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宁专利>正文

嵌入式增压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9895 阅读:558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充分利用增压原理的嵌入式增压燃气灶,它是在已有灶架中,燃气开关、火头顺序作用的负压灶基础上,变革燃气开关,火头结构,增设增压器,过桥传动结构和环形烟道,使增压器负压端与多联开关左侧管连接,正压端与新火头下后侧管连接;使过桥齿轮与新火头上活动炉盖和多联开关的阀芯齿混合;使环形烟道对应平放在新火头上平面。使用时,燃气与空气以最佳比例经增压强行鼓进新火头而充分燃烧、冲击传热,密闭受热,并实现室内零排放。(*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增压配气并封闭燃烧的嵌入式增压燃气灶。目前社会上普遍使用和正在销售的所有嵌入式燃气灶,均属于“大气式”负压燃气灶,即通过负压来被动匹配空气,实行开放燃烧、并自由排废。由于结构自身的缺陷,负压灶使用时,燃气与空气的匹配比例只能达到1∶5-8(为了说明方便,在此仅以天燃气为例),且匹配混合后的气压P<5Pa,最大流量Qmax<5m3/h,由于匹配比例远未达到1∶10的最佳理论匹配值,因而整个燃烧一直都处于缺氧状态;同时,由于混合气体的气压P<5Pa,流量Qmax<5m3/h,再加上大气压的阻力作用,因而燃烧极为平缓、毫无冲劲,只能通过飘逸的方式对锅底成效率极低的接触传热;另外,由于开放燃烧,使生成的高温热量和火焰致少有20%都随着飘逸而发散,并无端损失掉了。所以,从燃机理上讲,时下所有的“大气式”燃气灶均存在空气匹配不足、燃烧平缓、不催锅、开放燃烧、室内排废、烧锅耳、把手、浪费大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嵌入式增压燃气灶,它能有效地实现理想匹配(1∶10),完全燃烧、冲击传热,密闭受热和室内零排放。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已有灶架、燃气开关,火头顺序设置的基础上变革燃气开关、火头结构、增设过桥传动结构、环形烟道和增压器,使过桥齿轮同时与新式火头上的活动炉盖和多联开关上的阀芯齿涅合,使环形烟道对应平放在新式火头上,使增压器的负压输入端与多联开关的左侧管连接,正压鼓出端与新式火头下部的环形储气室管连接。当人们扭转多联开关的手柄后,一方面中央点火系统首先开始工作,别一方面增压器亦随之高速旋转;与此同时,燃气与空气在多联开关的控制和增压器的共同作用下,以1∶10的比例增压形成P>100Pa、Qmax≤15m3/h的最佳混合气体,并强行鼓进火头下部的环形储气室;在多联开关与活动炉盖的传动关系上,由于过桥齿轮的同步传动,活动炉盖上的燃烧眼孔亦正好与环形储气室上表平面上的对应眼孔导通,增压后的最佳混合气体在中央明火的作用下,燃烧生成向心且与水平面成30°-85。夹角的兰白色高温喷射火焰;由于环形烟道和承载架的共同作用,极具冲击性的高温火焰只能对60≤φ≤260的有效受热范围成冲击传热,并迫使燃烧生成的废热、废气沿环形烟道上的排废管口和外接管路而密闭排向室外。当不需要大火而仅需微火时,只须将开关手柄正向旋转到最大位置,即可切断增压器的电源、阀芯内的主燃气源、负压通道和错开活动炉盖上导通的燃烧眼孔,并产生仅由长明火担当的微火;当重需大火时,也只须将开关手柄向回旋转,使被切断的电源、燃气通路、负压通道和已错开的燃烧眼孔又重新接通,并在长明火的作用下又重新正常燃烧;最后,当需关闭燃气灶时,只须将开关手柄向回旋转到起始位置,即可将燃气、负压通道、电源和燃烧眼孔全部关闭。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彻底克服了“负压燃气灶”从机理到结构上的致命缺陷,因而具有最佳匹配、完全燃烧、冲击传热、密闭受热和室内零排放等全新的独特优势。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和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俯视、含局部剖)图2是图1中增压灶放置铁锅后的右视图(断面)。图3是新式火头的主体之一____环形储气室的俯视图。图4是活动炉盖的仰视图。图5是承载架(碟式承载法兰)的主视剖面图。图6是图1中增压器的A-A剖面结构图。图7是图1中多联开关的A-A剖面结构图。图8是图1中多联开关阀套的G-G剖面结构图。图9是图7中多联开关阀芯的右视图。图10是图7中多联开关的B-B剖视结构图。图11是图7中多联开关的C-C剖视结构图。图12是图7中多联开头的D-D剖视结构图。图13是图2中过桥传动支座的俯视结构图。图14是图1中绝缘法兰上渐开齿和电桥铜皮与转动控制的关系。图15是图2中多联开关尾端上的轴向顶推板。图16是燃气源简易锥阀的结构图。图17是简易空气开关的结构图。图18是开关手柄转动角度与增压器电源电路接通或断开的对应关系图。图19是开关手柄转动角度与负压通道导通面积变化的对应关系图。图20是开关手柄转动角度与主燃气输入通路中燃气流量变化的关系图。图21是开关手柄转动角度与长明火输出管路中燃气流量变化的关系图。图22是开关手柄转动角度与活动炉盖上燃烧眼孔导通面积变化的关系图。图中1.灶体框架 2.多联开关 3.天关手柄 4.过桥齿轮 5.点火喷嘴6.脉冲点火针 7.长明火头 8.活动炉盖 9.金属软管 10.增压器 11.外接气源12.增压器电源电路 13.简易锥阀 14.金属软管 15.细园棍 16.电路接点弹簧顶压结构 17.脉冲顶压开关 18.绝缘法兰 19.悬伸绝缘架 20.简易空气开关21.塑料软管 22.过桥传动支座 23.脉冲点火线圈 24.金属细管 25.燃烧眼孔26.环形烟道 27.小孔 28.火头 29.排废管口 30.外接管路 31.环形储气室32连体渐开齿 33.敝口承载架 34.铁锅、 35.轴向顶推板 36.定位销 37.顶簧38.细轴 39.轴承 40.阀套 41.阀芯 42.负压通道 43.燃气输入管路44.连体简易锥阀 45.点火燃气输出管口 46.主燃气输入通路 47.长明火沟槽48.长明火燃气输出管路 49.渐开齿 50.电桥洞皮 51.拉簧 52.扇形通孔53.混合气体通孔 54.碟式承载法兰 55.柳叶形沟槽 56.电机 57.增压器连体负压通道 58.涡壳 59.叶轮 60.螺栓 61.定位孔 62.通孔 63.轴承座孔64.螺孔(沉孔) 65.螺孔(通孔) 66.进气孔。在图1、图2中,本技术主要由灶体框架(1)、多联开关(2)、增压器(10)、脉冲点火线圈(23)、环形烟道(26)、火头(28)、过桥齿轮(4)、外接气源(11)、简易空气开关(20)组成。在图1、图2、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所示多联开关(2)的结构中,多联开关的主体为锥阀结构,并主要分为阀套(40)和阀芯(41)、两大部件。阀套内锥外方,在其下底左侧设置有燃气输入管路(43)、一个连体简易锥阀(44)、和点火燃气输出管口(45)、在下底右侧设有长明火输出管路(48)、在阀套中部的左右两侧为能与阀芯中部通孔相通的负压通道(42)、在阀套后侧粘接(或螺栓固定)有两道(角钢形)悬伸绝缘架(19),其中在靠上一悬伸绝缘架上,从右至左分别设有脉冲顶压开关(17)、电路接点弹簧顶压结构(16)和一个能竖直摆放细园棍(15)的小园孔。在阀套的前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一同过桥齿轮(4)、细轴(38)、轴承(39)和过桥传动支座(22)所共同组成的过桥传动结构。阀芯(41)为一特殊的锥形轴,在靠阀芯底部的锥面上分别设有长明火沟槽(47)和柳叶形沟槽(55),并在柳叶形沟槽的中间设有直接通向阀芯中部负压通道(42)的主燃气输入通道(46),而在阀芯的大头端,置有渐开齿(49)和电桥铜皮(50)的绝缘法兰(18)则与阀芯为过盈配合,在阀芯尾端中央的细轴段上,轴向套装有开关手柄(3)、轴向顶推板(35)和顶簧(37)。从附图所示多联开关(2)的结构关系中可明显看出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嵌入式增压燃气灶,在灶架中,简易空气开关、多联开关、增压器、新式火头、环形烟道顺序作用中,其特征是多联开关的两侧分别与简易空气开关和增压器负压端管连接,增压器正压端则与新式火头管接,多联开关经过桥齿轮与新式火头上活动炉盖实现齿涅合传动,环形烟道平放在新式火头的上平面,并根据受热器具的大小而配置有相应的承载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宁
申请(专利权)人:朱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电信ADSL] 2014年06月16日 22:03
    看到请联系详谈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