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01858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1:21
能长期稳定地支撑门扇等的合叶装置3具备安装于框体1的第1合叶主体10、安装于门扇2的第2合叶主体20、联接机构30和树脂成形品40。第1合叶主体10具有于旋动轴线方向离开而相面对的一对支撑板部17(第1支撑板部)。第2合叶主体20具有承口部21,该承口部21具有离开而相面对的一对壁部22(第2支撑板部)。联接机构30的连杆31、32的一方的端部配置于一对支撑板部17间且可旋动地联接,另一方的端部配置于一对壁部22间且可旋动地联接。在闭位置,一对第1支撑板部17进入承口部21内。树脂成形品40安装于第1合叶主体10的一对支撑板部17,具有一对树脂制隔垫41。在闭位置,有隔垫41存在于支撑板部17与壁部22之间。

Syncytial apparat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合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将门扇等旋动对象可旋动地安装于框体等静止对象的合叶装置,尤其涉及能承受上述旋动对象载荷的合叶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31327号公报)公开的合叶装置包括固定于框体的第1合叶主体、固定于门扇的第2合叶主体、和将这些第1、第2合叶主体可旋动地联接起来的联接机构。上述第1合叶主体具有固定于框体的基体部、从基体部突出的第1凸部、和进一步从该第1凸部突出的第2凸部。上述第2合叶主体具备承口部、和固定于该承口部内的支撑构造。该支撑构造具有上下一对第1板部、和上下一对第2板部。上述联接机构具有上下一对第1连杆、和上下一对第2连杆。一对第1连杆,其一端部可旋动地联接于第1合叶主体的第1凸部的上下面,其另一端部可旋动地联接于第2合叶主体的第1板部。一对第2连杆,其一端部可旋动地联接于第2凸部的上下面,其另一端部可旋动地联接于一对第2板部。门扇处于闭位置时,合叶装置处在第1合叶主体的基体部与第2合叶主体的承口部接近的闭位置;门扇处于开位置时,合叶装置处在基体部与承口部离开的开位置。上述合叶装置处在闭位置时,第1合叶主体的第1、第2凸部同联接机构一道进入第2合叶主体的承口部内。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合叶装置通常是上下一对配置于门扇的侧缘部,因门扇的自重,上侧的合叶装置承受使门扇从框体离开的方向上的载荷,而下侧的合叶装置则承受使门扇接近框体的方向上的载荷。专利文献1的合叶装置中,源自门扇的载荷介于第2合叶主体的第1、第2板部、第1、第2连杆、第1合叶主体的第1、第2凸部而传递给框体。这样,载荷介于第1、第2连杆及其两端部的旋动联接部而被传递。故,门扇重时,第1、第2连杆及其两端部的旋动联接部的载荷负担大,长期使用下往往出现松动。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合叶装置,包括第1合叶主体、第2合叶主体、和将上述第1合叶主体与上述第2合叶主体可以第1方向延伸的旋动轴线为中心相对旋动地联接起来的联接机构,上述第1合叶主体具有基体部、从上述基体部沿与上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突出且相互于上述第1方向离开而相面对的一对第1支撑板部,上述第2合叶主体具有承口部、配置于上述承口部且相互间于上述第1方向离开而相面对的一对第2支撑板部,上述联接机构具有第1、第2连杆,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第2连杆的一方的端部配置于上述一对第1支撑板部间,且分别介于上述第1方向延伸的第1轴件而可旋动地联接于上述一对第1支撑板部;上述第1、第2连杆的另一方的端部配置于上述一对第2支撑板部间,且分别介于上述第1方向延伸的第2轴件而可旋动地联接于上述一对第2支撑板部;通过上述联接机构,在上述第1合叶主体的基体部与上述第2合叶主体的承口部接近的闭位置与上述基体部与上述承口部离开的开位置之间,上述第1合叶主体与上述第2合叶主体可相对旋动,在上述闭位置,上述第1合叶主体的上述一对第1支撑板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承口部内进入上述第2合叶主体的上述一对第2支撑板部间;在上述一对第1支撑板部与上述一对第2支撑板部之间,分别有树脂制隔垫存在。根据上述结构,合叶装置处于闭位置时,由于第1合叶主体的第1支撑板部与第2合叶主体的第2支撑板部之间介于树脂制隔垫传递载荷,所以能消除或减轻在第1、第2连杆及其两端部的旋动联接部的载荷负担,能防止出现松动。另外,靠其间存在树脂制隔垫,即便第1支撑板部和第2支撑板部用金属形成也能避免其磨耗。优选,在上述承口部,于上述第1方向相面对的一对壁部供作上述一对第2支撑板部使用。根据该结构,能简化第2合叶主体的结构,而且,合叶装置处于闭位置时以第2合叶主体的承口部抱持第1合叶主体的一对第1支撑板部,故能进一步提高载荷负担能力。还优选,上述隔垫介于上述第1轴件安装于上述第1合叶主体的上述第1支撑板部,在上述闭位置,上述第1轴件在上述一对第1支撑板部联接着的部分进入上述一对第2支撑板部间,上述第1轴件的两端不从上述一对隔垫的外侧面突出。根据该结构,能简化隔垫安装结构,而且,能稳定地保持隔垫。还优选,还具备树脂成形品,该树脂成形品一体地具有上述一对隔垫、和于上述第1方向延伸而覆盖上述联接机构的与上述一对隔垫相连的罩。根据该结构,合叶装置处于开位置时,联接机构被罩覆盖,从外部看不见,故能改善外观。而且还能防止异物进入联接机构内。还优选,上述树脂成形品还具有一对辅助板部,该一对辅助板部形成于上述一对隔垫的上述第1方向的内侧,与上述一对隔垫平行地离开而相面对,与上述罩相连,在上述隔垫与上述辅助板部之间形成插入腔,上述第1支撑板部插入上述插入腔。根据该结构,能简单地组装树脂成形品和第1合叶主体。还优选,上述树脂成形品还具有加强肋板,该加强肋板于上述第1方向延伸,与上述一对辅助板部相连,且与上述罩相连。根据该结构,能提高树脂成形品强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合叶装置,包括第1合叶主体、第2合叶主体、和将上述第1合叶主体与上述第2合叶主体可以第1方向延伸的旋动轴线为中心相对旋动地联接起来的联接机构,上述第1合叶主体具有基体部、从上述基体部沿与上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突出且相互于上述第1方向离开而相面对的一对第1支撑板部,上述第2合叶主体具有承口部、配置于上述承口部且相互间于上述第1方向离开而相面对的一对第2支撑板部,上述联接机构具有第1、第2连杆,其中,上述第1、第2连杆的一方的端部配置于上述一对第1支撑板部间,且分别介于上述第1方向延伸的第1轴件而可旋动地联接于上述一对第1支撑板部;上述第1、第2连杆的另一方的端部配置于上述一对第2支撑板部间,且分别介于上述第1方向延伸的第2轴件而可旋动地联接于上述一对第2支撑板部;通过上述联接机构,在上述第1合叶主体的基体部与上述第2合叶主体的承口部接近的闭位置与上述基体部与上述承口部离开的开位置之间,上述第1合叶主体与上述第2合叶主体可相对旋动;上述第1合叶主体的上述第1支撑板部与上述第2合叶主体的上述第2支撑板部中至少一方是由树脂形成;在上述闭位置,上述第1轴件在上述一对第1支撑板部联接着的部分进入上述一对第2支撑板部间,变成直接与上述一对第2支撑板部的内面相接,上述第1轴件的两端不从上述一对第1支撑板部的外侧面突出。根据该结构,由于第1、第2支撑板部不介于隔垫而直接传递载荷,所以能减少零部件数量。另外,由于第1、第2支撑板部中至少一方由树脂形成,所以能抑制两者相互摩擦而造成的磨耗。关于上述另一技术方案,还优选,上述第1合叶主体由树脂成形品构成,一体地具有上述基体部、和上述一对第1支撑板部。根据该结构,能简化第1合叶主体结构。还优选,上述基体部呈于上述第1方向直线延伸的板形状,上述一对支撑板部从上述基体部的中间部沿上述第2方向突出。还优选,上述第1合叶主体还一体地具有罩,该罩于上述第1方向延伸而覆盖上述联接机构,与上述一对第1支撑板部相连。根据该结构,合叶装置处于开位置时,联接机构被罩覆盖,从外部看不见,故能改善外观,而且还能防止异物进入联接机构内。由于该罩与第1支撑板部是一体的,所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合叶装置,包括第1合叶主体(10)、第2合叶主体(20)、和将上述第1合叶主体与上述第2合叶主体可以第1方向延伸的旋动轴线为中心相对旋动地联接起来的联接机构(30),上述第1合叶主体(10)具有基体部(10a)、从上述基体部沿与上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突出且相互于上述第1方向离开而相面对的一对第1支撑板部(17),上述第2合叶主体(20)具有承口部(21)、配置于上述承口部且相互间于上述第1方向离开而相面对的一对第2支撑板部(22),上述联接机构(30)具有第1、第2连杆(31、32),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第2连杆(31、32)的一方的端部配置于上述一对第1支撑板部间(17),且分别介于上述第1方向延伸的第1轴件(35、37)而可旋动地联接于上述一对第1支撑板部;上述第1、第2连杆(31、32)的另一方的端部配置于上述一对第2支撑板部(22)间,且分别介于上述第1方向延伸的第2轴件(36、38)而可旋动地联接于上述一对第2支撑板部;通过上述联接机构(30),在上述第1合叶主体(10)的基体部(10a)与上述第2合叶主体(20)的承口部(21)接近的闭位置与上述基体部与上述承口部离开的开位置之间,上述第1合叶主体与上述第2合叶主体可相对旋动,在上述闭位置,上述第1合叶主体(10)的上述一对第1支撑板部(17)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承口部(21)内进入上述第2合叶主体(20)的上述一对第2支撑板部(22)间;在上述一对第1支撑板部与上述一对第2支撑板部之间,分别有树脂制隔垫(41)存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07 JP 2017-1717271.一种合叶装置,包括第1合叶主体(10)、第2合叶主体(20)、和将上述第1合叶主体与上述第2合叶主体可以第1方向延伸的旋动轴线为中心相对旋动地联接起来的联接机构(30),上述第1合叶主体(10)具有基体部(10a)、从上述基体部沿与上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突出且相互于上述第1方向离开而相面对的一对第1支撑板部(17),上述第2合叶主体(20)具有承口部(21)、配置于上述承口部且相互间于上述第1方向离开而相面对的一对第2支撑板部(22),上述联接机构(30)具有第1、第2连杆(31、32),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第2连杆(31、32)的一方的端部配置于上述一对第1支撑板部间(17),且分别介于上述第1方向延伸的第1轴件(35、37)而可旋动地联接于上述一对第1支撑板部;上述第1、第2连杆(31、32)的另一方的端部配置于上述一对第2支撑板部(22)间,且分别介于上述第1方向延伸的第2轴件(36、38)而可旋动地联接于上述一对第2支撑板部;通过上述联接机构(30),在上述第1合叶主体(10)的基体部(10a)与上述第2合叶主体(20)的承口部(21)接近的闭位置与上述基体部与上述承口部离开的开位置之间,上述第1合叶主体与上述第2合叶主体可相对旋动,在上述闭位置,上述第1合叶主体(10)的上述一对第1支撑板部(17)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承口部(21)内进入上述第2合叶主体(20)的上述一对第2支撑板部(22)间;在上述一对第1支撑板部与上述一对第2支撑板部之间,分别有树脂制隔垫(41)存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承口部(21),于上述第1方向相面对的一对壁部供作上述一对第2支撑板部(22)使用。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隔垫(41)介于上述第1轴件(35、37)安装于上述第1合叶主体(10)的上述第1支撑板部(17);在上述闭位置,上述第1轴件(35、37)在上述一对第1支撑板部(17)联接着的部分进入上述一对第2支撑板部(22)间;上述第1轴件(35、37)的两端不从上述一对隔垫(41)的外侧面突出。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树脂成形品(40),该树脂成形品一体地具有上述一对隔垫(41)、和于上述第1方向延伸而覆盖上述联接机构(30)的与上述一对隔垫相连的罩(43)。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合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树脂成形品(40)还具有一对辅助板部(42),该一对辅助板部形成于上述一对隔垫(41)的上述第1方向的内侧,与上述一对隔垫平行地离开而相面对,与上述罩(43)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熊一彰长谷川学
申请(专利权)人:世嘉智尼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