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区泥石流安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0042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区泥石流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多个坝体柱,多个坝体柱组合在一起形成挡坝,坝体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水板,防水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耳,多个固定耳分别通过连接件连接有一个支撑件,坝体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连接件、支撑件、固定耳和防水板的配合作用,达到了支撑件升降带动多个防水板同时升降的效果,实现了支撑件升降同时调节多个坝体柱高度的功能,且统一性比较好;通过防水板和固定杆的配合作用,达到了位于同一排的多个防水板通过固定杆固定到一起的效果,实现了多个固定杆将多个坝体柱连接呈一个整体的功能,防止其中一个支撑件断裂导致对应坝体柱无法上升的情况发生。

A safety protection device for debris flow in mountain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区泥石流安全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地质灾害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山区泥石流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在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易形成泥石流。它含有大量泥沙石块,为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泥石流的发生,尤其泥石流携带的固体物质,具有极强的破坏力,这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有效避免和降低泥石流的危害程度,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8545728U,一种可伸缩型泥石流拦挡坝,其包括坝体柱、液压千斤顶、底板和顶层防水板,通过若干个坝体柱组合在一起形成挡坝,两排挡坝交错设置,增加设备的抗冲击力,使阻挡泥石流的效果更好,同时每个坝体柱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启动液压千斤顶进行升降,适用性更好,且单个坝体柱的体积较小,安装简单易操作,减少了施工工序及难度,便于运输修筑。但是该专利中的每个坝体柱都需要一个单独的液压千斤顶进行调节高度,因此就需要和坝体柱一样数量的液压千斤顶才能支持该设备正常运行,导致设备成本的增加,当需要对挡坝的高度进行调节时,需要同时启动多个液压千斤顶对坝体柱的高度进行调节,会存在多个坝体柱高度的调节速度参差不齐的情况发生,设备的统一性比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山区泥石流安全防护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山区泥石流安全防护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山区泥石流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多个坝体柱,多个坝体柱组合在一起形成挡坝,坝体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水板,防水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耳,多个固定耳分别通过连接件连接有一个支撑件,坝体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优选地,位于同一排相邻的两个防水板通过呈U型设置的固定杆连接。优选地,坝体柱包括第一层钢筒、第二层钢筒、第三层钢筒和第四层钢筒,第一层钢筒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层钢筒套设在第二层钢筒的外侧壁上,第二层钢筒套设在第三层钢筒的外侧壁上,第三层钢筒套设在第四层钢筒的外侧壁上,第四层钢筒的顶部与防水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一层钢筒的内顶部、第二层钢筒的内顶部和第三层钢筒的内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环,第二层钢筒的底部外侧壁、第三层钢筒的底部外侧壁和第四层钢筒的底部外侧壁均固定套接有固定环,限位环与固定环匹配设置。优选地,连接件可以为挂钩、链条和金属杆体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支撑件可以为钢索、链条或者金属柱体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连接件、支撑件、固定耳和防水板的配合作用,达到了支撑件升降带动多个防水板同时升降的效果,实现了支撑件升降同时调节多个坝体柱高度的功能,且统一性比较好;2、通过防水板和固定杆的配合作用,达到了位于同一排的多个防水板通过固定杆固定到一起的效果,实现了多个固定杆将多个坝体柱连接呈一个整体的功能,防止其中一个支撑件断裂导致对应坝体柱无法上升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山区泥石流安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山区泥石流安全防护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山区泥石流安全防护装置中第一层钢筒、第二层钢筒、第三层钢筒、第四层钢筒、固定环、限位环、底板和防水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坝体柱;21、第一层钢筒;22、第二层钢筒;23、第三层钢筒;24、第四层钢筒;3、支撑件;4、固定杆;5、防水板;6、固定耳;7、连接件;8、固定环;9、限位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山区泥石流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多个坝体柱2,多个坝体柱2组合在一起形成挡坝,多个坝体柱2配合组成一个挡板,多个坝体柱2呈双排交错排列,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挡坝的抗冲击力,提高阻挡泥石流的效果。其中,坝体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水板5,防水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耳6,多个固定耳6分别通过连接件7连接有一个支撑件3,位于同一排相邻的两个防水板5通过呈U型设置的固定杆4连接,连接件7可以为挂钩、链条和金属杆体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支撑件3可以为钢索、链条或者金属柱体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位于同一排的多个坝体柱2分别通过连接件7与一个支撑件3连接,当需要调节挡坝的高度时,支撑件3的两端的自动升降装置同时启动带动支撑件3上升,支撑件3上升带动位于同一排的多个防水板5同时上升,达到了支撑件3上升同时调节多个坝体柱2高度的效果,同时提高了坝体柱2高度调节的统一性,位于同一排相邻的两个防水板5通过呈U型设置的固定杆4连接,通过多个固定杆4将位于同一排的多个坝体柱2固定到一起,位于同一排的多个坝体柱2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了挡坝的稳定性,同时防止其中一个坝体柱2上的连接件7断裂时,不会影响挡坝的使用。其中,坝体柱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1,坝体柱2包括第一层钢筒21、第二层钢筒22、第三层钢筒23和第四层钢筒24,第一层钢筒21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层钢筒21套设在第二层钢筒22的外侧壁上,第二层钢筒22套设在第三层钢筒23的外侧壁上,第三层钢筒23套设在第四层钢筒24的外侧壁上,第四层钢筒24的顶部与防水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底板1与大地之间混凝土浇筑进行刚性连接,这样保证底板1有效地固定在地面上,保证了坝体柱2连接在地面上的稳定性。其中,第一层钢筒21的内顶部、第二层钢筒22的内顶部和第三层钢筒23的内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环9,第二层钢筒22的底部外侧壁、第三层钢筒23的底部外侧壁和第四层钢筒24的底部外侧壁均固定套接有固定环8,限位环9与固定环8匹配设置,固定环8和限位环9的作用是防止对坝体柱2的高度进行调节的过程中,第一层钢筒21、第二层钢筒22、第三层钢筒23和第四层钢筒24之间相互脱离连接。本技术中,当对挡坝的高度进行调节时,同时启动支撑件3两端的自动升降装置带动支撑件3上升,支撑件3上升同时带动多个防水板5上升,达到了支撑件3上升同时带动位于同一排的多个坝体柱2同时进行高度调节的效果,位于同一排相邻的两个防水板5通过呈U型设置的固定杆4连接,通过多个固定杆4将位于同一排的多个坝体柱2固定到一起,位于同一排的多个坝体柱2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了挡坝的稳定性,同时防止其中一个坝体柱2上的连接件7断裂时,不会影响挡坝的使用。本技术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在此不再详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区泥石流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多个坝体柱(2),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坝体柱(2)组合在一起形成挡坝,所述坝体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水板(5),所述防水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耳(6),多个所述固定耳(6)分别通过连接件(7)连接有一个支撑件(3),所述坝体柱(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区泥石流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多个坝体柱(2),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坝体柱(2)组合在一起形成挡坝,所述坝体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水板(5),所述防水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耳(6),多个所述固定耳(6)分别通过连接件(7)连接有一个支撑件(3),所述坝体柱(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区泥石流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排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水板(5)通过呈U型设置的固定杆(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区泥石流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柱(2)包括第一层钢筒(21)、第二层钢筒(22)、第三层钢筒(23)和第四层钢筒(24),所述第一层钢筒(21)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层钢筒(21)套设在第二层钢筒(22)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层钢筒(22)套设在第三层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先刚吴雷向镇卫云巍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