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组并联型轧辊变频加热电源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频加热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多组并联型轧辊变频加热电源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冷轧机用的工作辊都是合金钢经过严格淬火硬化而制成的,轧辊表面温度均匀与否影响轧辊的质量。轧辊加热从最初的炉子整体加热淬火到工频渐进式单频率淬火,结果是轧辊表面变形大,热冲击的裂纹多,表皮容易剥落造成轧辊工作寿命短。整炉子加热,加热空间大造成能源浪费,且为达到规定的透热深度,升温及保温时间长,生产效率低。现有技术的变频加热电源加热,可以通过调整加热电源频率控制透热深度,加热均匀一致。也有采用单线圈加热的方案,线圈长度大于轧辊长度,加热时磁场密度不一致导致轧辊两端温度较中间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组并联型轧辊变频加热电源系统及控制方法,提供一种变频加热效果更好的变频加热电源系统及控制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组并联型轧辊变频加热电源系统,包括预设数量的变频加热电源和移相变压器,所述的变频加热电源包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组并联型轧辊变频加热电源系统,包括预设数量的变频加热电源和移相变压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变频加热电源包括独立的双三相全桥整流回路(U)、滤波模块(C)、逆变回路(UI)、连接电抗(L)、谐振回路(B)和负载线圈(LF),所述的双三相全桥整流回路(U)与移相变压器相连接,所述的逆变回路(UI)通过滤波模块(C)与双三相全桥整流回路(U)相连接,所述的谐振回路(B)通过连接电抗(L)与逆变回路(UI)相连接,所述的负载线圈(LF)与谐振回路(B)相连接,负载线圈(LF)上设置有负载线圈电流传感器(TA_2)和负载线圈电压传感器(TV1),逆变回路(UI)设置有电源输出电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组并联型轧辊变频加热电源系统,包括预设数量的变频加热电源和移相变压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变频加热电源包括独立的双三相全桥整流回路(U)、滤波模块(C)、逆变回路(UI)、连接电抗(L)、谐振回路(B)和负载线圈(LF),所述的双三相全桥整流回路(U)与移相变压器相连接,所述的逆变回路(UI)通过滤波模块(C)与双三相全桥整流回路(U)相连接,所述的谐振回路(B)通过连接电抗(L)与逆变回路(UI)相连接,所述的负载线圈(LF)与谐振回路(B)相连接,负载线圈(LF)上设置有负载线圈电流传感器(TA_2)和负载线圈电压传感器(TV1),逆变回路(UI)设置有电源输出电流传感器(TA_1),预设数量的变频加热电源通过并联回路相互协调工作,轧辊设置在负载线圈(LF)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组并联型轧辊变频加热电源系统,其特征是预设数量的变频加热电源同时工作,根据每个加热区域反馈温度T调制加热功率P,变频加热电源可以根据加热位置禁止不需要的变频加热电源,电源输出功率独立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组并联型轧辊变频加热电源系统,其特征是输入电源经移相变压器隔离,既可以降低输入侧电流谐波又可以使负载与输入电源间隔离。
4.一种对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组并联型轧辊变频加热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轧辊固定在负载线圈中的位置,选择需要投入的电源组,需要使线圈位置长度长于轧辊长度,根据轧辊的感应淬火工艺要求,设定温度变化曲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被加热轧辊的加热深度需要计算交变电流集肤效应的深度,由下面表达式1表示
其中,f是交流电频率,σ是导体电导率,μ是导体磁通率;
步骤二、检测负载线圈的电压及电流,计算负载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流的相位角;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对被测信号采样,采样频率恰为信号频率的n倍,得到数据序列......Xi-n,Xi-n+1,....Xi.......,已知参考相位θi,参考相位即为采样时刻的相位坐标,按照傅里叶级数计算基波分量,计算公式为:
则被测信号的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顺全,曹广芹,张天宝,陈天雁,夏之鹏,陈建行,林红波,
申请(专利权)人: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