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可过线转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610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可过线转向器,包括上壳体、短管、开孔球壳、下壳体、连接螺栓、大面积密封圈、外圈,保持架,钢珠滚子。上下壳体螺纹连接构成腔体,腔体内钢珠滚子与开孔球壳球面高副接触减少摩擦面积降低磨损,下壳体环形密封圈安装槽上的大面积密封圈与球面滑动密封,开孔球壳与短管螺纹连接,内部大通道可保证管线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过电缆或液压管线、磨损低、内部空间密封,可抗拉承压的特征;一个可过线转向器能实现管内转弯角度0°‑90°范围任意转向。

A kind of intelligent pipeline plugging robot line passing diver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可过线转向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管道修复智能封堵机器人
,特别涉及一种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可过线转向器。
技术介绍
油气能源目前在世界上的储量巨大,是国家战略性能源储备的必要能源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油气的输送则是油气开采中必不可少的步骤,面对管道长时间受环境或其它不确定因素导致的失效问题,管道的维修与保养至关重要。在管道的维修作业中,对于需要更换的受损管道段,首先下放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到达需要封堵的管内目标位置,再实现封堵后,进行修复作业。在投料口下放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利用输油管道内的流体运动推动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运动,由于输油管道的内部通道狭窄,在通过弯道时,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的每个单元节长度必须小于最大过弯长度,所以一台完整的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由多个单元节组成,从而可过线转向器保证每个单元节的连接,并且维持每个单元节的通讯。在现有铰球万向联轴器中,球面抱合式接触,两球面接触面积过多,磨损严重,从而整个球面精度要求更高;现有的铰球接触方式多应用于联轴器上,从而只能在0°到10°范围内的偏转角度,若直接应用于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上,无法在油气管道弯段通过;由于通信电缆使得各单元节协调工作,若让两个单元节之间的电缆裸露在油气管中,可能引起重大安全事故,目前尚无有让电缆或液压管线通过的转向器。所以亟需专利技术一种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可过线转向器,以满足以下需求:1,单个可过线转向器的使用可实现机器人在管内任意方向上偏转0°-90°的转弯,同时多个可过线转向器采用螺栓可进行连接组合;2,实现各单元节间通讯电缆或液压管线的通过;3,实现摩擦面积最小化,减低可过线转向器的磨损;4,实现可过线转向器内部通道与输油管道内的流体隔离;从而有效的保证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各单元节的连接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提供一种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可过线转向器,解决现有铰球连接器球面接触磨损严重问题;实现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在通过弯道时任意方向的大转角转动;保证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各单元节连接及电缆或液压管线的通过;可过线转向器内部密封,避免油液与电缆接触。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专利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一种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可过线转向器,主要有两个相同的连接机构通过螺栓连接组成,单个机构主要包括上壳体、保持架、钢珠滚子、外圈、开孔球壳、下壳体、大面积密封圈、短管和连接螺栓组成。上壳体与下壳体螺纹连接,开孔球壳的外球面与钢珠滚子点接触形成高副,再与短管螺纹连接,下壳体上的环形密封圈安装槽装入大面积密封圈,与开孔球壳的球面接触形成滑动密封,开孔球壳内部和短管内通道可供电缆或液压管线通过。所述的上壳体设有周向6个螺栓连接的通孔,内螺纹的管壁,非接触上限位球面所述的下壳体设有安装环形密封圈安装槽,外螺纹管壁,非接触下限位球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解决了传统铰球接触磨损严重问题;(2)实现了铰球杆件内部电缆或液压管线通过;(3)可以实现可过线转向器内部空间的密封,与外部流体隔离;(4)单个使用可实现管内任意方向上大角度的转弯,转弯角度范围0°-90°。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可过线转向器的外形图;图2为一种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可过线转向器的其中一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可过线转向器的上壳体四分之一剖示意图;图4为一种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可过线转向器的下壳体四分之一剖示意图;图5为一种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可过线转向器的保持架、钢珠滚子、外圈装配示意图;图6为一种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可过线转向器的大面积密封圈四分之一剖示意图;1-上壳体;101-内螺纹管壁;102-非接触上限位球面;103-螺栓连接通孔;2-短管;3-开孔球壳;4-下壳体;401-外螺纹管壁;402-环形密封圈安装槽;403-非接触下限位球面;5-连接螺栓;6-大面积密封圈;7-保持架;8-钢珠滚子;9-外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描述:如图1-6所示,一种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可过线转向器,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上壳体(1)、短管(2)、开孔球壳(3)、下壳体(4)、连接螺栓(5)、大面积密封圈(6)、保持架(7)、钢珠滚子(8)、外圈(9)。可过线转向器通过上壳体(1)的螺栓连接通孔(103)与被连接的装置连接,通过这个可过线转向器对各单元节的连接,可让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在油管弯道中顺利通过。可过线转向器由相同的两节机构通过连接螺栓(5)连接,机构的一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在下壳体(4)的环形密封圈安装槽(402)内装入大面积密封圈(6),然后装入开孔球壳(3)旋合接上短管(2),在保持架(7)上装上钢珠滚子(8)套上外圈(9)整体套在开孔球壳(3)上,盖上上壳体(1)旋合拧紧上壳体(1)达到轴向固定,如此连接形成的杆件可摆动,同时多个可过线转向器采用连接螺栓(5)连接,实现更大角度的转弯。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依然可以对本专利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可过线转向器,主要由两节相同的机构通过螺栓连接,单个连接机构的一端由上壳体(1),与上壳体(1)螺纹连接的下壳体(4),下壳体(4)环形密封圈安装槽内的大面积密封圈(6),上壳体(1)和下壳体(4)的凸台之间的钢珠滚子(8),保持架(7),外圈(9),壳体内的开孔球壳(3),与开孔球壳(3)螺纹连接的短管(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壳体(1),有内螺纹管壁(101),非接触上限位球面(102),周向6螺栓连接通孔(10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可过线转向器,主要由两节相同的机构通过螺栓连接,单个连接机构的一端由上壳体(1),与上壳体(1)螺纹连接的下壳体(4),下壳体(4)环形密封圈安装槽内的大面积密封圈(6),上壳体(1)和下壳体(4)的凸台之间的钢珠滚子(8),保持架(7),外圈(9),壳体内的开孔球壳(3),与开孔球壳(3)螺纹连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洋刘祥孙鹏敬鑫黄顺潇刘清友王国荣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