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浮浮渣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97273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浮浮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进渣管和破渣装置,进渣管上设有回流接管点和PAM加注点,进渣管从破渣前室上部接入,破渣装置入口设在前室底部,出口设在破渣池上部,破渣装置通过过渡区与两侧浓缩池连通,破渣池中心设带导流筒的破渣搅拌机,破渣池每边池壁上各设两处阻旋条,提高破渣效果;浓缩池的进液端设电动闸门,水池中心设浓缩刮渣机,底部设刮渣坑和排渣管,接入污泥泵;污泥泵进口设污泥浓度计和电动阀,根据设定的污泥浓度自动启动污泥泵排渣;污泥泵出口设电动阀、电磁流量仪和电动切换阀,实现浓缩废渣回流至破渣池进口、排至污泥平衡池储存、浓缩池放空接入厂区污水管网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浮浮渣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自来水厂生产废水处理的
,尤其涉及一种气浮浮渣处理系统,运用气浮工艺实现固液分离后产生的浮渣,进行破渣、沉淀、浓缩,减量化处理。
技术介绍
气浮工艺是一种通过向水体中注入大量微气泡,使其粘附在不易沉淀的悬浮颗粒表面,在降低颗粒整体容重的同时,借助气体上升,实现固液分离的一种净水技术。气浮产生的浮渣废水,由于含有大量气泡,很难通过自然消泡、沉淀的方式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浮浮渣处理系统,实现浮渣的集中收集、破除、沉淀、浓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浮浮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进渣管和破渣装置,所述进渣管由前至后依次设有进渣电动阀、PAM加注点和回流接管点,所述破渣装置包括破渣前室、破渣池、过渡区和过水堰,所述破渣前室位于破渣装置的前侧中部,所述进渣管的后端与破渣前室的前侧连通,所述破渣池位于破渣前室的后方,所述破渣池的截面形状呈矩形,所述破渣池的下部与破渣前室后侧的下部连通,所述破渣池的中央设有搅拌机,所述搅拌机的外侧套接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浮浮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进渣管和破渣装置,所述进渣管由前至后依次设有进渣电动阀、PAM加注点和回流接管点,所述破渣装置包括破渣前室、破渣池、过渡区和过水堰,所述破渣前室位于破渣装置的前侧中部,所述进渣管的后端与破渣前室的前侧连通,所述破渣池位于破渣前室的后方,所述破渣池的截面形状呈矩形,所述破渣池的下部与破渣前室后侧的下部连通,所述破渣池的中央设有搅拌机,所述搅拌机的外侧套接导流筒,所述破渣池内侧的四面池壁和底面分别设有若干个阻旋条,所述阻旋条凸出于破渣池的池壁设置,所述破渣池左右两侧的上部向外延伸设有一对过水堰,所述过水堰的一侧与破渣池连通,所述过水堰的另一侧延伸设有过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浮浮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进渣管和破渣装置,所述进渣管由前至后依次设有进渣电动阀、PAM加注点和回流接管点,所述破渣装置包括破渣前室、破渣池、过渡区和过水堰,所述破渣前室位于破渣装置的前侧中部,所述进渣管的后端与破渣前室的前侧连通,所述破渣池位于破渣前室的后方,所述破渣池的截面形状呈矩形,所述破渣池的下部与破渣前室后侧的下部连通,所述破渣池的中央设有搅拌机,所述搅拌机的外侧套接导流筒,所述破渣池内侧的四面池壁和底面分别设有若干个阻旋条,所述阻旋条凸出于破渣池的池壁设置,所述破渣池左右两侧的上部向外延伸设有一对过水堰,所述过水堰的一侧与破渣池连通,所述过水堰的另一侧延伸设有过渡区,所述破渣装置的左右两侧设有一对浓缩池,所述浓缩池内设有刮渣机,每一过渡区分别通过一过渡管与同侧的一浓缩池的底部连通,每一浓缩池的底部还设有一排渣管,两排渣管的前端与浓缩池连通,两排渣管的后端相互连通,两排渣管的后部分别设有一吸泥管,所述吸泥管的前端与排渣管连通,所述吸泥管的后端与同一排泥管连通,所述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敏杰许嘉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