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艇用速度自适应流体平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9147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艇用速度自适应流体平衡装置,包括用于固定艇体的束紧装置和用于平衡艇体的平衡装置,所述束紧装置包括位于下侧的贴合板和位于上侧的锁紧组件,所述贴合板和锁紧组件所围成区域的轴向与所述艇体的径向相同,所述平衡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贴合板的两端的平衡板,所述平衡板通过卷簧/扭簧转动设置在所述贴合板下侧,所述卷簧/扭簧处于复位状态时,两平衡板自由端的间距最大,两平衡板自由端的间距随着卷簧/扭簧扭转程度的增大而减小,且两平衡板自由端间距最小时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艇体宽度。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艇用速度自适应流体平衡装置,其能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无法保持舟体或划艇平衡易导致侧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艇用速度自适应流体平衡装置
本技术涉及流体平衡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艇用速度自适应流体平衡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划艇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侧翻的情况,划艇的侧翻多是操作不当或外界的急流冲击导致。冲锋舟是一种用于救援的水上交通工具,其在施救过程中为了防止侧翻经常需要多人对冲锋舟进行平衡,施救人员较少,无法充分发挥全员的作用,导致营救时间长,效率低;目前有采用加长杆的方式保持舟体平衡,该方式虽然简单,但是无法解决落水人员平衡的上舟问题。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综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艇用速度自适应流体平衡装置,其能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无法保持舟体或划艇平衡易导致侧翻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艇用速度自适应流体平衡装置,包括用于固定艇体的束紧装置和用于平衡艇体的平衡装置,所述束紧装置包括位于下侧的贴合板和位于上侧的锁紧组件,所述贴合板和锁紧组件所围成区域的轴向与所述艇体的径向相同,所述平衡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贴合板的两端的平衡板,所述平衡板通过卷簧/扭簧转动设置在所述贴合板下侧,所述卷簧/扭簧处于复位状态时,两平衡板自由端的间距最大,两平衡板自由端的间距随着卷簧/扭簧扭转程度的增大而减小,且两平衡板自由端间距最小时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艇体宽度。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贴合板包括弧形板段和直板段,所述弧形板段向远离锁紧组件的一侧凹陷,所述直板段分别顺延布置在弧形板段的两端,所述平衡板设置在直板段远离弧形板段的一端下侧。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平衡板为鳍形,所述鳍形的小头端设置有外连接槽,所述直板段端部的下侧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槽配合连接的内连接槽,所述卷簧/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连接槽内,所述卷簧/扭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内连接槽内。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对称布置的两束缚带,两束缚带的一端分别设置在与束缚带相对应位置的两直板段上,两束缚带的另一端分别可调节设置有雌雄搭扣。更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弧形板段的中部还设置有平行于艇体轴向的加强板,且加强板靠近艇体前进方向侧的长度小于加强板远离艇体前进方向侧的长度。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艇用速度自适应流体平衡装置,在艇体上绑设该艇用速度自适应流体平衡装置,利用艇体的行进速度对平衡板的展开状态进行调节,当艇体的行进速度增加时,平衡板受到液体的作用而靠近,当相对速度达到设定值,平衡板完全收到艇体下方,减少行进阻力;而当行进速度降低时,流体减少对平衡板的作用力,在卷簧/扭簧的作用力下形成复位,在横向达到最大平展状态时,即达到限位状态,从而形成自动展开状态,增加艇体平衡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艇用速度自适应流体平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直板段与平衡板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艇用速度自适应流体平衡装置中速行进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艇用速度自适应流体平衡装置高度行进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弧形板段;11.加强板;2.直板段;21.内连接槽;3.束缚带;31.雌雄搭扣;4.平衡板;41.外连接槽;5.扭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技术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技术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艇用速度自适应流体平衡装置,包括用于固定艇体的束紧装置和用于平衡艇体的平衡装置,束紧装置包括位于下侧的贴合板和位于上侧的锁紧组件,贴合板和锁紧组件所围成区域的轴向与艇体的径向相同,平衡装置包括设置在贴合板的两端的平衡板4,平衡板4通过扭簧5(本实施例中采用扭簧作为回位装置,同时也可以采用与扭簧类似的卷簧作为回位装置)转动设置在贴合板下侧,扭簧5处于复位状态时,两平衡板4自由端的间距最大,两平衡板4自由端的间距随着扭簧5扭转程度的增大而减小,且两平衡板4自由端间距最小时的长度小于等于艇体宽度。贴合板包括弧形板段1和直板段2,弧形板段1与直板段2可一体成型,弧形板段1向远离锁紧组件的一侧凹陷,直板段2分别顺延布置在弧形板段1的两端,平衡板4设置在直板段2远离弧形板段1的一端下侧;具体实施时,贴合板可采用弹簧钢片、碳纤维、高强度塑料板等材料,也可以采用与艇用材料相近的材料。具体地,如图2所示,平衡板4为鳍形,鳍形的平衡板能够有效减少流体阻力,鳍形的小头端上侧设置有外连接槽41,直板段2端部的下侧设置有与连接槽配合连接的内连接槽21,扭簧5的一端固定在外连接槽41内,扭簧5的另一端固定在内连接槽21内;锁紧组件包括对称布置的两束缚带3,两束缚带3的一端分别设置在与束缚带3相对应位置的两直板段2上,两束缚带3的另一端分别可调节设置有雌雄搭扣31;通过束缚带对艇体进行束紧,并且设有可调节长度的搭扣组,通过调节束缚带连接周长,可以适应多种规格艇、舟的需求,同时采用高弹力贴合板与艇体紧密贴合,加强与艇体连接的稳固性。弧形板段1的中部还设置有平行于艇体轴向的加强板11,且加强板11靠近艇体前进方向侧的长度小于加强板11远离艇体前进方向侧的长度,加强板上设置有四个螺孔,在连接时可通过螺钉将弧形板段固定在艇体下方,加强板轴向布置,能够增加贴合面积,保证与艇体的贴合稳定性。本技术艇用速度自适应流体平衡装置,在与艇体连接之后,随着艇体行进速度的增加,平衡板受到水体的作用而收缩至图4所示的状态,当相对速度达到设定值(通过流场受力分析、流体性质以及平衡板角度进行确定,同时可确定扭簧的弹性系数,扭簧的复位常态,决定了两平衡板的最大展开状态)时,平衡板完全收到艇体的下方,以减小行进阻力;当行进速度降低时,水体对平衡板的作用力减小,在扭簧作用力下形成复位,在横向达到最大平展状态时(如图1所示),即达到限位状态,从而形成自动展开状态,增加舟艇平衡性能。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获知本技术中记载内容后,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其作出若干同等变换和替代,这些同等变换和替代也应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艇用速度自适应流体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艇体的束紧装置和用于平衡艇体的平衡装置,所述束紧装置包括位于下侧的贴合板和位于上侧的锁紧组件,所述贴合板和锁紧组件所围成区域的轴向与所述艇体的径向相同,所述平衡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贴合板的两端的平衡板,所述平衡板通过卷簧/扭簧转动设置在所述贴合板下侧,所述卷簧/扭簧处于复位状态时,两平衡板自由端的间距最大,两平衡板自由端的间距随着卷簧/扭簧扭转程度的增大而减小,且两平衡板自由端间距最小时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艇体宽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艇用速度自适应流体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艇体的束紧装置和用于平衡艇体的平衡装置,所述束紧装置包括位于下侧的贴合板和位于上侧的锁紧组件,所述贴合板和锁紧组件所围成区域的轴向与所述艇体的径向相同,所述平衡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贴合板的两端的平衡板,所述平衡板通过卷簧/扭簧转动设置在所述贴合板下侧,所述卷簧/扭簧处于复位状态时,两平衡板自由端的间距最大,两平衡板自由端的间距随着卷簧/扭簧扭转程度的增大而减小,且两平衡板自由端间距最小时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艇体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艇用速度自适应流体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板包括弧形板段和直板段,所述弧形板段向远离锁紧组件的一侧凹陷,所述直板段分别顺延布置在弧形板段的两端,所述平衡板设置在直板段远离弧形板段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