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堆场双肢柱抗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190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堆场双肢柱抗震机构,涉及双肢柱技术领域,包括上肢杆和下肢杆,所述上肢杆和下肢杆间通过腹杆固定连接,所述腹杆内中部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纵向连接有若干个钢板,所有第二凹槽内设置有若干个钢柱,每个钢柱贯穿所有钢板并固定连接在第二凹槽内壁,所述腹杆两侧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内设置有抗震柱,所述抗震柱两侧分别设置有辅助抗震机构,辅助抗震机构设置在第三凹槽内,所述辅助抗震机构包括多个抗震板,相邻抗震板间通过连接柱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双肢柱抗震性能不佳,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双肢柱进行支撑保护,甚至需要对其进行更换,造成极大的不便的问题。

A kind of anti-seismic mechanism of double leg column in storage y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堆场双肢柱抗震机构
本技术属于双肢柱
,具体涉及一种堆场双肢柱抗震机构。
技术介绍
双肢柱是具有两个肢杆并以腹杆相连的混凝土柱,分平腹杆、斜腹杆双肢柱。重型厂房吊车起重量大于30t.一般就要设计双肢柱,高柱为屋架支座,低柱为吊车梁支座,两柱之间用薄壁联成一个构件,称为双肢柱。堆场时需要使用双肢柱进行支撑,现有的双肢柱抗震性能不佳,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双肢柱进行支撑保护,甚至需要对其进行更换,造成极大的不便,因此需要设置一种具有抗震机构的双肢柱,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堆场双肢柱抗震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双肢柱抗震性能不佳,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双肢柱进行支撑保护,甚至需要对其进行更换,造成极大的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堆场双肢柱抗震机构,包括上肢杆和下肢杆,所述上肢杆和下肢杆间通过腹杆固定连接,所述腹杆内中部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纵向连接有若干个钢板,所有第二凹槽内设置有若干个钢柱,每个钢柱贯穿所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堆场双肢柱抗震机构,包括上肢杆(1)和下肢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杆(1)和下肢杆(3)间通过腹杆(2)固定连接,所述腹杆(2)内中部设置有第二凹槽(16),第二凹槽(16)内纵向连接有若干个钢板(4),所有第二凹槽(16)内设置有若干个钢柱(8),每个钢柱(8)贯穿所有钢板(4)并固定连接在第二凹槽(16)内壁,所述腹杆(2)两侧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三凹槽(15),第三凹槽(15)内设置有抗震柱(5),所述抗震柱(5)两侧分别设置有辅助抗震机构,辅助抗震机构设置在第三凹槽(15)内,所述辅助抗震机构包括多个抗震板(6),相邻抗震板(6)间通过连接柱(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堆场双肢柱抗震机构,包括上肢杆(1)和下肢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杆(1)和下肢杆(3)间通过腹杆(2)固定连接,所述腹杆(2)内中部设置有第二凹槽(16),第二凹槽(16)内纵向连接有若干个钢板(4),所有第二凹槽(16)内设置有若干个钢柱(8),每个钢柱(8)贯穿所有钢板(4)并固定连接在第二凹槽(16)内壁,所述腹杆(2)两侧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三凹槽(15),第三凹槽(15)内设置有抗震柱(5),所述抗震柱(5)两侧分别设置有辅助抗震机构,辅助抗震机构设置在第三凹槽(15)内,所述辅助抗震机构包括多个抗震板(6),相邻抗震板(6)间通过连接柱(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堆场双肢柱抗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板(6)横截面呈长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堆场双肢柱抗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杆(1)和下肢杆(3)内部均开设有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新天津装配式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