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8884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5:38
一种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凸面朝向物侧及凹面朝向像侧。第二透镜具有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力。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凸面朝向像侧。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凹面朝向像侧。第一、二、三、四、五及六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3<D

Imaging le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镜头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现今的成像镜头的发展趋势,除了不断朝向大光圈发展外,随着不同的应用需求,还需同时具备小型化及高分辨率的能力,已知的成像镜头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的需求,需要有另一种新架构的成像镜头,才能同时满足大光圈、小型化及高分辨率的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其具备大光圈、小型化及高分辨率的特性,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凸面朝向物侧及凹面朝向像侧。第二透镜具有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力。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凸面朝向像侧。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凹面朝向像侧。該第一、二、三、四、五及六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3<D1/T6<9;其中,D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T6为该第六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本专利技术的成像镜头可更包括第七透镜设置于该第四透镜及该第五透镜之间,该第七透镜具有负屈光力,该第四透镜包括凸面朝向该物侧,该第五透镜更包括凹面朝向该物侧,该第六透镜更包括凸面朝向该物侧。其中该第二透镜為彎月型透鏡,該第二透鏡包括凸面朝向該物側以及凹面朝向該像側;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三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其中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37mm<|f×(R21+R22)/(R21-R22)|<55mm;其中,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R21为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2为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0mm<|AAG×(R21+R22)/(R21-R22)|<20mm;其中,AAG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最靠近像侧的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空气间距总合,R21为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2为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6<|F×(R21+R22)/(R21-R22)|<25;其中,F为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umber),R21为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2为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8mm<(R52+R62)×(R31/f1)<0mm;其中,R31为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2为第该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2为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1为该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mm<|f234|<50mm;其中,f234为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以及该第四透镜的组合有效焦距。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2<f/D1<2.5;其中,f为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D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35mm<(f1-f6)/(T1+T2+T6)<-6mm;其中,f1为该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该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T1为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T2为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T6为该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3mm<(f1-f6)/((T5+T6)/G5)<5mm;其中,f1为该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该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T5为该第五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T6为该第六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G5为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该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0mm<(R11+R12+R52+R62)×((T5+T6)/G5)<29mm;其中,R1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52为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2为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T5为该第五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T6为该第六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G5为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该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3.5<(R11+R12)/(R52-R62)<-1;其中,R1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52为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2为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5<TTL/(R62-R52)<1.9;其中,TTL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R52为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2为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3.5<(f1+f5+f6)/(T5+T6-R62+R52)<-1.5;其中,f1为该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为该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该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T5为该第五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T6为该第六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R52为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2为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5<(f1-f6)/(T5+T6-R62+R52)<-1;其中,f1为该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该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T5为该第五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T6为该第六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R52为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2为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0<F×((f1-f6)/(T5+T6-R62+R52))<-3;其中,F为该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umber),f1为该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该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T5为该第五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T6为该第六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R52为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2为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20mm<f×((f1-f6)/(T5+T6-R62+R52))<-5mm;其中,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1为该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该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T5为该第五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T6为该第六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R52为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2为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成像镜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具备大光圈、小型化及高分辨率的特性,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附图说明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说明。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图2A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场曲(FieldCurvature)图。图2B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畸变(Distortion)图。图2C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调变转换函数(ModulationTransferFunction)图。图3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成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图4A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成像镜头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透镜具为弯月型透镜有正屈光力,该第一透镜包括凸面朝向物侧以及凹面朝向像侧;/n第二透镜具有屈光力;/n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n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力;/n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五透镜包括凸面朝向该像侧;以及/n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力,该第六透镜包括凹面朝向该像侧;/n其中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该第五透镜以及该第六透镜沿着光轴从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n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n3<D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透镜具为弯月型透镜有正屈光力,该第一透镜包括凸面朝向物侧以及凹面朝向像侧;
第二透镜具有屈光力;
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
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力;
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五透镜包括凸面朝向该像侧;以及
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力,该第六透镜包括凹面朝向该像侧;
其中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该第五透镜以及该第六透镜沿着光轴从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
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3<D1/T6<9;
其中,D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T6为该第六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更包括第七透镜设置于该第四透镜以及该第五透镜之间,该第七透镜具有负屈光力,该第四透镜包括凸面朝向该物侧,该第五透镜更包括凹面朝向该物侧,该第六透镜更包括凸面朝向该物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該第二透鏡為彎月型透鏡,該第二透鏡包括凸面朝向該物側以及凹面朝向該像側;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三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該第二透鏡具有负屈光力。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37mm<|f×(R21+R22)/(R21-R22)|<55mm;
其中,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R21为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2为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10mm<|AAG×(R21+R22)/(R21-R22)|<20mm;
其中,AAG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该最靠近像侧的透镜的物侧面于该光轴上的空气间距总合,R21为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2为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16<|F×(R21+R22)/(R21-R22)|<25;
其中,F为该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umber),R21为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2为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1.8mm<(R52+R62)×(R31/f1)<0mm;
其中,R31为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2为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2为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1为该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0mm<|f234|<50mm;
其中,f234为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以及该第四透镜的组合有效焦距。


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1.2<f/D1<2.5;
其中,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D1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


11.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35mm<(f1×f6)/(T1+T2+T6)<-6mm;
其中,f1为该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该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T1为该第一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T2为该第二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T6为该第六透镜于该光轴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宏张锡龄
申请(专利权)人: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