述保温外壳(1401)的内腔中布置有换热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煤锅炉底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茂龙,王凤阳,吕海生,郭涛,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