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弧形轨道装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94961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弧形轨道装船机,后支撑座固定设于码头前沿,弧形轨道以后支撑座的轴线为圆心布置于后支撑座和货船泊位之间,所述前支撑座的底部设有行走机构,行走机构滑动设于弧形轨道上,前支撑座可沿弧形轨道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可绕后支撑座水平旋转的主臂螺旋输送机和可绕前支撑座水平旋转的副臂螺旋输送机转运粉煤灰,最后由溜筒将粉煤灰投放到货船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装船机对粉煤灰的装船运送,采取全面的防护措施,防止粉煤灰泄露污染大气,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和电厂输灰管直接连接,大幅降低了粉煤灰的运输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面广,还能够用于水泥、石灰石粉和煤粉等散装物料的装船运送。

A kind of arc track ship loa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弧形轨道装船机
本技术涉及散装粉煤灰运输
,特别是一种弧形轨道装船机。
技术介绍
在运送水泥、煤炭等物料时,为了节约运输成本,提高装卸速度,一般不会对物料进行包装,而是采用散装方式运输。装船机是一种用于散装物料在码头装船的重要设备,利用传送带接料并运输,最后由溜筒投放到货船上。装船机广泛用于装载矿石、煤炭、粮食等密度大的散装物料。传统装船机采用传送带接料和运输的方式,使整个装载过程中散装物料是暴露在外的,因此,装船机在运输如粉煤灰等粉尘类散装物料时会发生扬尘现象。粉煤灰是火电厂主要的固体废料,大量的粉煤灰不加处理,会污染大气,在运输中需要严格控制。然而目前没有能够有效控制粉煤灰扬尘的装船机,因此亟需对传统装船机进行改进,以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弧形轨道装船机,能够实现装船机对粉尘类散装物料尤其是粉煤灰的运输装船,对装船机进行了全面的防护设计,能够最大限度的防止粉煤灰在运输时泄露而污染大气,并采用了固定于码头前沿的弧形轨道设计,使装船机能够直接连接电厂输灰管,降低了火电厂粉煤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弧形轨道装船机,固定安装于码头前沿,用于火力发电厂粉煤灰的装船外运,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支撑座(1)、主臂架(2)、缓冲储罐(3)、前支撑座(4)、行走机构(5)、弧形轨道(6)、门架立柱(7)、门架拉杆(8)、副臂架(9)、主臂叶轮给料机(10)、副臂叶轮给料机(11)、主臂螺旋输送机(12)、副臂螺旋输送机(13)和溜筒(14),所述后支撑座(1)固定设于码头前沿,弧形轨道(6)以后支撑座(1)的轴线为圆心布置于后支撑座(1)和货船泊位之间,所述前支撑座(4)的底部设有行走机构(5),行走机构(5)滑动设于弧形轨道(6)上,前支撑座(4)可沿弧形轨道(6)滑动;所述缓冲储罐(3)位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弧形轨道装船机,固定安装于码头前沿,用于火力发电厂粉煤灰的装船外运,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支撑座(1)、主臂架(2)、缓冲储罐(3)、前支撑座(4)、行走机构(5)、弧形轨道(6)、门架立柱(7)、门架拉杆(8)、副臂架(9)、主臂叶轮给料机(10)、副臂叶轮给料机(11)、主臂螺旋输送机(12)、副臂螺旋输送机(13)和溜筒(14),所述后支撑座(1)固定设于码头前沿,弧形轨道(6)以后支撑座(1)的轴线为圆心布置于后支撑座(1)和货船泊位之间,所述前支撑座(4)的底部设有行走机构(5),行走机构(5)滑动设于弧形轨道(6)上,前支撑座(4)可沿弧形轨道(6)滑动;所述缓冲储罐(3)位于后支撑座(1)上方,缓冲储罐(3)的入口与电厂输灰管连接,缓冲储罐(3)的出口经主臂叶轮给料机(10)和主臂螺旋输送机(12)的一端连接,所述主臂叶轮给料机(10)设于后支撑座(1)的顶端,主臂叶轮给料机(10)和主臂螺旋输送机(12)可绕后支撑座(1)水平旋转,所述主臂螺旋输送机(12)的另一端经副臂叶轮给料机(11)与副臂螺旋输送机(13)的一端连接,所述副臂螺旋输送机(13)的另一端延伸向货船泊位,与溜筒(14)连接;所述主臂架(2)和副臂架(9)为桁架或板梁结构,主臂架(2)设于主臂螺旋输送机(12)外侧,副臂架(9)设于副臂螺旋输送机(13)外侧;所述门架立柱(7)为L型钢架,长边竖直设置,且向上延伸,短边设于前支撑座(4)的顶端,门架立柱(7)可绕前支撑座(4)水平旋转,所述副臂叶轮给料机(11)设于门架立柱(7)上,随门架立柱(7)一同运动;所述门架拉杆(8)的一端和门架立柱(7)长边的顶端固定连接,门架拉杆(8)的另一端和副臂架(9)远离前支撑座(4)的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形轨道装船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重机构(15)和配重拉杆(16),所述配重机构(15)包括配重杆(17)和配重块(18),配重杆(17)的一端和门架立柱(7)的长边连接,配重杆(17)的另一端连接有配重块(18),且配重块(18)远离副臂架(9),所述配重拉杆(16)的一端和门架立柱(7)长边的顶端固定连接,配重拉杆(16)的另一端和配重杆(17)远离门架立柱(7)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