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报警器的指纹锁控制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3212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报警器的指纹锁控制模块,属于指纹锁技术领域。所述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内部安装有主控板,且主控板与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之间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内设置有喇叭孔,且喇叭孔内安装有喇叭,该带报警器的指纹锁控制模块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将指纹锁控制部分主控板与触摸板做成一个主控制板,采用最简单化单PCBA板设计,降低成本,降低模块的组装难度,将报警器控制板与蜂鸣器片、报警器盖安装在后壳上,主控板上所有器件的做成一个整体性的模块,整个安装方式为从锁前面板后面安装,利用螺丝进行紧固,安装简单,生产问题减少。

A fingerprint lock control module with ala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报警器的指纹锁控制模块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报警器的指纹锁控制模块,属于指纹锁

技术介绍
目前指纹锁上面一般都使用喇叭来进行模拟报警的声音进行防拆、输入错误锁定等报警,并且目前市面上常规使用触摸板与主控板组合后进行控制。其主要缺陷在于:(1)采用喇叭进行报警,报警声音不够响亮;(2)报警的声音频率也达不到要求,导致报警时启不到应有的效果;(3)采用触摸板与主控板进行控制,成本高且组装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报警器的指纹锁控制模块。本技术的带报警器的指纹锁控制模块,它包含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主控板和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所述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内部安装有主控板,且主控板与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之间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内设置有喇叭孔,且喇叭孔内安装有喇叭,所述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后侧安装有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且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与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之间通过卡扣锁紧,所述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上设置有指纹窗口,指纹窗口上安装有指纹模组,并且指纹模组通过指纹模组压板固定安装在指纹窗口上,所述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内侧安装有蜂鸣器片,且蜂鸣器片通过报警器控制板与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固定,所述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背部安装有报警器盖,且报警器盖位置与蜂鸣器片相对应,所述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前侧安装有前壳薄膜,且前壳薄膜与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之间粘接固定。优选的,所述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和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为塑料件制成。优选的,所述主控板上粘贴有触摸按键指示灯贴片。优选的,所述主控板上设置有显示屏座,且显示屏通过连接线插入显示屏座。优选的,所述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背部预留有防拆、电机、应急电源的接口。优选的,所述蜂鸣器片焊接在报警器控制板上,且报警器控制板通过连接线与主控板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带报警器的指纹锁控制模块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将指纹锁控制部分主控板与触摸板做成一个主控制板,采用最简单化单PCBA板设计,降低成本,降低模块的组装难度,将报警器控制板与蜂鸣器片、报警器盖安装在后壳上,主控板上所有器件的做成一个整体性的模块,整个安装方式为从锁前面板后面安装,利用螺丝进行紧固,安装简单,生产问题减少,并且增加了报警器功能,解决目前靠喇叭模拟报警声音时频率与声音不足的弊端,在锁被破拆、输入锁定等需要报警的时候能够高频、响亮的发出报警声音,维护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背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前壳薄膜1、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主控板3、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4、喇叭5、报警器盖6、显示屏7、指纹模组8、指纹模组压板9、报警器控制板10、蜂鸣器片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前壳薄膜1、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主控板3、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4、喇叭5、报警器盖6、显示屏7、指纹模组8、指纹模组压板9、报警器控制板10和蜂鸣器片11,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内部安装有主控板3,且主控板3与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之间安装有显示屏7,主控板3上设置有显示屏座,且显示屏7通过连接线插入显示屏座,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内设置有喇叭孔,且喇叭孔内安装有喇叭5,主控板3上粘贴有触摸按键指示灯贴片,利用灯珠上面的球形树脂进行散光,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后侧安装有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4,且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4与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之间通过卡扣锁紧,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和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4为塑料件制成,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上设置有指纹窗口,指纹窗口上安装有指纹模组8,并且指纹模组8通过指纹模组压板9固定安装在指纹窗口上,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4内侧安装有蜂鸣器片11,且蜂鸣器片11通过报警器控制板10与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4固定,蜂鸣器片11焊接在报警器控制板10上,且报警器控制板10通过连接线与主控板3电连接,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4背部安装有报警器盖6,且报警器盖6位置与蜂鸣器片11相对应,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前侧安装有前壳薄膜1,且前壳薄膜1与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之间粘接固定,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4背部预留有防拆、电机、应急电源的接口,可以随意增减功能。其中,主控板3型号为T16-MCU,蜂鸣器片11为20MM压电陶瓷片报警器,显示屏7为0.96寸OLED显示屏,指纹模组8的型号为TLK3AC01或者ZN632。安装时,控制模块分为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和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4两个部分,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内部安装主控板3,主控板3需要紧贴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以保证触摸按键的效果,显示屏7安装在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与主控板3之间,显示屏7连接线插入主控板3的显示屏座里面,喇叭5安装在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的喇叭孔中,粘贴固定,连接线插到主控板3上,指纹模组8安装在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上,利用指纹模组压板9压在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的指纹窗口上,连接线插到主控板3上,蜂鸣器片11由报警器控制板10压紧在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4上,蜂鸣器片11焊接在报警器控制板10上,报警器控制板10由连接线连接到主控板3上,报警器盖6扣紧到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4上,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4通过卡扣扣紧在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上,此时将指纹模组压板9压紧到指纹模组8上,并将指纹模组8压紧在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上,再将前壳薄膜1粘贴在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上。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报警器的指纹锁控制模块,包含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主控板(3)和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4),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内部安装有主控板(3),且主控板(3)与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之间安装有显示屏(7),所述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内设置有喇叭孔,且喇叭孔内安装有喇叭(5),所述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后侧安装有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4),且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4)与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之间通过卡扣锁紧,所述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上设置有指纹窗口,指纹窗口上安装有指纹模组(8),并且指纹模组(8)通过指纹模组压板(9)固定安装在指纹窗口上,所述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4)内侧安装有蜂鸣器片(11),且蜂鸣器片(11)通过报警器控制板(10)与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4)固定,所述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4)背部安装有报警器盖(6),且报警器盖(6)位置与蜂鸣器片(11)相对应,所述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前侧安装有前壳薄膜(1),且前壳薄膜(1)与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之间粘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报警器的指纹锁控制模块,包含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主控板(3)和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4),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内部安装有主控板(3),且主控板(3)与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之间安装有显示屏(7),所述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内设置有喇叭孔,且喇叭孔内安装有喇叭(5),所述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后侧安装有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4),且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4)与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之间通过卡扣锁紧,所述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上设置有指纹窗口,指纹窗口上安装有指纹模组(8),并且指纹模组(8)通过指纹模组压板(9)固定安装在指纹窗口上,所述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4)内侧安装有蜂鸣器片(11),且蜂鸣器片(11)通过报警器控制板(10)与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4)固定,所述指纹锁控制模块后壳(4)背部安装有报警器盖(6),且报警器盖(6)位置与蜂鸣器片(11)相对应,所述指纹锁控制模块前壳(2)前侧安装有前壳薄膜(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西尚智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