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机床机内自动上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8391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机内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机械手机构、自动供料装置、加工模具机构、工件和控制系统,机械手机构、自动供料装置、加工模具机构均和控制系统控制相连,机械手机构包括第一丝杠模组、第二丝杠模组和第三丝杠模组形成的X、Y、Z轴运动机构和夹爪机构,加工模具机构包括压紧工件的工件压紧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数控机床机内自动上下料装置操作方便,能够自动上料与下料,自动压紧工件且可自动吹扫,解决了需要使用人工进行上料与下料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控机床机内自动上下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自动化
,具体涉及一种数控机床机内自动上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使用数控机床(CNC)进行的机内小零件加工,加工时间短且精度高,而一般的CNC机内小零件加工操作过程中,需要使用人工进行上料与下料操作,耗费大量时间与人力,操作繁琐,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在CNC对工件进行加工时,由于加工过程中机器的运转,易使零件发生抖动与细微偏移,影响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够自动上料与下料,自动压紧工件且可自动吹扫的数控机床机内自动上下料装置。本技术针对机内进行小零件加工的数控机床,适用于各种此类型数控机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数控机床机内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机械手机构、自动供料装置、加工模具机构和工件和控制系统;所述机械手机构、自动供料装置、加工模具机构均和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相连;所述机械手机构包括竖直放置的长方形桁架、固定于桁架顶部的第一丝杠模组、垂直于所述第一丝杠模组的第二丝杠模组和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丝杠模组、第二丝杠模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控机床机内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手机构(1)、自动供料装置(2)、加工模具机构(3)、工件(4)和控制系统;所述机械手机构(1)、自动供料装置(2)、加工模具机构(3)均和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相连;所述机械手机构(1)包括竖直放置的长方形桁架(14)、固定于桁架(14)顶部的第一丝杠模组(11)、垂直于所述第一丝杠模组(11)的第二丝杠模组(12)和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丝杠模组(11)、第二丝杠模组(12)的第三丝杠模组(13);所述第一丝杠模组(11)的螺母与所述第二丝杠模组(12)的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杠模组(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丝杠模组(13)的螺母固定连接;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机床机内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手机构(1)、自动供料装置(2)、加工模具机构(3)、工件(4)和控制系统;所述机械手机构(1)、自动供料装置(2)、加工模具机构(3)均和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相连;所述机械手机构(1)包括竖直放置的长方形桁架(14)、固定于桁架(14)顶部的第一丝杠模组(11)、垂直于所述第一丝杠模组(11)的第二丝杠模组(12)和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丝杠模组(11)、第二丝杠模组(12)的第三丝杠模组(13);所述第一丝杠模组(11)的螺母与所述第二丝杠模组(12)的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杠模组(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丝杠模组(13)的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丝杠模组(13)的下端垂直固定有水平放置的连接板(15);所述连接板(15)底部设有两列、每列两个的夹爪机构(16);所述桁架(14)底部一侧设有自动供料装置(2);所述自动供料装置(2)包括垂直固定于所述桁架(14)底部一侧且竖直放置的连接架(22);所述连接架(22)内侧竖直固定有两个相互平行且分别与对应夹爪机构(16)相对的第四丝杠模组(21);所述各第四丝杠模组(21)的螺母上竖直设有开口朝上且直径与所述工件(4)尺寸匹配的料盒(23);各料盒(23)顶部设有物料位置传感器;所述桁架(14)另一侧、所述自动供料装置(2)相对位置设有加工模具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床机内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模具机构(3)包括上模板(31)、设于所述上模板(31)下方的底板(32)、连接所述上模板(31)与底板(32)的支柱(35)和工件压紧机构(34);所述上模板(31)上表面设有与所述工件(4)相匹配的凹槽,且所述凹槽的位置与对应夹爪机构(16)相对;所述工件压紧机构(34)包括相对设于一个所述凹槽内的第一压爪(341)和第二压爪(342),及相对设于另一个凹槽内的第三压爪(343)和第四压爪(344);各组压爪上部为外端相向弯曲的梳齿,所述上模板(31)的各凹槽内设有供所述各压爪的梳齿端伸出的通槽,且各凹槽内压爪的梳齿端间距与所述工件(4)尺寸相匹配;所述各压爪两侧均设有一个燕尾,且所述通槽处的上模板(31)上设有供所述各压爪上部的燕尾伸入并转动的凹槽;所述上模板(31)下、各压爪两侧下部的燕尾处分别设有第一传动杆(345)和第二传动杆(346);所述第二压爪(342)与第四压爪(344)的燕尾下部位置处、第一传动杆(345)上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张建忠蒋兆军毛龙生丁尤蓉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