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超微净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9726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水超微净化处理装置,针对现有技术中没有经过超微处理的废水占有较多的大颗粒,存在不便于排放到自然水体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废水集中箱、进水管、第一传送管、第一进水泵,第一传送管的送水末端设有PH调节装置,PH调节装置包括搅拌腔、沉淀腔、下料腔、第一收集池,本装置还包括过滤池、沉淀池、第五传送管,第五传送管的进液端设有第二逆止单向阀,第五传送管为“S”型传送管,第五传送管上设有两个超微滤膜过滤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PH调节装置、沉淀池、过滤池和在最后出管前设置的超微滤膜过滤器,对出水的颗粒大小进行控制,能够有效的减少大颗粒排放到自然水体中。

An ultra micro purification device for waste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水超微净化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水排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水超微净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经过环境部门检测,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进水体中。全国七大水系中一般以上河段水质都会受到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水体不适于灌溉,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水体污染多集中在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污染。工业废水所含的污染物因工厂种类不同而千差万别,即使是同类工厂,生产过程不同,污染物的质和量也不一样。并且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或无机污染物通过地表流入湖泊和水塘中,导致水体自身净化的能力变差。因此,需要解决在污水影响自然水体自净功能,解决水体净化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废水超微净化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经过超微处理的废水占有较多的大颗粒,存在不便于排放到自然水体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水超微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废水集中箱,所述废水集中箱前端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第一开关阀,所述废水集中箱后端设有第一传送管,所述第一传送管上设有第一进水泵,所述第一传送管的送水末端设有PH调节装置,所述PH调节装置包括搅拌腔、沉淀腔、下料腔、第一收集池,所述搅拌腔内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有搅拌绞龙,所述沉淀腔设在所述搅拌腔的下方,所述沉淀腔下方设有沉淀运送管,所述沉淀运送管上设有第一逆止单向阀,所述沉淀运送管的运送末端设在所述第一收集池上方,所述PH调节装置上还设有第二传送管,所述第二传送管上设有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二传送管将污水传送至第一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的另一端设有第三传送管,所述第三传送管上设有第二进水泵所述第三传送管的末端延伸至过滤池中,所述过滤池内部设有活性炭过滤器,所述过滤池内过滤的水通过第四传送管传送至第二沉淀池中,所述第四传送管上设有第三进水泵,所述第二沉淀池出液一侧设有第五传送管,所述第五传送管的进液端设有第二逆止单向阀,所述第五传送管的中间部分为“S”型传送管,所述第五传送管上设有两个超微滤膜过滤器,所述第五传送管的最低处设有第六传送管,所述第六传送管上设有第四开关阀,所述第六传送管的出料端设在第二收集池上,所述第二收集池的水通过第七传送管导入所述废水集中箱中。优选的,所述PH调节装置上还设有风机,所述风机通过气流管道将热风通入所述PH调节装置内部。优选的,所述沉淀腔在所述PH调节装置上设有两个,所述沉淀腔的竖直截面为“梯形”。优选的,所述第七传送管上设有第三开关阀。优选的,所述超微滤膜过滤器的超微滤膜微孔孔径大小为0.05-0.075微米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装置通过设置废水集中箱、进水管、第一传送管、第一进水泵,第一传送管的送水末端设有PH调节装置,PH调节装置包括搅拌腔、沉淀腔、下料腔、第一收集池、过滤池、沉淀池、第五传送管、逆止单向阀、超微滤膜过滤器,使进入本装置中的废水进过PH调节后沉淀,再通过过滤池中的活性炭过滤器过滤,再次进行沉淀,最后通过第五传送管上的超微滤膜过滤器进行筛选,限制一定微米的颗粒能够通过,能够有效的减少大颗粒进入自然水体的问题,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进水管,2-第一开关阀,3-废水集中箱,4-第一进水泵,5-第一传送管,6-PH调节装置,61-搅拌腔,611-搅拌轴,62-沉淀腔,621-沉淀运送管,622-第一逆止单向阀,63-下料腔,64-风机,641-气流管道,65-第一收集池,7-第二传送管,71-第二开关阀,8-第一沉淀池,9-第三传送管,10-第二进水泵,11-过滤池,111-活性炭过滤器,12-第四传送管,13-第三进水泵,14-第二沉淀池,15-第五传送管,151-超微滤膜过滤器,152-第六传送管,153-第四开关阀,16-第二逆止单向阀,17-第二沉淀池,18-第七传送管,181-第三开关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一种废水超微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废水集中箱3,所述废水集中箱3前端设有进水管1,所述进水管1上设有第一开关阀2,所述废水集中箱3后端设有第一传送管5,所述第一传送管5上设有第一进水泵4,所述第一传送管5的送水末端设有PH调节装置6,所述PH调节装置6包括搅拌腔61、沉淀腔62、下料腔63、第一收集池65,所述搅拌腔61内设有搅拌轴611,所述搅拌轴611上设有搅拌绞龙,所述沉淀腔62设在所述搅拌腔61的下方,所述沉淀腔62下方设有沉淀运送管621,所述沉淀运送管621上设有第一逆止单向阀622,所述沉淀运送管621的运送末端设在所述第一收集池65上方,所述PH调节装置6上还设有第二传送管7,所述第二传送管7上设有第二开关阀71,所述第二传送管7将污水传送至第一沉淀池8,所述第一沉淀池8的另一端设有第三传送管9,所述第三传送管9上设有第二进水泵10所述第三传送管9的末端延伸至过滤池11中,所述过滤池11内部设有活性炭过滤器111,所述过滤池11内过滤的水通过第四传送管12传送至第二沉淀池14中,所述第四传送管12上设有第三进水泵13,所述第二沉淀池14出液一侧设有第五传送管15,所述第五传送管15的进液端设有第二逆止单向阀16,所述第五传送管15的中间部分为“S”型传送管,所述第五传送管15上设有两个超微滤膜过滤器151,所述第五传送管15的最低处设有第六传送管152,所述第六传送管152上设有第四开关阀153,所述第六传送管152的出料端设在第二收集池17上,所述第二收集池17的水通过第七传送管18导入所述废水集中箱3中;所述PH调节装置6上还设有风机64,所述风机64通过气流管道641将热风通入所述PH调节装置6内部;所述沉淀腔62在所述PH调节装置6上设有两个,所述沉淀腔62的竖直截面为“梯形”;所述第七传送管18上设有第三开关阀181;所述超微滤膜过滤器151的超微滤膜微孔孔径大小为0.05-0.075微米之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水超微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废水集中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集中箱(3)前端设有进水管(1),所述进水管(1)上设有第一开关阀(2),所述废水集中箱(3)后端设有第一传送管(5),所述第一传送管(5)上设有第一进水泵(4),所述第一传送管(5)的送水末端设有PH调节装置(6),所述PH调节装置(6)包括搅拌腔(61)、沉淀腔(62)、下料腔(63)、第一收集池(65),所述搅拌腔(61)内设有搅拌轴(611),所述搅拌轴(611)上设有搅拌绞龙,所述沉淀腔(62)设在所述搅拌腔(61)的下方,所述沉淀腔(62)下方设有沉淀运送管(621),所述沉淀运送管(621)上设有第一逆止单向阀(622),所述沉淀运送管(621)的运送末端设在所述第一收集池(65)上方,所述PH调节装置(6)上还设有第二传送管(7),所述第二传送管(7)上设有第二开关阀(71),所述第二传送管(7)将污水传送至第一沉淀池(8),所述第一沉淀池(8)的另一端设有第三传送管(9),所述第三传送管(9)上设有第二进水泵(10),所述第三传送管(9)的末端延伸至过滤池(11)中,所述过滤池(11)内部设有活性炭过滤器(111),所述过滤池(11)内过滤的水通过第四传送管(12)传送至第二沉淀池(14)中,所述第四传送管(12)上设有第三进水泵(13),所述第二沉淀池(14)出液一侧设有第五传送管(15),所述第五传送管(15)的进液端设有第二逆止单向阀(16),所述第五传送管(15)的中间部分为“S”型传送管,所述第五传送管(15)上设有两个超微滤膜过滤器(151),所述第五传送管(15)的最低处设有第六传送管(152),所述第六传送管(152)上设有第四开关阀(153),所述第六传送管(152)的出料端设在第二收集池(17)上,所述第二收集池(17)的水通过第七传送管(18)导入所述废水集中箱(3)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超微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废水集中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集中箱(3)前端设有进水管(1),所述进水管(1)上设有第一开关阀(2),所述废水集中箱(3)后端设有第一传送管(5),所述第一传送管(5)上设有第一进水泵(4),所述第一传送管(5)的送水末端设有PH调节装置(6),所述PH调节装置(6)包括搅拌腔(61)、沉淀腔(62)、下料腔(63)、第一收集池(65),所述搅拌腔(61)内设有搅拌轴(611),所述搅拌轴(611)上设有搅拌绞龙,所述沉淀腔(62)设在所述搅拌腔(61)的下方,所述沉淀腔(62)下方设有沉淀运送管(621),所述沉淀运送管(621)上设有第一逆止单向阀(622),所述沉淀运送管(621)的运送末端设在所述第一收集池(65)上方,所述PH调节装置(6)上还设有第二传送管(7),所述第二传送管(7)上设有第二开关阀(71),所述第二传送管(7)将污水传送至第一沉淀池(8),所述第一沉淀池(8)的另一端设有第三传送管(9),所述第三传送管(9)上设有第二进水泵(10),所述第三传送管(9)的末端延伸至过滤池(11)中,所述过滤池(11)内部设有活性炭过滤器(111),所述过滤池(11)内过滤的水通过第四传送管(12)传送至第二沉淀池(14)中,所述第四传送管(12)上设有第三进水泵(13),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方良潘瑞峰潘瑞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百佳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