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性致动器的刹车装置和线性致动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84822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性致动器的刹车装置,包括第一扭簧座(3)、扭簧(4)、第二扭簧座(5)和摩擦件,第二扭簧座(5)用于与线性致动器的转动丝杆(1)相对固定,在自由状态时,扭簧(4)与第一扭簧座(3)和第二扭簧座(5)之间均为过盈配合,转动丝杆(1)沿正向转动时,第一扭簧座(3)不转动,转动丝杆(1)沿反向转动时,扭簧(4)抱紧,第二扭簧座(5)、扭簧(4)、第一扭簧座(3)同步转动,第一扭簧座(3)与摩擦件之间接触以产生摩擦力,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刹车装置的线性致动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线性致动器在伸出和缩回两种状态下的声音、电流和噪音一致,使得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性致动器的刹车装置和线性致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性致动器的刹车装置和线性致动器,属于线性致动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线性致动器目前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包括电动升降桌、电动床、电动沙发等等,这种线性致动器其结构通常包括驱动电机、转动丝杆、传动螺母,驱动电机带动转动丝杆转动,转动丝杆转动时带动传动螺母轴向移动,传动螺母可以连接驱动对象,从而实现驱动目的。目前,线性致动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常见的线性致动器包括电动推杆,常见的电动推杆采用扭簧进行自锁,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4947822U公开的一种自锁电动推杆,其包括传动蜗轮和丝杆,所述丝杆上设有扭簧,采用这种结构,可以通过扭簧抱紧实现自锁,但是扭簧与传动蜗轮相接触,在电动推杆伸出和缩回时,扭簧与传动蜗轮发生碰撞产生噪音,且导致电动推杆在伸出和缩回两种状态下的声音和电流不一致,从而影响使用,使得使用时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线性致动器的刹车装置,使得使用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线性致动器的刹车装置的优选结构包括第一扭簧座、扭簧、第二扭簧座和摩擦件,所述第二扭簧座用于与线性致动器的转动丝杆相对固定,在自由状态时,所述扭簧与第一扭簧座和第二扭簧座之间均为过盈配合,转动丝杆沿正向转动时,所述第一扭簧座不转动,转动丝杆沿反向转动时,所述扭簧抱紧,第二扭簧座、扭簧、第一扭簧座同步转动,第一扭簧座与摩擦件之间接触以产生摩擦力。采用上述结构后,首先,本专利技术线性致动器的刹车装置包括第一扭簧座、扭簧、第二扭簧座和摩擦件,所述第二扭簧座用于与线性致动器的转动丝杆相对固定,即第二扭簧座可以和转动丝杆一同转动,在自由状态时,所述扭簧与第一扭簧座和第二扭簧座之间均为过盈配合,使得第一扭簧座和第二扭簧座可以通过扭簧实现相对固定,所述的自由状态是指转动丝杆不转动时的状态,转动丝杆沿正向转动时,所述扭簧松开,第一扭簧座不转动,转动丝杆沿反向转动时,所述扭簧抱紧,第二扭簧座、扭簧、第一扭簧座同步转动,其中,正向转动是指转动丝杆沿此方向转动时,线性致动器处于伸出状态,反向转动是指转动丝杆沿此方向转动时,线性致动器处于收缩状态,第一扭簧座与摩擦件之间接触以产生摩擦力,即通过第一扭簧座与摩擦件之间的摩擦力实现自锁。其次,在使用时,转动丝杆受到两种力,一种为其轴向方向的轴向力,另一种为使转动丝杆反向旋转的力矩,在轴向力的作用下,转动丝杆相对于其伸长的方向反向运动或者有反向运动的趋势,使得第一扭簧座与摩擦件之间相互压紧产生摩擦力,在第一扭簧座与摩擦件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使转动丝杆反向旋转的力矩被抵消,阻止了转动丝杆的反向旋转,从而实现自锁,当驱动电机驱动转动丝杆进行正常伸缩时,由于其轴向方向没有负载的作用力,第一扭簧座与摩擦件之间并未紧压,使得其之间的摩擦力较小或没有,驱动电机的扭力足以克服此时的摩擦力使得转动丝杆正常伸缩。常用的线性致动器中设有带动转动丝杆转动的齿轮,且该齿轮与扭簧相互接触,而基于上述结构,扭簧与带动转动丝杆转动的齿轮之间不会接触,线性致动器通过克服第一扭簧座与摩擦件之间的较小的摩擦力实现正常收缩,从而线性致动器在伸出和缩回时扭簧与齿轮之间没有噪音,线性致动器在伸出和缩回两种状态下的声音和电流一致,不影响使用,使得使用更加方便。作为优选,所述的转动丝杆在轴向方向上空载时,所述的第一扭簧座与摩擦件相互接触。作为优选,所述的转动丝杆在轴向方向上空载时,所述的第一扭簧座与摩擦件在沿所述传动丝杆的轴向方向上存在浮动间隙。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扭簧座包括扁孔,所述转动丝杆穿插在扁孔内。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扭簧座与第二扭簧座之间设有平面轴承。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扭簧座与第二扭簧座在转动丝杆的轴向方向上存在间隙。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线性致动器,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转动丝杆、传动螺母、传动齿轮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驱动传动齿轮运动带动转动丝杆转动,转动丝杆转动时带动传动螺母轴向移动,传动螺母移动以带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发生相对伸缩,所述转动丝杆上安装有上述方案中任意一种的刹车装置。作为优选,所述的齿轮与转动丝杆之间采用花键连接,使得齿轮相对于转动丝杆周向固定。作为优选,所述的花键与转动丝杆之间采用销定位。作为优选,所述的线性致动器还包括外壳,所述摩擦件与外壳为一体结构或者所述摩擦件与外壳之间为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揭露。【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实施例一刹车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一刹车装置中第二扭簧座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一刹车装置中第一扭簧座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三线性致动器中齿轮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三线性致动器中花键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三线性致动器中花键的侧视图;图7为本实施例三线性致动器中转动丝杆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施例三线性致动器的剖视示意图;图9为图8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线性致动器的刹车装置的优选结构包括第一扭簧座3、扭簧4、第二扭簧座5和摩擦件,所述第二扭簧座5用于与线性致动器的转动丝杆1相对固定,在自由状态时,所述扭簧4与第一扭簧座3和第二扭簧座5之间均为过盈配合,转动丝杆1沿正向转动时,所述第一扭簧座3不转动,转动丝杆1沿反向转动时,所述扭簧4抱紧,第二扭簧座5、扭簧4、第一扭簧座3同步转动,第一扭簧座3与摩擦件之间接触以产生摩擦力。采用上述结构后,首先,本专利技术线性致动器的刹车装置包括第一扭簧座3、扭簧4、第二扭簧座5和摩擦件,所述第二扭簧座5用于与线性致动器的转动丝杆1相对固定,即第二扭簧座5可以和转动丝杆1一同转动,所述扭簧4与第一扭簧座3和第二扭簧座5之间均为过盈配合,使得扭簧4在抱紧时,第一扭簧座3和第二扭簧座5可以通过扭簧4实现相对固定,所述的自由状态是指转动丝杆不转动时的状态,转动丝杆1沿正向转动时,所述第一扭簧座3不转动,转动丝杆1沿反向转动时,所述扭簧4抱紧,第二扭簧座5、扭簧4、第一扭簧座3同步转动,其中,正向转动是指转动丝杆沿此方向转动时,线性致动器处于伸出状态,反向转动是指转动丝杆沿此方向转动时,线性致动器处于收缩状态,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性致动器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装置包括第一扭簧座(3)、扭簧(4)、第二扭簧座(5)和摩擦件,所述第二扭簧座(5)用于与线性致动器的转动丝杆(1)相对固定,在自由状态时,所述扭簧(4)与第一扭簧座(3)和第二扭簧座(5)之间均为过盈配合,转动丝杆(1)沿正向转动时,所述第一扭簧座(3)不转动,转动丝杆(1)沿反向转动时,所述扭簧(4)抱紧,第二扭簧座(5)、扭簧(4)、第一扭簧座(3)同步转动,第一扭簧座(3)与摩擦件之间接触以产生摩擦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性致动器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装置包括第一扭簧座(3)、扭簧(4)、第二扭簧座(5)和摩擦件,所述第二扭簧座(5)用于与线性致动器的转动丝杆(1)相对固定,在自由状态时,所述扭簧(4)与第一扭簧座(3)和第二扭簧座(5)之间均为过盈配合,转动丝杆(1)沿正向转动时,所述第一扭簧座(3)不转动,转动丝杆(1)沿反向转动时,所述扭簧(4)抱紧,第二扭簧座(5)、扭簧(4)、第一扭簧座(3)同步转动,第一扭簧座(3)与摩擦件之间接触以产生摩擦力。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致动器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丝杆(1)在轴向方向上空载时,第一扭簧座(3)与摩擦件相互接触。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致动器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丝杆(1)在轴向方向上空载时,第一扭簧座(3)与摩擦件在沿所述传动丝杆(1)的轴向方向上存在浮动间隙。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致动器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扭簧座(5)包括扁孔(8),所述转动丝杆(1)穿插在扁孔(8)内。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仁昌陆小健赵新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