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载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9625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载机器人,包括底座,底座底部的四个拐角处设有车轮,底座的内部设有一个倒扣的旋转电机,支撑块的顶端设有底板,底顶端的四个拐角处设有液压缸,液压缸的顶端设有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本体的一侧设有平衡块,机器人本体的顶端设有控制电盒,机器人本体远离平衡块的一侧的顶端设有第一铰接座,第一铰接座的另一端设有载重臂,机器人本体位于载重臂的底部设有第三铰接座,伸缩缸与起重臂之间设有第二铰接座,载重臂远离机器人本体的一侧设有载重绳线圈,载重绳线圈上绕有载重绳,载重绳的底部设有吊钩。非常灵活,而且载重范围广,无需人工去将物体抬到载重机器人上,非常省时省力,适合大量推广。

A kind of heavy load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载机器人
本技术主要涉及载重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重载机器人。
技术介绍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等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载重机器人吗,然而现有技术中缺少这种机器人,而现有技术中的载重机器人多为固定,而且需要人工搬运,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重载机器人,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重载机器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的四个拐角处设有车轮,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一个倒扣的旋转电机,所述底座顶端设有固定块,所述旋转电机的主轴穿过固定块并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端设有底板,所述底顶端的四个拐角处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顶端设有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一侧设有平衡块,所述机器人本体的顶端设有控制电盒,所述控制电盒的顶端设有第一无线天线,所述控制电盒的内部设有蓄电池、无线模块以及控制主板,所述蓄电池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所述控制主板与所述无线模块电连接,所述无线模块与第一无线天线电连接,所述机器人本体远离平衡块的一侧的顶端设有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的另一端设有载重臂,所述机器人本体位于载重臂的底部设有第三铰接座,所述第三铰接座的另一端设有伸缩缸,所述伸缩缸与起重臂之间设有第二铰接座,所述载重臂远离机器人本体的一侧设有载重绳线圈,所述载重绳线圈的中心处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侧穿过载重臂并连接有载重电机,所述载重绳线圈上绕有载重绳,所述载重绳的底部设有吊钩。进一步的,所述载重臂与所述载重电机主轴之间的接触处设有第二轴承座,所述载重臂位于载重电机的顶端设有第二电机固定架,所述第二电机固定架与所述载重臂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架与所述载重电机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与其中电机之间设有第一轴承座,所述旋转电机的主轴与底座之间通过第一轴承座旋转固定,所述旋转电机的一侧设有第一电机固定架,所述第一电机固定架与旋转电机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一电机固定架与底座之间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块与旋转电机主轴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与底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无线天线通过G/G/GPRS无线网络无线连接有第二无线天线,所述第二无线天线上设有无线控制器,所述无线控制器的前侧上端设有显示区,所述无线控制器前侧底部设有操作区。进一步的,所述机器人本体与载重臂之间通过第一铰接座铰接,所述机器人本体与所述伸缩缸之间通过第三铰接座铰接,所述载重臂与所述伸缩缸之间通过第二铰接座铰接,所述机器人本体、载重臂与所述伸缩缸之间构成三角形框架。进一步的,所述吊钩包括固定座和钩子,所述钩子与固定座之间设有固定轴,所述钩子与所述固定座之间通过固定轴旋转连接,所述固定轴上设有锁止装置,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载重绳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机器人本体与所述控制电盒以及所述平衡块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置载重臂、旋转电机、伸缩缸以及液压缸,并通过无线遥控器控制,非常灵活,而且载重范围广,无需人工去将物体抬到载重机器人上,非常省时省力,适合大量推广。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重载机器人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重载机器人的钢丝绳线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重载机器人的吊钩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重载机器人的无线控制器示意图。图中1、底座;2、旋转电机;3、第一轴承座;4、支撑块;5、液压缸;6、平衡块;7、机器人本体;8、控制电盒;9、蓄电池;10、第一无线天线;11、控制主板;12、无线模块;13、第一铰接座;14、载重臂;15、钢丝绳;16、吊钩;17、第二铰接座;18、伸缩缸;19、第三铰接座;20、底板;21、固定块;22、第一电机固定架;23、车轮;24、载重电机;25、第二轴承座;26、第二电机固定架;27、载重绳线圈;28、转轴;29、固定座;30、固定轴;31、钩子;32、操作区;33、显示区;34、第二无线天线;35、无线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请参照图1-4,一种重载机器人,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的四个拐角处设有车轮23,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有一个倒扣的旋转电机2,所述底座1顶端设有固定块21,所述旋转电机2的主轴穿过固定块21并连接有支撑块4,所述支撑块4的顶端设有底板20,所述底顶端的四个拐角处设有液压缸5,所述液压缸5的顶端设有机器人本体7,所述机器人本体7的一侧设有平衡块6,所述机器人本体7的顶端设有控制电盒8,所述控制电盒8的顶端设有第一无线天线10,所述控制电盒8的内部设有蓄电池9、无线模块12以及控制主板,所述蓄电池9与所述控制主板11电连接,所述控制主板11与所述无线模块12电连接,所述无线模块12与第一无线天线10电连接,所述机器人本体7远离平衡块6的一侧的顶端设有第一铰接座13,所述第一铰接座13的另一端设有载重臂14,所述机器人本体7位于载重臂14的底部设有第三铰接座19,所述第三铰接座19的另一端设有伸缩缸18,所述伸缩缸18与起重臂之间设有第二铰接座17,所述载重臂14远离机器人本体7的一侧设有载重绳线圈27,所述载重绳线圈27的中心处设有转轴28,所述转轴28的一侧穿过载重臂14并连接有载重电机24,所述载重绳线圈27上绕有载重绳15,所述载重绳15的底部设有吊钩16。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重载机器人的使用功能,所述载重臂14与所述载重电机24主轴之间的接触处设有第二轴承座25,所述载重臂位于载重电机24的顶端设有第二电机固定架26,所述第二电机固定架26与所述载重臂14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架26与所述载重电机24之间通过螺栓固定。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重载机器人的使用功能,所述底座1与其中电机之间设有第一轴承座3,所述旋转电机2的主轴与底座1之间通过第一轴承座3旋转固定,所述旋转电机2的一侧设有第一电机固定架22,所述第一电机固定架22与旋转电机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一电机固定架22与底座1之间固定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重载机器人的使用功能,所述支撑块4与旋转电机2主轴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4与底板20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重载机器人的使用功能,所述第一无线天线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载机器人,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的四个拐角处设有车轮(23),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有一个倒扣的旋转电机(2),所述底座(1)顶端设有固定块(21),所述旋转电机(2)的主轴穿过固定块(21)并连接有支撑块(4),所述支撑块(4)的顶端设有底板(20),所述底顶端的四个拐角处设有液压缸(5),所述液压缸(5)的顶端设有机器人本体(7),所述机器人本体(7)的一侧设有平衡块(6),所述机器人本体(7)的顶端设有控制电盒(8),所述控制电盒(8)的顶端设有第一无线天线(10),所述控制电盒(8)的内部设有蓄电池(9)、无线模块(12)以及控制主板,所述蓄电池(9)与所述控制主板(11)电连接,所述控制主板(11)与所述无线模块(12)电连接,所述无线模块(12)与第一无线天线(10)电连接,所述机器人本体(7)远离平衡块(6)的一侧的顶端设有第一铰接座(13),所述第一铰接座(13)的另一端设有载重臂(14),所述机器人本体(7)位于载重臂(14)的底部设有第三铰接座(19),所述第三铰接座(19)的另一端设有伸缩缸(18),所述伸缩缸(18)与起重臂之间设有第二铰接座(17),所述载重臂(14)远离机器人本体(7)的一侧设有载重绳线圈(27),所述载重绳线圈(27)的中心处设有转轴(28),所述转轴(28)的一侧穿过载重臂(14)并连接有载重电机(24),所述载重绳线圈(27)上绕有载重绳(15),所述载重绳(15)的底部设有吊钩(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载机器人,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的四个拐角处设有车轮(23),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有一个倒扣的旋转电机(2),所述底座(1)顶端设有固定块(21),所述旋转电机(2)的主轴穿过固定块(21)并连接有支撑块(4),所述支撑块(4)的顶端设有底板(20),所述底顶端的四个拐角处设有液压缸(5),所述液压缸(5)的顶端设有机器人本体(7),所述机器人本体(7)的一侧设有平衡块(6),所述机器人本体(7)的顶端设有控制电盒(8),所述控制电盒(8)的顶端设有第一无线天线(10),所述控制电盒(8)的内部设有蓄电池(9)、无线模块(12)以及控制主板,所述蓄电池(9)与所述控制主板(11)电连接,所述控制主板(11)与所述无线模块(12)电连接,所述无线模块(12)与第一无线天线(10)电连接,所述机器人本体(7)远离平衡块(6)的一侧的顶端设有第一铰接座(13),所述第一铰接座(13)的另一端设有载重臂(14),所述机器人本体(7)位于载重臂(14)的底部设有第三铰接座(19),所述第三铰接座(19)的另一端设有伸缩缸(18),所述伸缩缸(18)与起重臂之间设有第二铰接座(17),所述载重臂(14)远离机器人本体(7)的一侧设有载重绳线圈(27),所述载重绳线圈(27)的中心处设有转轴(28),所述转轴(28)的一侧穿过载重臂(14)并连接有载重电机(24),所述载重绳线圈(27)上绕有载重绳(15),所述载重绳(15)的底部设有吊钩(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重臂(14)与所述载重电机(24)主轴之间的接触处设有第二轴承座(25),所述载重臂位于载重电机(24)的顶端设有第二电机固定架(26),所述第二电机固定架(26)与所述载重臂(14)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架(26)与所述载重电机(24)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晶胡博张安韶张钰潇武略张家旗郭欣然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