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控截污分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1265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控截污分流井,属于分流井技术领域,包括井筒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位于控制柜内,所述控制柜设置在井筒上端,所述井筒的上端一侧设置有雨量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工程与占地面积大大缩小,降低了截污分流井建设成本及建设难度,缩短了建设周期,同时集成成度高、操控简单,支持现场开启关闭截污闸门,让截污设备简单化、智能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排污泵和截污闸将降雨初期的污水输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设施,一方面最大限度减少暗渠中的污水,增加暗渠自身的调蓄空间,另一方面避免了降雨初期的雨水进入自然水体造成的严重污染,且可实现雨水直排,截污分流效果好。

A kind of integrated intelligent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ewage interception and diversion w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控截污分流井
本技术属于分流井
,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控截污分流井。
技术介绍
传统的截污分流井,采用传统陈旧的砖混模式,占地面积大、施工周期时间长、构造多样;污水渗漏严重,而且不能够做到雨污分流,简单简陋,自动化很低,晴天时生活生产污水也会进入城市自然水体,严重污染了城市水体、造成城市河道黑臭、湖泊污染严重,雨天时,大量清洁雨水也会进入市政污水管网,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负荷,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初期雨水冲刷空气和地表后,携带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经过调查显示:初期雨水中携带的有毒有害物质比生活污水更多。如果初期雨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会严重的污染水环境,所以,需对初期雨水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控截污分流井,具有自动化高,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控截污分流井,包括井筒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位于控制柜内,所述控制柜设置在井筒上端,所述井筒的上端一侧设置有雨量计,所述井筒的一侧设置有合流制管道,所述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控截污分流井,包括井筒(15)和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位于控制柜(6)内,所述控制柜(6)设置在井筒(15)上端,所述井筒(15)的上端一侧设置有雨量计(10),所述井筒(15)的一侧设置有合流制管道(3),所述井筒(15)的另一侧与合流制管道(3)对应位置设置有与自然水体连通的排水闸(12),所述井筒(15)的内壁与外壁上均设置有静压力液位计(11),所述井筒(15)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截污闸(13),所述井筒(15)的内部底端固定设置有排污泵(1),所述排污泵(1)的输出端连接有排污管(2),所述排污管(2)贯穿井筒(15)的外端设置有出水管口(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控截污分流井,包括井筒(15)和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位于控制柜(6)内,所述控制柜(6)设置在井筒(15)上端,所述井筒(15)的上端一侧设置有雨量计(10),所述井筒(15)的一侧设置有合流制管道(3),所述井筒(15)的另一侧与合流制管道(3)对应位置设置有与自然水体连通的排水闸(12),所述井筒(15)的内壁与外壁上均设置有静压力液位计(11),所述井筒(15)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截污闸(13),所述井筒(15)的内部底端固定设置有排污泵(1),所述排污泵(1)的输出端连接有排污管(2),所述排污管(2)贯穿井筒(15)的外端设置有出水管口(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控截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流制管道(3)的内部设置有截污栅(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智能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锋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珂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