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噪无油自润滑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521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了一种减噪无油自润滑轴承,包括轴承本体以及轴承本体内的减震填充结构;所述轴承本体包括内圈和外圈,二者间留有减震间隙;在处于轴承本体两端位置的减震间隙内设有支撑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造结构设计合理,内、外圈间支撑稳定,由支撑环作为内外圈两端主要的支撑结构,部分支撑作用力由减震填充结构承担,形成了非刚性支撑的结构,减震填充结构可以有效的起到减震、降噪作用。

An oil-free self-lubricating bearing with noise re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噪无油自润滑轴承
本专利技术创造属于机械配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减噪无油自润滑轴承。
技术介绍
滑动轴承,有时也称作轴套,是在滑动摩擦下工作的轴承,滑动轴承工作相对平稳,其一般应用于低速重载工况条件,而滑动轴承所安装的部位,通常维护保养及加注润滑油较为困难。现有的滑动轴承大多为整体式结构,虽然具有较高的通用性,但是,对于一些特殊工况或是优选的工况,某些工程机械在工作时,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力,甚至经常发生轴体折断的状况,结构件振动大、噪音也大,尤其是轴套干摩擦的情况下,很容易对轴、轴承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加剧磨损,恶性循环。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冲击较大,需要“柔性”连接的部位,进行结构的改进,在既保证稳定连接的同时,又避免纯刚性的连接,提高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创造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一种减噪无油自润滑轴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减噪无油自润滑轴承,包括轴承本体以及轴承本体内的减震填充结构;所述轴承本体包括内圈和外圈,二者间留有减震间隙;在处于轴承本体两端位置的减震间隙内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为3/4圆环,轴承本体两端支撑环的开口朝向不同方向。进一步,所述减震填充结构由石棉填充而成。进一步,所述内圈的内壁镶嵌有若干自润滑颗粒。进一步,所述自润滑颗粒采用碳颗粒。进一步,自润滑颗粒表面呈圆弧面结构,其最外缘突出于内圈。进一步,所述自润滑颗粒突出于内圈内壁0.02-0.1mm。进一步,在内圈的内壁开设有数组X型防磨槽。进一步,所述轴承本体两端设置的支撑环的开口方向相反。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创造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创造结构设计合理,内、外圈间支撑稳定,由支撑环作为内外圈两端主要的支撑结构,而支撑环采用非全封闭式结构,留出一定径向调整的间隙,正是由于该间隙的存在,使得内、外圈间的部分支撑作用力可以由减震填充结构承担,形成了非刚性支撑的结构,减震填充结构可以有效的起到减震、降噪作用。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断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创造中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中设有X型防磨槽时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创造正面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图5中B-B方向的示意图;图7为图5中A-A方向的示意图;图8为图6去掉减震填充结构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轴承本体;2-减震填充结构;3-内圈;4-外圈;5-减震间隙;6-支撑环;7-开口;8-自润滑颗粒;9-X型防磨槽。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创造。一种减噪无油自润滑轴承,如图1至8所示,包括轴承本体1以及轴承本体内的减震填充结构2;所述轴承本体包括内圈3和外圈4,二者间留有减震间隙5;在处于轴承本体两端位置的减震间隙内设有支撑环6;所述支撑环为3/4圆环。需要指出的是,轴承本体两端支撑环的开口7朝向不同方向,即开口是相互错开的,这样的结构设计,既保证了内、外圈间支撑相对稳定,同时,支撑环为非全封闭式结构,在开口(缺口)处留下了内、外圈径向调整的间隙,正是由于该间隙的存在,使得内、外圈间的部分支撑作用力由减震填充结构承担,形成了“半刚性半柔性”的内外圈支撑结构,这样设计的非刚性支撑,既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减震填充结构可以有效的起到减震、降噪作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轴承本体两端设置的支撑环的开口方向相反,结构上近乎于对称布置,最大限度保证了内、外圈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上述减震填充结构由石棉填充而成,在其它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采用其它的材料,如橡胶、尼龙,等等,只要能够具有一定的强度,实现减震降噪,并能够填充进间隙即可。上述内圈的内壁镶嵌有若干自润滑颗粒8。通常,自润滑颗粒采用碳颗粒。所安装的转轴转动时,会与轴承内壁及其内壁镶嵌的自润滑颗粒摩擦,由自润滑颗粒形成有效的润滑,本轴承在无需保养的情况下,也能保证长久使用而不易损坏。内、外圈一般采用铜材质原料制作。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结构形式,上述自润滑颗粒表面呈圆弧面结构,其最外缘突出于内圈。此实施方式中,自润滑颗粒一般突出于内圈内壁0.02-0.1mm。在所述内圈的内壁开设有数组X型防磨槽9,具体结构布置时,各X型防磨槽交错布置,使得各防磨槽在内圈轴向方向的投影覆盖内圈内壁整个圆周,各X型防磨槽的组合,能够最大限度兼顾到整个内圈内壁的润滑,保证润滑效果。需要指出的是,防磨槽的槽深一般为0.2-1mm即可。本专利技术创造结构设计合理,内、外圈间支撑稳定,由支撑环作为内外圈两端主要的支撑结构,而支撑环采用非全封闭式结构,在结构上留出一定径向调整的间隙,正是由于该间隙的存在,使得内、外圈间的部分支撑作用力可以由减震填充结构承担,这样的非刚性支撑,既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又兼顾了减震、降噪性能。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创造,凡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噪无油自润滑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本体以及轴承本体内的减震填充结构;所述轴承本体包括内圈和外圈,二者间留有减震间隙;在处于轴承本体两端位置的减震间隙内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为3/4圆环,轴承本体两端支撑环的开口朝向不同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噪无油自润滑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本体以及轴承本体内的减震填充结构;所述轴承本体包括内圈和外圈,二者间留有减震间隙;在处于轴承本体两端位置的减震间隙内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为3/4圆环,轴承本体两端支撑环的开口朝向不同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噪无油自润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填充结构由石棉填充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噪无油自润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的内壁镶嵌有若干自润滑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噪无油自润滑轴承,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林旺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旺旺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