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铣槽设备及其截齿的拆卸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8511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轮铣槽设备及其截齿的拆卸工具,截齿的拆卸工具包括拆卸本体,所述拆卸本体的一端设有施力部,所述拆卸本体的另一端设有支撑部,所述拆卸本体的侧壁还设有用于与截齿卡接配合的卡接件,所述卡接件设置于所述施力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所述双轮铣槽设备的截齿的拆卸工具能够快速的进行截齿的拆卸;如此,采用所述拆卸工具的双轮铣槽设备的施工效率高。

Double wheel groove milling equipment and its pick removal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轮铣槽设备及其截齿的拆卸工具
本技术涉及施工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双轮铣槽设备及其截齿的拆卸工具。
技术介绍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常需开挖较深的基坑,为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基坑的围护结构通常采用地下连续墙结构,地下连续墙结构成型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成槽工艺。传统的成槽工艺一般采用双轮铣槽设备进行施工,由于双轮铣槽设备通常用于较硬岩层的施工,对截齿的消耗较大,从而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截齿进行更换,因此,截齿拆卸的速度将极大的影响施工效率和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双轮铣槽设备及其截齿的拆卸工具,所述双轮铣槽设备的截齿的拆卸工具能够快速的进行截齿的拆卸;如此,采用所述拆卸工具的双轮铣槽设备的施工效率高。其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截齿的拆卸工具,包括拆卸本体,所述拆卸本体的一端设有施力部,所述拆卸本体的另一端设有支撑部,所述拆卸本体的侧壁还设有用于与截齿卡接配合的卡接件,所述卡接件设置于所述施力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上述截齿的拆卸工具,使用时,利用设置于拆卸本体的侧壁的卡接件与截齿的卡接配合,使得拆卸本体与截齿能够实现稳定的卡接配合。再以设置于拆卸本体的一端的施力部作为施力端,以设置于拆卸本体的另一端的支撑部作为支撑端,通过施加作用力至施力部,从而利用杠杆原理能够快速的进行截齿的拆卸,便于对截齿进行更换,提高了施工效率。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件设置为卡接片,所述卡接片的一端与所述拆卸本体的侧壁连接,所述卡接片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截齿的凹槽卡接配合。如此,利用卡接片与截齿的凹槽的卡接配合实现截齿的拆卸更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片的一端与所述拆卸本体的侧壁可拆卸连接。如此,便于对卡接片进行更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拆卸本体的侧壁设有用于供所述卡接片插入的插槽、及与所述插槽连通的第一连接孔,截齿的拆卸工具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并与所述卡接片的一端抵触配合。如此,将卡接片稳定的与拆卸本体进行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片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设置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且所述第一紧固件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孔紧固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件设有用于套设在所述截齿的外侧壁的卡槽,且所述卡槽的内壁能够与所述截齿的凹槽的内壁卡接配合。如此,使得截齿受力更加均衡,便于拆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设置为相对所述拆卸本体倾斜设置的折弯段,且所述折弯段的折弯程度与铣轮的外轮廓相匹配。如此,支撑效果更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弯段的一端与所述拆卸本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折弯段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防滑结构。如此,避免出现打滑,保证支撑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施力部设有第二防滑结构。如此,施力过程中不易出现打滑。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轮铣槽设备,包括截齿及所述的拆卸工具,所述拆卸工具用于拆卸所述截齿。上述双轮铣槽设备,使用时,利用设置于拆卸本体的侧壁的卡接件与截齿的卡接配合,使得拆卸本体与截齿能够实现稳定的卡接配合。再以设置于拆卸本体的一端的施力部作为施力端,以设置于拆卸本体的另一端的支撑部作为支撑端,通过施加作用力至施力部,从而利用杠杆原理能够快速的进行截齿的拆卸,便于对截齿进行更换,提高了双轮铣槽设备的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截齿的拆卸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截齿的拆卸工具的仰视图;图3为图1的截齿的拆卸工具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拆卸本体,110、施力部,120、支撑部,121、折弯段,130、卡接件,131、卡接片,140、插槽,150、第一紧固件,1000、截齿,1100、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或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它们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固定方式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转动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约束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等类似用语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截齿的拆卸工具,包括拆卸本体100,拆卸本体100的一端设有施力部110,拆卸本体100的另一端设有支撑部120,拆卸本体100的侧壁还设有用于与截齿1000卡接配合的卡接件130,卡接件130设置于施力部110与支撑部120之间。上述实施例的截齿的拆卸工具,使用时,利用设置于拆卸本体100的侧壁的卡接件130与截齿1000的卡接配合,使得拆卸本体100与截齿1000能够实现稳定的卡接配合。再以设置于拆卸本体100的一端的施力部110作为施力端,以设置于拆卸本体100的另一端的支撑部120作为支撑端,通过施加作用力至施力部110,从而利用杠杆原理能够快速的进行截齿1000的拆卸,便于对截齿1000进行更换,提高了施工效率。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施力部110可以设置为施力把手、施力手柄或其他便于施加作用力的结构。支撑部120可以设置为支撑柱、支撑垫块或其他能够起到支点作用的结构。卡接件130与截齿1000的卡接配合,可以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卡合的方式实现,只需满足能够将拆卸本体100受到的力传递至截齿1000上即可。如图1及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卡接件130设置为卡接片131,卡接片131的一端与拆卸本体100的侧壁连接,卡接片131的另一端能够与截齿1000的凹槽1100卡接配合。如此,将卡接片131的另一端插入截齿1000的凹槽1100内,当施加作用力至施力部110上时,利用卡接片131与凹槽1100的卡接配合,从而使得截齿1000受到背离铣轮方向的作用力,从而能够快速、省力的将截齿1000从铣轮上拆除,方便对截齿1000进行更换。进一步地,卡接片131的一端与拆卸本体100的侧壁可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截齿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拆卸本体,所述拆卸本体的一端设有施力部,所述拆卸本体的另一端设有支撑部,所述拆卸本体的侧壁还设有用于与截齿卡接配合的卡接件,所述卡接件设置于所述施力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截齿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拆卸本体,所述拆卸本体的一端设有施力部,所述拆卸本体的另一端设有支撑部,所述拆卸本体的侧壁还设有用于与截齿卡接配合的卡接件,所述卡接件设置于所述施力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齿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设置为卡接片,所述卡接片的一端与所述拆卸本体的侧壁连接,所述卡接片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截齿的凹槽卡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截齿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片的一端与所述拆卸本体的侧壁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截齿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本体的侧壁设有用于供所述卡接片插入的插槽、及与所述插槽连通的第一连接孔,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并与所述卡接片的一端抵触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截齿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片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设置的第二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先和许丹云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