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钦明专利>正文

悬吊式婴儿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942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悬吊式婴儿椅包括本体部分及座椅部分。本体部分包括支承婴儿椅于夹持物上表面上的U形管臂组件、一对焊接于U形管臂组件的纵向管臂组件、一对用来夹紧或松脱夹持物的夹持管臂组件,及一对使夹持管臂组件上下地移动于纵向管臂组件高度方向上的高度控制调节节组件,座椅部分包括椅垫及环绕缝合于U形臂组件的椅背,藉助调整控制调节组件高度,可使U形管臂组件的固持端部与该对夹持管臂组件的支撑端部共同夹紧夹持物,且可保持该对控制调节组件处于锁定位置,以进一步夹紧夹持物。(*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用椅,特别涉及一种悬吊式婴儿椅,它具有高度调整和锁定功能,可以适用于较大范围之厚度的夹持物,并兼具安全性及操作方便省力等优点。图6示出了一种传统的悬吊式婴儿椅1,它包括一座部2及一背部3,而背部3被连接至向前突出的一对锚组件4及5,且锚组件4及5适合覆于桌上。习知之悬吊式婴儿椅1亦包括一具有一对在锚组件4及5下方之自由端的夹紧机构6及7,用来夹紧桌子8的底面,此夹紧机构6及7的自由端是用来支持朝向及离开锚组件之高度方向的移动,一闩锁机构9伸展于夹紧机构6及7与婴儿椅1的背部3之间,用来闩锁夹紧机构6及7的自由端于复数个位置的其中一个位置处。但是,传统的悬吊式婴儿椅1并不能够很稳定地固定在桌面上,因为单靠夹紧机构6及7之自由端和锚组件4及5的配合,由于他们与桌面仅具有单点接触,和桌面间所产生的结合力量并不足以将婴儿椅牢靠地固定在桌面上,所以只要从水平方向拉动婴儿椅,婴儿椅很容易就会松离。除此之外,传统的悬吊式婴儿椅1亦不具有高度调整功能,很容易就会随着桌子厚度不同而呈现某种角度的倾斜,完全无法因应桌子的厚度而作适度的调整。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悬吊式婴儿椅,它具有高度调整、安全锁定、操作简便省力、舒适美观及便于携带等诸多功能。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提供一种悬吊式婴儿椅,它主要包括一本体部分及一座椅部分,其中所述本体部分包括一U形管臂组件,用来支承婴儿椅于夹持物的上表面上;一对纵向管臂组件,其一端被焊接于所述U形管臂组件;一对夹持管臂组件,其一端为向上弯曲的支撑端部,而其另一端为形组件,所述形组件可连结于所述对纵向管臂组件对应的一个纵向管臂组件,用来夹紧或松脱夹持物;及一对高度控制调节组件,与所述对纵向管臂组件及该对夹持管臂组件相结合,用来使该对夹持管臂组件可上下地移动于该对纵向管臂组件的高度方向上,以便调节和锁定该对夹持管臂组件的位置,以及所述座椅部分包括一椅垫及一环绕缝合于所述U形臂组件之椅背,座椅的内侧还提供有一安全带,用来扣住婴儿。本技术提供一种悬吊式婴儿椅,其中所述U形管臂组件实际上是由一U形管、一对直管臂及一对内衬管所构成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悬吊式婴儿椅,其中该对控制调节组件各包括一高度调整锁定部分、一松紧控制部分以及左、右外罩各一,所述高度调整锁定部分是由一第一罩壳、一第一弹簧、一活动罩壳、一第二弹簧、一制动片以及一衬套所构成,所述松紧控制部分是由一操作柄、一形活动罩壳、一第二罩壳以及一第三弹簧所构成的,且所述操作柄上还提供有一胶垫,当所述操作柄被扳到锁定位置时,所述操作柄上之胶垫抵住夹持物的底面,以便使婴儿椅进一步夹紧夹持物,而当所述操作柄被扳到松脱位置时,所述操作柄上之胶垫离开夹持物的底面,以便使婴儿椅与夹持物分离。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优点、特征及其它目的,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悬吊式婴儿椅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悬吊式婴儿椅之本体部分之左侧夹钳部分的结构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悬吊式婴儿椅之本体部分之左侧夹钳部分的结构图,其中操作柄是处于夹紧状态。图4示出了本技术悬吊式婴儿椅之本体部分之左侧夹钳部分的结构图,其中操作柄是处于松脱状态。图5示出了本技术悬吊式婴儿椅之本体部分之左侧夹钳部分的拆解图。图6示出了连结于桌子的传统型悬吊式婴儿椅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本技术悬吊式婴儿椅的立体图。本技术悬吊式婴儿椅1主要包括一本体部分10及一座椅部分70,本体部分10是由一U形管臂组件20、一对纵向管臂组件30及35、一对夹持管臂组件40及45和一对高度控制调节组件50及60所构成的。整体上,可以将本体部分10视为一U形管加上左、右两个夹钳部分,而为了便于说明,仅以左侧夹钳部分为例。图2示出了本技术悬吊式婴儿椅之本体部分之左侧夹钳部分的结构图,其中锁定按钮与调整按钮被按压住,图3示出了本技术悬吊式婴儿椅之本体部分之左侧夹钳部分的结构图,其中操作柄是处于夹紧状态,而图4示出了本技术悬吊式婴儿椅之本体部分之左侧夹钳部分的结构图,其中操作柄是处于松脱状态,而图5示出了本技术悬吊式婴儿椅之本体部分之左侧夹钳部分的拆解图。现请参阅图1至图5,U形管臂组件20由一U形管21、一对直管臂22及23和一对内衬管24(图5中仅示出其一)所构成,并且U形管21的内径稍大于每一个直管臂22及23的外径,而每一个内衬管24的外径又稍小于每一个直管臂22及23的内径,每一个直管臂22及23的一端和内衬管24内侧的管体上各自具有两个孔洞25及26和25’及26’,而U形管21的两端内侧之管体上则分别仅有一孔洞(未显示出),且每一个直管臂22及23的另一端各覆以一胶套而形成适合覆于桌面上之固持端部27及28。参照图6,藉由首先将内衬管24置于直管臂22之内,且直管臂22内侧之管体上的两个孔洞25及26对准内衬管24内侧之管体上的两个孔洞25’及26’,然后再将直管臂22插进U形管21的对应端,而直管臂22内侧之管体上的外孔洞26对准U形管21的对应端内侧之管体上的孔洞,并藉由插销(未示出)来固定直管臂与U形管。在图1中,每一个纵向管臂组件30及35的一端被焊接于U形管臂组件20的直管臂22及23上,参照图2,纵向管臂组件30被焊接在U形管臂组件20之直管臂22的固持端部27与内孔洞25之间。然后,每一个夹持管臂组件40及45的一端为一向上弯曲的支撑端部41及42,而其另一端为一形组件43(图2中仅示出其一),用来连结于对应的纵向管臂组件30,并可上下地移动于对应之纵向管臂组件30的高度方向上。现请参阅图2及图5,控制调节组件50包括一高度调整锁定部分51、一松紧控制部分61以及左、右侧外罩52及53各一。高度调整锁定部分51是由一调整按钮54、一第一弹簧55、一锁定按钮56、一第二弹簧57、一制动片58以及一衬套59所构成,其中衬套59的中间被形成为用以让纵向管臂组件30贯穿于其中的贯通孔67,而衬套59之贯通孔67的附近具有一凹穴68,制动片58的中间也被形成为用以让纵向管臂组件30贯穿于其中的贯通孔69。高度调整锁定部分51的组装是藉由将衬套59套接于夹持管臂组件40的形组件43端,而纵向管臂组件30依序贯穿过衬套59的贯通孔67及制动片58的贯通孔69,第一弹簧55置于凹穴68之中,制动片58的一端压住第一弹簧55,而其另一端则嵌在衬套59的凹槽中,第二弹簧57置于锁定按钮56之中,而调整按钮54则扣住第二弹簧57,使得第二弹簧57被夹在调整按钮54与锁定按钮56之间。下面将结合图2来说明高度调整锁定部分51的操作。当高度调整锁定部分51是处于正常状态时,制动片58依赖衬套59内之凹穴68中之第一弹簧55的弹力而使其保持在工作位置上,藉以固定控制调节组件50于一定的位置,而当要移动控制调节组件50于纵向管臂组件30的高度方向时,藉由同时按压高度调整锁定部分51的调整按钮54及锁定按钮56来压迫第一弹簧55,使得制动片58与纵向管臂组件30松开,以便使控制调节组件50能够上下移动于纵向管臂组件30的高度方向上。现请参阅图2及图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吊式婴儿椅,它主要包括一本体部分及一座椅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分包括:一U形管臂组件,用来支承婴儿椅于夹持物的上表面上;一对纵向管臂组件,其一端被焊接于所述U形管臂组件;一对夹持管臂组件,其一端为向上弯曲的支撑端部,而其另一端为匚形组件,所述匚形组件可连结于所述对纵向管臂组件对应的一个纵向管臂组件,用来夹紧或松脱夹持物;及一对高度控制调节组件,与该对纵向管臂组件及所述对夹持管臂组件相结合,用来使所述对夹持管臂组件可上下地移动于所述对纵向管臂组件的高度方向上,以便调节和锁定所述对夹持管臂组件的位置,以及所述座椅部分包括一椅垫及一环绕缝合于所述U形臂组件之椅背,所述座椅部分的内侧还提供有一安全带,用来扣住婴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钦明
申请(专利权)人:郑钦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