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车辆用的摩擦卡合装置及工作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02029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1:26
活塞被油室的油压朝向卡合位置按压。第一复位弹簧从卡合位置到待机位置与活塞接触并对活塞朝向释放位置施力。待机位置是释放位置和卡合位置之间的位置。第二复位弹簧从卡合位置到释放位置与活塞接触并对活塞朝向释放位置施力。第一复位弹簧的中心轴配置为与旋转轴的中心轴一致。第二复位弹簧的中心轴配置为与旋转轴的中心轴一致。

Friction clamping device for working vehicle and working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工作车辆用的摩擦卡合装置及工作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作车辆用的摩擦卡合装置及工作车辆。
技术介绍
摩擦卡合装置具备:活塞、多个第一摩擦板、多个第二摩擦板。第一摩擦板与旋转部件连结。第二摩擦板与约束旋转方向的部件连结。在摩擦卡合装置中,通过油压将活塞朝向卡合位置按压,从而使第一摩擦板和第二摩擦板卡合。另外,活塞通过复位弹簧朝向释放位置蓄能。当油压降低时,活塞通过复位弹簧的施力退回到释放位置。由此,第一摩擦板和第二摩擦板被释放。为了可靠地释放摩擦板或冷却被摩擦热加热的摩擦板,在摩擦板之间设置分离量(间隙)。因此,在摩擦板的片数多的情况下,存在卡合所需的时间变长的问题。另外,活塞的容积大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考虑不卡合,但通过油压控制实现分离量大致成为零的状态(卡合待机状态)。但是,为此,要求非常高精度的油压控制。另外,在存在离心油压等工作时的外在因素或零件公差的情况下,也需要用于此的修正。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使用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第一复位弹簧在全行程位置与活塞抵接。第二复位弹簧在活塞以规定量向卡合方向进行行程后的卡合待机位置与活塞抵接。由此,以无高精度的油压控制,能够获得卡合待机状态,并能够容易缩短卡合所需的时间。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1346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专利文献1的专利技术是关于轿车的变速器的专利技术,经过变速器的扭矩小。因此,摩擦板的片数少,活塞的容积小。因此,复位弹簧所要求的施力小。另外,容易确保在活塞及摩擦板的周围能够配置复位弹簧的空间。与此相对,在工作车辆中,经过摩擦卡合装置的扭矩大。因此,摩擦板的片数多,活塞容积大。因此,复位弹簧要求的施力大。为了增大复位弹簧的施力,需要大型的复位弹簧。但是,难以确保在活塞及摩擦板的周围能够配置大型的复位弹簧的空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工作车辆用的摩擦卡合装置中,通过复位弹簧得到适于工作车辆的大的施力,并且容易缩短卡合所需的时间。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第一方式提供一种工作车辆用的摩擦卡合装置,其具备:旋转轴、多个第一摩擦板、多个第二摩擦板、活塞、第一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第一摩擦板与旋转轴一起旋转。第二摩擦板与第一摩擦板对置地配置。向油室供给工作油。活塞设置为在卡合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移动。活塞在卡合位置使第一摩擦板和第二摩擦板卡合。活塞在释放位置将第一摩擦板和第二摩擦板释放。活塞被油室的油压朝向卡合位置按压。第一复位弹簧从卡合位置到待机位置与活塞接触并对活塞朝向释放位置施力。待机位置是释放位置和卡合位置之间的位置。第二复位弹簧从卡合位置到释放位置与活塞接触并对活塞朝向释放位置施力。第一复位弹簧的中心轴配置为与旋转轴的中心轴一致。第二复位弹簧的中心轴配置为与旋转轴的中心轴一致。在本方式的摩擦卡合装置中,通过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能够获得分离量小的卡合待机状态。由此,能够容易缩短卡合所需的时间。另外,第一复位弹簧的中心轴和第二复位弹簧的中心轴配置为与旋转轴的中心轴一致。因此,能够确保能够配置大型的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的空间。因此,通过使用大型的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而能够得到大的施力。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也可以具有比旋转轴的外径大的内径。该情况下,通过大型的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而能够得到大的施力。第二复位弹簧也可以配置于第一复位弹簧的径向外侧。该情况下,能够确保能够配置大型的第二复位弹簧的空间。第一复位弹簧也可以配置于第二摩擦板的径向内侧。第二复位弹簧也可以配置于第二摩擦板的径向外侧。该情况下,能够确保能够配置大型的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的空间。第一复位弹簧也可以配置于第二摩擦板的径向内侧。第二复位弹簧也可以配置于第二摩擦板的径向内侧。该情况下,能够确保能够配置大型的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的空间。第一复位弹簧也可以为螺旋弹簧。该情况下,能够通过与旋转轴同心配置的螺旋弹簧而得到大的施力。第二复位弹簧也可以为波形弹簧。该情况下,能够通过与旋转轴同心配置的波形弹簧而得到大的施力。另外,通过波形弹簧能够均匀地确保第一摩擦板和第二摩擦板的间隙。因此,能够提高摩擦板的冷却效率。第二复位弹簧也可以为螺旋弹簧。该情况下,能够通过与旋转轴同心配置的螺旋弹簧而得到大的施力。摩擦卡合装置还可以具备隔离物和限制部件。隔离物也可以配置于活塞和第一复位弹簧之间。限制部件也可以限制隔离物朝向释放位置的移动。也可以,在活塞位于释放位置时,隔离物远离活塞。该情况下,通过根据隔离物的形状来设定活塞位于释放位置时的隔离物和活塞之间的距离,能够容易调整待机位置。由此,能够容易调整摩擦板成为卡合待机状态的时机。第二方式提供一种工作车辆,其具备:发动机、液压泵、工作装置、上述的摩擦卡合装置。液压泵由发动机驱动。工作装置由从液压泵排出的工作油驱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工作车辆用的摩擦卡合装置中,能够通过复位弹簧得到适于工作车辆的大的施力,并且容易缩短卡合所需的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工作车辆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工作车辆的结构的框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表供给油压和活塞的行程的关系的图。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工作车辆1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工作车辆1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如图1所示,工作车辆1具备:车架2、工作装置3、行驶轮4、5、驾驶室6、发动机7、传送装置8a。车架2具有前车架2a和后车架2b。前车架2a安装于后车架2b的前方。前车架2a可转动地连结于后车架2b。行驶轮4、5包含前轮4和后轮5。前轮4可转动地安装于前车架2a。后轮5可转动地安装于后车架2b。工作车辆1能够使用工作装置3进行挖掘等作业。工作装置3由来自图2所示的液压泵15的工作油驱动。工作装置3具有小臂11和铲斗12。工作装置3具有液压油缸13、14。液压油缸13、14通过来自液压泵15的工作油进行伸缩,从而使小臂11及铲斗12动作。驾驶室6载置在车架2上。在驾驶室6内配置有操作员乘坐的座椅及图2所示的操作装置17等。操作装置17例如包含控制杆、踏板、开关等。发动机7和传送装置8a搭载于车架2。发动机7例如为柴油机。传送装置8a将来自发动机7的旋转力传输到行驶轮4、5。由此,通过行驶轮4、5旋转驱动,使工作车辆1行驶。如图2所示,工作车辆1包含控制阀16。控制阀16控制从液压泵15向液压油缸13、14供给的工作油的流量。工作车辆1包含液压泵18和控制阀19。液压泵18由发动机7驱动。从液压泵18排出的工作油向传送装置8a供给。控制阀19控制从液压泵18向传送装置8a供给的工作油的流量。工作车辆1的控制系统包含控制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作车辆用的摩擦卡合装置,其具备:/n旋转轴;/n多个第一摩擦板,其与所述旋转轴一起旋转;/n多个第二摩擦板,其与所述第一摩擦板对置地配置;/n油室,其被供给工作油;/n活塞,其被设置为能够在使所述第一摩擦板和所述第二摩擦板卡合的卡合位置和释放所述第一摩擦板和所述第二摩擦板的释放位置之间移动,由所述油室的油压朝向所述卡合位置按压;/n第一复位弹簧,其从所述卡合位置到所述释放位置与所述卡合位置之间的待机位置与所述活塞接触并对所述活塞朝向所述释放位置施力;/n第二复位弹簧,其从所述卡合位置到所述释放位置与所述活塞接触并对所述活塞朝向所述释放位置施力;/n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中心轴配置为与所述旋转轴的中心轴一致,/n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中心轴配置为与所述旋转轴的中心轴一致。/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28 JP 2018-0622361.一种工作车辆用的摩擦卡合装置,其具备:
旋转轴;
多个第一摩擦板,其与所述旋转轴一起旋转;
多个第二摩擦板,其与所述第一摩擦板对置地配置;
油室,其被供给工作油;
活塞,其被设置为能够在使所述第一摩擦板和所述第二摩擦板卡合的卡合位置和释放所述第一摩擦板和所述第二摩擦板的释放位置之间移动,由所述油室的油压朝向所述卡合位置按压;
第一复位弹簧,其从所述卡合位置到所述释放位置与所述卡合位置之间的待机位置与所述活塞接触并对所述活塞朝向所述释放位置施力;
第二复位弹簧,其从所述卡合位置到所述释放位置与所述活塞接触并对所述活塞朝向所述释放位置施力;
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中心轴配置为与所述旋转轴的中心轴一致,
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中心轴配置为与所述旋转轴的中心轴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卡合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和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具有比所述旋转轴的外径大的内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擦卡合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复位弹簧配置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径向外侧。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藤慎一田中大贵森口恭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