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岐岳专利>正文

远红外炉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516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炉具,特别是一种远红外加热炉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炉体、远红外辐射板两个基本部件,在远红外辐射板上均匀分布着二次输氧孔,该输氧孔与位于炉体上的二次输氧管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炉体射入腔的出气口是在炉体的底部中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节省燃烧,炉盘温度可调、不回火、热度均匀、燃烧充分、废气少、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与一般炉具相同,益于推广使用。(*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炉具,特别是一种远红外线加热炉具。目前使用的普通炉具是通过调整煤气(液化石油气)的供气量来控制火焰的大小,从而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而现在通常使用的远红外加热炉具虽然具有热效率较高、无火焰等优点,但炉盘温度不可调,特别是需要“文火”做饭时(例如做大米饭时),该炉具根本达不到要求。当将煤气流量减小到小于等于0.0003m3/min时,就会出现“回火”现象(即火焰只在进气开关阀处燃烧)。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该炉具的氧气是由混合射入腔内的煤气带入的,煤气流量的减少,会使流入炉腔内的氧气的减少,造成缺氧并随之产生负压,使炉盘“回火”,并伴有“啪!啪!”的声响。在使用管道煤气时尤其如此。经常“回火”不仅容易造成火灾,而且煤气浪费严重。本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炉盘温度可调、避免“回火”、节省燃料、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的新型远红外炉具。本技术包括炉体、远红外辐射板两个基本部件,在远红外辐射板上均匀分部着二次输氧孔(3),该输氧孔与位于炉体上的二次输氧管(10)相通。根据伯努定律,当辐射板表面上的煤气燃烧时,炉体外的空气经二次输氧管被引入到辐射板表面,使煤气燃烧得更加充分,达到助燃的目的。虽然二次输氧管占据了炉盘的面积,相应减少了燃烧孔道(2),但这并没有降抵炉盘表面的温度,反而更加提高了炉温、节省了煤气,其原因在于二次输氧孔不断地补充了氧气,使燃料燃烧更加充分。本技术在φ160~200mm的远红外辐射板上,沿园周均匀排列着三排二次输氧孔,排列直径分别为φ70~75mm、φ100~110mm、φ130~150mm三个园周上,每个输氧管的数量分别为4~8个、8~12个、12~16个,输氧管的内孔孔径为φ5~8mm。本技术炉体的混合射入腔的出气口(8)是在炉体(4)的底部中央,这种结构使煤气(液化石油气)均匀分布在远红外辐射板的各个部分,使盘面温度一致。本技术远红外辐射板的燃烧孔是沿园周排列的。这种排列不仅燃烧效果好于经纬排列(垂直排列),而且易于加工。本技术可在炉体上安放防散热辐射罩(6),该罩的内表面涂有远红外涂料。本技术具有节省燃料、炉盘温度可调、热度均匀、燃烧充分、废气少、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不回火等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局部剖示图。图2为本技术盘面布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防散热罩安装示意图。图中1、远红外辐射板;2、燃烧孔道;3、二次输氧孔;4、炉体;5、支爪;6、放散热辐射罩;7、混合射入腔;8、出气口;9、支座;10、二次输氧管;11、炉腔。本技术是采用在炉膛中心进气结构,这样能使煤气均匀地分部在炉盘的各个部分,使炉温一致。同时减少了辅射板的燃烧孔道,将减去的孔道部分用二次输氧孔取代,输氧孔占据了炉盘的面积,相应地节制了煤气流量。炉温燃烧孔的减少,非但没有降低盘的温度,反而更加提高了炉温,其原因在于二次输氧管不断补充氧气使煤气燃烧更加充分,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炉温,而且使燃烧后产生的废气大大减小。由于采用了炉体底部中央进气的结构以及二次输氧管(孔)补充氧气,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缺氧负压现象,也就避免了“回火”的产生。为合理分布二次输氧管(孔),本技术内径为φ6.5mm的二次输氧管(孔)在φ167mm的炉盘上均匀分布在φ72mmφ104mmφ138mm三个园周上,其中在φ72mm上分布着4个输氧管(孔)、在φ104mm上分布着8个输氧(孔)、在φ138mm上分布着16个输氧管(孔)。本技术炉体壁厚为5mm,炉体底部为10mm,炉体总体高度为120mm,总体重量在3kg左右。在正常使用时,该炉具同现有远红外陆炉具比较可节省煤气25%。本技术与现有远红外炉具对比实验情况实验一、反复调节煤气流量,使两种炉具在同一时间内使4.5kg的水沸腾旧炉具使用煤气0.033m3;新炉具使用煤气0.024m3。实验二、将两种炉具调在同等的煤气流量(用煤气表控制)烧开4.5kg的水;旧炉具需18分15秒;新炉具需13分20秒。实验三、旧炉具产生“回火”现象时煤气流量的临界值为0.001立方米/1分30秒;新炉具在3分钟内通过0.001立方米的煤气流量时也不产生“回火”现象。实验四、三大技术指标的测定旧炉具1)热负荷2863千卡/小时;2)热效率62.25%;3)烟气中CO含量0.0173%。新炉具1)热负荷2960千卡/小时;2)热效率65.79%;3)烟气中CO含量小于0.01%。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与一般炉具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远红外炉具它是由炉体、远红外辐射板组成,其特征在于远红外辐射板上均匀分布着二次输氧孔(3),该输氧孔与位于炉体上的二次输氧管(10)相通,使燃料充分燃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具,其特征在于在φ160~200mm的远红外辐射板上,沿园周相间均匀排列三排二次输氧孔,排列直径分别为φ70~75mm、φ100~110mm、φ130~150mm三个园周上,每个园周上排列二次输氧孔的数量分别为4~8个、8~12个、12~16个,输氧孔内孔孔径为φ5~8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炉具,其特征在于该炉具炉体混合射入腔的出气口(8)位于炉体底部中央。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炉具,其特征在于远红外辐射板的燃烧孔可以是沿园周排列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具,其特征在于远红外辐射板的燃烧孔可以是沿园周排列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炉具,其特征在于安放在炉体上的防散热辐射罩(6),在该罩的内表面涂有远红外涂料。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炉具,特别是一种远红外加热炉具。本技术包括炉体、远红外辐射板两个基本部件,在远红外辐射板上均匀分布着二次输氧孔,该输氧孔与位于炉体上的二次输氧管相通。本技术炉体射入腔的出气口是在炉体的底部中央。本技术具有节省燃烧,炉盘温度可调、不回火、热度均匀、燃烧充分、废气少、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与一般炉具相同,益于推广使用。文档编号F23D14/14GK2041780SQ8821605公开日1989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1988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1988年11月7日专利技术者王岐岳 申请人:王岐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远红外炉具它是由炉体、远红外辐射板组成,其特征在于远红外辐射板上均匀分布着二次输氧孔(3),该输氧孔与位于炉体上的二次输氧管(10)相通,使燃料充分燃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岐岳
申请(专利权)人:王岐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