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艾方德专利>正文

基于坡面力学效应的易退脱螺纹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8330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于坡面力学效应的易退脱螺纹连接装置,包括有动力输入部分(1)、易退扭矩部分(2)、动力输出部分(3),所述动力输入部分(1)和动力输出部分(3)相互轴向连接;所述易退扭矩部分(2)安装在动力输入部分(1)和动力输出部分(3)之间轴向连接位置上,该易退扭矩部分(2)由压盘(21)和退盘(22)组成;所述的压盘(21)一面设有压面(211),另一面设有带斜面一(213)的从动齿(212);述的退盘(22)一面设有带斜面二(222)的主动齿(221),该主动齿(221)与压盘(21)的从动齿(212)相匹配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省力、省时,由此,不仅简化退脱工序,又降低了工作强度,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进而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坡面力学效应的易退脱螺纹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螺纹连接结构,特别是需要经常扭入拧紧、扭松退出重复操作的螺纹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在机械操作中,有时需要机械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某物体,带动某物体做旋转、搅拌、提取、降落、翻转等形式的运动。多种连接方式中,常用的一类外夹、压连接方案,是类似车床卡盘那样,通过包裹、压紧物体表面进行连接。这种夹抓压物体表面的连接方式,通常需要执行抓压功能的部件将被抓压物从外包围,有可动的压紧构件,往往造成这种连接组件的体积、重量相对较大,更适合于设置于固定或推动的大型设备上;常用的二类螺纹连接方案,是类似于早已广泛使用的手持电动扳手上的螺纹转换头那样,通过在动力输出端上的螺纹与被连物上的螺纹相咬合而连接。由于这种连接方式不需要可动的压紧构件,仅仅需小小的、简单的一对螺纹,往往具有简易、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更适合于手持式工具上。在螺纹连接结构应用的一个细分领域,螺母、螺杆(或筋)是日常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其中一类比较短的螺母,主要用于拧在一根螺杆上,对串联在螺杆上的物体进行限位。另一类相对长的螺母,主要用于通过拧入两根杆或筋的端头上的螺纹上,把两根杆或筋连接起来。具体作业程序是:第一步,将第一个长螺母一部分拧入到第一根杆或筋的某一端的丝头上;第二步是将第二根杆或筋的某一端的丝头拧入第一个长螺母内另一个部分。这样就将两根杆或筋通过中间的长螺母连接起来了,通过重复还可以把第二个长螺母、第三根杆、第三个长螺母、第四根杆……相连接,至需要长度。这类相对长的螺母连接结构,在工厂、工地都有大量使用,特别是在工地建筑的钢筋连接上比较集中、量大。通常把用于连接钢筋相对长的螺母又称为钢筋套筒。连接场合主要分两类。一类场合是集中作业,在某地面或平台上将两根钢筋通过钢筋套筒预连起来待用,此类占比极小。二类场合是分散作业,在各处墙体上,将后来的钢筋与之前埋在混凝土墙中的钢筋,通过钢筋套筒连接起来。一类场合兼可使用手持、及非手持式重型机械力。二类场合由于作业点多数是散布在空中位置,通常只适合使用手持式机械力。目前施工中,大多是先人力用手指拧入部分,拧至徒手比较难拧之后,再用加力扳手拧紧。长螺母或钢筋丝头由于丝多且长,用人力旋转拧入非常费时、费力,生产效率极低,很需要连接电动、气动等机械力提高生产效率,但采用早已被人们普遍使用的螺纹转换头,把螺纹转换头插接在机械动力输出端上,然后启动正旋,转动螺纹转换头的螺纹扭入钢筋套筒的螺纹内连接好,再带动钢筋套筒旋转扭入到钢筋丝头上后,在钢筋套筒的两端就行成了一个近似对称的力学结构,导致之后容易产生对称的力学效果。于是启动反旋将螺纹转换头从钢筋套筒退出来的工序中容易导致的问题是:一是容易使钢筋套筒两端的螺纹连接都松掉,破坏刚形成的钢筋套筒与钢筋丝头之间的螺纹连接的作业结果,二是需要比较大的反扭力,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一种钢筋连接套筒的衔接固紧装置(公告号CN206883564U)”的技术所记载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螺纹连接存在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坡面力学效应的易退脱螺纹连接装置,可与手持式电动扭力枪等动力工具组合使用,以便快速的进行安装及退出连接结构,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基于坡面力学效应的易退脱螺纹连接装置,包括有动力输入部分、易退扭矩部分、动力输出部分,所述动力输入部分和动力输出部分相互轴向连接;所述易退扭矩部分安装在动力输入部分和动力输出部分之间轴向连接位置上,该易退扭矩部分由压盘和退盘组成;所述的压盘一面设有压面,另一面设有带斜面一的从动齿;所述的退盘一面设有带斜面二的主动齿,该主动齿与压盘的从动齿相匹配对应;所述的压盘和退盘相对滑动位移安装在动力输入部分和动力输出部分之间的轴向连接位置上,在动力输入部分和动力输出部分之间的轴向连接位置上,其中压盘或退盘为转动盘,所述动力输入部分带动动力输出部分转动,压盘和退盘之间形成相对的运动趋势时,从动齿和主动齿在斜面一和斜面二的作用下形成压盘和退盘反向移动的推力,使压盘和退盘之间维持或产生或扩大了具有抗压缩性的退矩间距,该退矩间距小于压盘的从动齿和退盘的主动齿之间咬合的深度H,由此形成坡面力学效应的易退脱螺纹连接装置。进一步的,动力输入部分和动力输出部分为一体式结构,该动力输入部分和动力输出部分由一条转动棒构成,该动力输入部分为转动棒一端圆柱杆部分,动力输出部分为转动棒的另一端螺纹杆部分,所述的轴向连接位置为圆柱杆部分的本体安装部位。进一步的,动力输入部分和动力输出部分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的轴向连接位置为动力输入部分或动力输出部分设有的连接圆柱体安装部位。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输入部分为一端设有连接头一,另一端设有压头螺杆的连接件;所述动力输出部分为一端设有安装螺纹一,另一端设有安装柱体的连接件,所述安装柱体设有固定螺孔,所述连接圆柱体为安装柱体上安装压盘和退盘的配合部位。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输入部分为一端设有连接头二,另一端设有带安装螺孔的柱体安装件;所述动力输出部分为一连杆,该连杆上设有一轴向限位和径向限位,所述连杆一端设有连接螺纹一,另一端设有安装螺纹二;所述连杆通过连接螺纹一安装在柱体安装件的安装螺孔上,所述的压盘转动安装在连杆的轴向限位位置上,所述退盘非转动滑动式安装在连杆的径向限位位置上,所述连接圆柱体为连杆上安装压盘和退盘的配合部位。进一步的,所述压盘的侧面设有对接螺纹,该对接螺纹上螺接有一锥形推件,所述锥形推件套装在连杆的轴向限位位置与压盘的对接螺纹螺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压盘的从动齿和退盘的主动齿之间设有弹性件,在压盘和退盘外侧设有护套。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输入部分为一端设有连接头三,另一端设有一圆形套的连接件,所述圆形套内设有连接内螺纹;所述动力输出部分为一端设有安装螺纹三,另一端设有柱体连接头的连接件,所述柱体连接头设有固定螺纹孔,所述的连接圆柱体为柱体连接头上安装压盘和退盘的配合部位所述易退扭矩部分的压盘为非转动的轴向滑动盘,退盘包括有活动盘和固定盘,所述退盘的主动齿为分别设在活动盘两面的传动齿,该活动盘转动安装在柱体连接头上,所述活动盘的外壁设有连接外螺纹,外壁的一边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固定盘为设有锁紧齿环形固定件,该锁紧齿上设有斜面三,所述固定盘的锁紧齿与活动盘一面的传动齿相对应配合,形成限制活动盘在压盘和固定盘之间的退矩间距;所述的压盘和活动盘、固定盘通过一螺杆与固定螺纹孔配合安装在柱体连接头上;所述活动盘的外螺纹与动力输入部分上圆形套的内螺纹对应配合,使动力输入部分、易退扭矩部分、动力输出部分相互连接形成一转动体。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输入部分包括设在退盘上的一固定连接头和一外套筒;所述动力输出部分包括设在压盘的压面上环形分布的凸齿和环形分布的凸齿中心位置的顶柱,所述凸齿的一侧设有安装螺套,该安装螺套固定安装在外套筒上,并一端设有凹口,所述凹口与凸齿对应啮合;所述的轴向连接位置为安装螺套与外套筒配合时形成的安装内腔部位,所述的易退扭矩部分的压盘和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坡面力学效应的易退脱螺纹连接装置,包括有动力输入部分(1)、易退扭矩部分(2)、动力输出部分(3),其特征在于:/n所述动力输入部分(1)和动力输出部分(3)相互轴向连接;/n所述易退扭矩部分(2)安装在动力输入部分(1)和动力输出部分(3)之间轴向连接位置上,该易退扭矩部分(2)由压盘(21)和退盘(22)组成;/n所述的压盘(21)一面设有压面(211),另一面设有带斜面一(213)的从动齿(212);/n所述的退盘(22)一面设有带斜面二(225)的主动齿(221),该主动齿(221)与压盘(21)的从动齿(212)相匹配对应;/n所述的压盘(21)和退盘(22)相对滑动位移安装在动力输入部分(1)和动力输出部分(3)之间的轴向连接位置上,其中压盘(21)或退盘(22)为转动盘,所述动力输入部分(1)带动动力输出部分(3)转动,压盘(21)和退盘(22)之间形成相对运动的趋势,从动齿(212)和主动齿(221)在斜面一(213)和斜面二(225)的作用下形成使压盘(21)和退盘(22)反向移动的推力,使压盘(21)和退盘(22)之间形成有退矩间距(4)该退矩间距(4)小于压盘(21)的从动齿(212)和退盘(22)的主动齿(221)之间咬合的深度H,由此形成坡面力学效应的易退脱螺纹连接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坡面力学效应的易退脱螺纹连接装置,包括有动力输入部分(1)、易退扭矩部分(2)、动力输出部分(3),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输入部分(1)和动力输出部分(3)相互轴向连接;
所述易退扭矩部分(2)安装在动力输入部分(1)和动力输出部分(3)之间轴向连接位置上,该易退扭矩部分(2)由压盘(21)和退盘(22)组成;
所述的压盘(21)一面设有压面(211),另一面设有带斜面一(213)的从动齿(212);
所述的退盘(22)一面设有带斜面二(225)的主动齿(221),该主动齿(221)与压盘(21)的从动齿(212)相匹配对应;
所述的压盘(21)和退盘(22)相对滑动位移安装在动力输入部分(1)和动力输出部分(3)之间的轴向连接位置上,其中压盘(21)或退盘(22)为转动盘,所述动力输入部分(1)带动动力输出部分(3)转动,压盘(21)和退盘(22)之间形成相对运动的趋势,从动齿(212)和主动齿(221)在斜面一(213)和斜面二(225)的作用下形成使压盘(21)和退盘(22)反向移动的推力,使压盘(21)和退盘(22)之间形成有退矩间距(4)该退矩间距(4)小于压盘(21)的从动齿(212)和退盘(22)的主动齿(221)之间咬合的深度H,由此形成坡面力学效应的易退脱螺纹连接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坡面力学效应的易退脱螺纹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入部分(1)和动力输出部分(3)为一体式结构,该动力输入部分(1)和动力输出部分(3)由一条转动棒构成,该动力输入部分(1)为转动棒一端圆柱杆部分(5),动力输出部分(3)为转动棒的另一端螺纹杆部分(6),所述的轴向连接位置为圆柱杆部分(5)的本体安装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坡面力学效应的易退脱螺纹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入部分(1)和动力输出部分(3)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的轴向连接位置为动力输入部分(1)或动力输出部分(3)设有的连接圆柱体(8)安装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坡面力学效应的易退脱螺纹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部分(1)为一端设有连接头一(1-1),另一端设有压头螺杆(1-2)的连接件;
所述动力输出部分(3)为一端设有安装螺纹一(1-3),另一端设有安装柱体(1-4)的连接件,所述安装柱体(1-4)设有固定螺孔(1-5),所述连接圆柱体(8)为安装柱体(1-4)上安装压盘(21)和退盘(22)的配合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坡面力学效应的易退脱螺纹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部分(1)为一端设有连接头二(2-1),另一端设有带安装螺孔(2-2)的柱体安装件(2-3);
所述动力输出部分(3)为一连杆(3-1),该连杆(3-1)上设有一轴向限位(3-2)和径向限位(3-3),所述连杆(3-1)一端设有连接螺纹一(3-4),另一端设有安装螺纹二(3-5);
所述连杆(3-1)通过连接螺纹一(3-4)安装在柱体安装件(2-3)的安装螺孔(2-2)上,所述的压盘(21)转动安装在连杆(3-1)的轴向限位(3-2)位置上,所述退盘(22)非转动滑动式安装在连杆(3-1)的径向限位(3-3)位置上,所述连接圆柱体(8)为连杆(3-1)上安装压盘(21)和退盘(22)的配合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坡面力学效应的易退脱螺纹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盘(21)的侧面设有对接螺纹(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方德
申请(专利权)人:艾方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