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隔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0156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隔震装置,涉及建筑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以及设置于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的隔震组件,上连接板靠近隔震组件的一端设置有上定位柱,下连接板靠近隔震组件的一端设置有下定位柱,上定位柱、下定位柱与隔震组件的直径均相等设置;隔震组件包括若干隔震单元,隔震单元包括钢板、设置于钢板上端面的橡胶层,钢板的直径与橡胶层的直径相等设置,上定位柱、下定位柱与隔震组件的外侧壁还套设有橡胶护套,橡胶护套的内侧壁抵紧于上定位柱、下定位柱以及隔震组件的外侧壁。通过隔震单元数量的更改,可以对隔震装置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使得隔震装置使用时的适配性更好,方便用于保障建筑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隔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建筑用隔震装置。
技术介绍
隔震装置是指利用隔震技术,在建筑物的基底部或某个位置设置隔震装置形成隔震层,把上部结构和下部基础隔离开来,以此来消耗地震能量,避免或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传输,能够更有效地保障上部结构与内部人员、设备的安全。如公开号为CN101220615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公开一种建筑用隔震装置,由橡胶层和钢板层呈交替状组合而成的柱体,该柱体两端的面层为橡胶层,且其两端的外面均有封板。柱体和封板的四周有橡胶保护层,该橡胶保护层与柱体的橡胶层形成为一体。柱体和封板的对应位置上有轴向孔,轴向孔内有铅芯。所说铅芯的长度等于柱体的轴向长度与两封板的厚度之和。两封板的外面均有连接板。连接板、封板和柱体上均有通孔,且三者上的通孔数量相等并对应,三者间通过螺栓和这些通孔连接在一起。采用上述隔震装置,由于橡胶保护层与柱体的橡胶层呈一体的设置,使得隔震装置整体的厚度相对而言比较固定,使得隔震装置不能很好的适配不同高度间隔的夹层,整体的适配性相对较差,比较麻烦,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用隔震装置,其具有适配性好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隔震装置,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以及设置于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的隔震组件,所述上连接板靠近隔震组件的一端设置有上定位柱,所述下连接板靠近隔震组件的一端设置有下定位柱,所述上定位柱、下定位柱与隔震组件的直径均相等设置;所述隔震组件包括沿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分布方向堆叠设置的若干隔震单元,所述隔震单元包括钢板、设置于钢板上端面的橡胶层,所述钢板的直径与所述橡胶层的直径相等设置,所述上定位柱、下定位柱与隔震组件的外侧壁还套设有橡胶护套,所述橡胶护套的内侧壁抵紧于上定位柱、下定位柱以及隔震组件的外侧壁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上述隔震装置时,可以根据实际的间隔调整隔震单元的数量,将隔震单元依次叠摞于下连接板的下定位柱上,然后对应将橡胶护套切割至需要的长度,再将橡胶护套压入到隔震组件以及下定位柱的外侧,使得下定位柱和隔震组件相互连接,然后在将上连接板的上定位柱朝向橡胶护套压入,使得整体形成拼接。因为隔震装置通常垫于底部,隔震装置通常处于受压状态,橡胶护套的固合强度足以支撑隔震装置的使用。设置上定位柱、下定位柱以及隔震单元,通过隔震单元数量的更改,可以对隔震装置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使得隔震装置使用时的适配性更好,使得隔震装置保障建筑安全时的使用更加方便。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钢板的下端面设置有拼接部,所述拼接部包括设置于钢板上的凸柱、同轴设置于凸柱远离钢板的一端的限位环,每个所述橡胶层的上端面对应设置有供凸柱嵌入的圆槽,所述圆槽内还开设有供所述限位环嵌入进行限位的限位槽;所述下定位柱远离下连接板的端面对应开设有供所述拼接部放入的容纳槽,所述上定位柱远离上连接板的端面还设置有对应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拼接部相同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隔震装置进行拼接时,相邻的隔震单元可以通过拼接部的凸柱和限位环对应嵌入到圆槽和限位槽内进行进一步加固,上定位柱上的插接部可以对应插入到最上方的隔震单元的圆槽和限位槽内进行定位,最下方隔震单元的拼接部可以放入到容纳腔中从而避免下定位柱与最下方的隔震单元接触不稳的情况。设置拼接部、圆槽、限位槽,通过相邻的隔震单元相互嵌入的连接,使得隔震装置径向的固定更加稳定,同时也使得整体的拼接结构更加稳定。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环远离凸柱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的直径朝远离凸柱的方向逐渐变小设置,且所述导向部远离凸柱的一端的直径小于圆槽的直径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向部,当相邻的隔震单元进行拼接时,导向部可以对拼接部插入到圆槽内时进行导向,从而使得拼接部的限位环更加容易插入到橡胶层的限位环内,从而使得整体的拼装更加方便。进一步的,所述拼接部沿钢板周向均匀设置有两个或三个。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拼接部均匀分布,使得拼接时整体受力更加均匀,另外也通过多个拼接部对相邻的隔震单元的径向加强支撑,减少了相邻隔震单元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错位情况,使得整体使用更加稳定。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层上端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与橡胶层呈圆弧过渡设置,且所述凹槽与所述圆槽错开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凹槽,当发生竖直方向的振动时,凹槽可以使得橡胶层的弹性变形进一步提高,从而加强隔震装置的缓冲隔震效果;另外凹槽还可以提供橡胶层形变的空间,减少橡胶层挤压破碎的情况。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层的上端面沿径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导气槽,所述导气槽贯穿橡胶层的外侧壁设置,且所述导气槽连通至所述凹槽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气槽,当隔震装置受竖直方向的挤压时,凹槽受挤压缩小,此时气体可以通过导气槽排出,减少了凹槽内长期高压挤压橡胶层内壁的情况。进一步的,所述导气槽的呈V形槽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V形的设置,即满足通气的需要,也能尽可能的保持橡胶层的支撑强度。进一步的,所述橡胶护套的外侧壁沿周向开设有若干通气孔,通气孔沿着橡胶护套的轴向设置有若干层,且相邻两层的通气孔均错开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气孔的设置方便凹槽内的气体流动,通气孔错开的设置有利于保证橡胶护套的强度,减少应力的集中。进一步的,所述上定位柱和下定位柱的外侧壁沿轴向均设置有若干防滑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防滑齿,防滑齿可以加强上定位柱、下定位柱与橡胶护套的拼接强度,从而使得整体的安装使用更加方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上定位柱、下定位柱以及隔震单元,通过隔震单元数量的更改,可以对隔震装置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使得隔震装置使用时的适配性更好,使得隔震装置的使用更加方便;(2)通过设置拼接部、圆槽、限位槽,通过相邻的隔震单元相互嵌入的连接,使得隔震装置径向的固定更加稳定,同时也使得整体的拼接结构更加稳定;(3)通过设置凹槽,凹槽可以使得橡胶层的弹性变形进一步提高,加强隔震装置的缓冲隔震效果;凹槽还可以提供橡胶层形变的空间,减少橡胶层挤压破碎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的隔震单元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的隔震单元剖视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上连接板;2、下连接板;3、隔震组件;31、隔震单元;311、钢板;312、橡胶层;4、上定位柱;5、下定位柱;6、防滑齿;7、橡胶护套;8、通气孔;9、拼接部;91、凸柱;92、限位环;10、导向部;11、圆槽;12、限位槽;13、凹槽;14、导气槽;15、容纳槽;16、插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隔震装置,包括上连接板(1)、下连接板(2)以及设置于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之间的隔震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1)靠近隔震组件(3)的一端设置有上定位柱(4),所述下连接板(2)靠近隔震组件(3)的一端设置有下定位柱(5),所述上定位柱(4)、下定位柱(5)与隔震组件(3)的直径均相等设置;所述隔震组件(3)包括沿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分布方向堆叠设置的若干隔震单元(31),所述隔震单元(31)包括钢板(311)、设置于钢板(311)上端面的橡胶层(312),所述钢板(311)的直径与所述橡胶层(312)的直径相等设置,所述上定位柱(4)、下定位柱(5)与隔震组件(3)的外侧壁还套设有橡胶护套(7),所述橡胶护套(7)的内侧壁抵紧于上定位柱(4)、下定位柱(5)以及隔震组件(3)的外侧壁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隔震装置,包括上连接板(1)、下连接板(2)以及设置于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之间的隔震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1)靠近隔震组件(3)的一端设置有上定位柱(4),所述下连接板(2)靠近隔震组件(3)的一端设置有下定位柱(5),所述上定位柱(4)、下定位柱(5)与隔震组件(3)的直径均相等设置;所述隔震组件(3)包括沿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分布方向堆叠设置的若干隔震单元(31),所述隔震单元(31)包括钢板(311)、设置于钢板(311)上端面的橡胶层(312),所述钢板(311)的直径与所述橡胶层(312)的直径相等设置,所述上定位柱(4)、下定位柱(5)与隔震组件(3)的外侧壁还套设有橡胶护套(7),所述橡胶护套(7)的内侧壁抵紧于上定位柱(4)、下定位柱(5)以及隔震组件(3)的外侧壁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钢板(311)的下端面设置有拼接部(9),所述拼接部(9)包括设置于钢板(311)上的凸柱(91)、同轴设置于凸柱(91)远离钢板(311)的一端的限位环(92),每个所述橡胶层(312)的上端面对应设置有供凸柱(91)嵌入的圆槽(11),所述圆槽(11)内还开设有供所述限位环(92)嵌入进行限位的限位槽(12);所述下定位柱(5)远离下连接板(2)的端面对应开设有供所述拼接部(9)放入的容纳槽(15),所述上定位柱(4)远离上连接板(1)的端面还设置有对应的插接部(16),所述插接部(16)与所述拼接部(9)相同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文亚堵霞亮杜成吕柳萍彭家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瑞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