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顺良专利>正文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826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快速对接机构,包括插台、基座及环扣,插台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部及插接部,插接部上开设有第一凹槽;基座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环扣具有开口并能够被弹性收缩,环扣套设插台并容置于第一凹槽内;环扣能够与插台的插接部一同沿插入方向插入基座内,且环扣能够通过弹性扩展抵持基座的第二端面,并限制插台沿插入方向的反向移动;基座上设有第二凸台,第二凸台用于定位基座与快速对接机构中的第二预埋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快速对接组件通过第二凸台快速确定基座与第二预埋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且能够避免第二预埋元件与基座之间的结合处在受力后出现错位等现象。

Quick docking components and quick dock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技术介绍
在建筑
中,为了便于生产加工以及减少施工时间,常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拼合的方式来保证预制桩的长度。为了使两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之间能够快速、牢固地接合,一般采用快速对接组件来连接两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内部的钢筋。在快速对接组件使用前,快速对接组件中的基座需要被安装在快速对接机构中的第二预埋组件中,但目前难以确定基座与第二预埋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且当快速对接组件对接完成后,其受力方向是垂直于地面的,基座及第二预埋组件均受到竖直向下的力,目前二者在配合后能够承受的竖直向下的力较小,基座与第二预埋组件易产生错位等问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快速对接机构,包括插台、基座及环扣,所述插台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部及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基座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所述环扣具有开口并能够被弹性收缩,所述环扣套设所述插台并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环扣能够与所述插台的插接部一同沿插入方向插入所述基座内,且所述环扣能够通过弹性扩展抵持所述基座的第二端面,并限制所述插台沿所述插入方向的反向移动;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用于定位所述基座与快速对接机构中的第二预埋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快速对接组件中的基座与快速对接结构中的第二预埋元件进行连接时,能够通过第二凸台快速确定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工人能够马上观察并快速判断基座是否安装完成,能够缩短快速对接组件的施工时间;并且由于快速对接机构一般为垂直状态下使用,第二凸台还可以承受部分压力,避免第二预埋元件与基座之间的结合处在受力后出现错位等现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快速对接组件安装简单,将插台的插接部插入基座后,环扣能够通过弹性扩展部分弹出第一凹槽并抵持在基座的第二端面上,环扣与第二端面之间的抵接面近似于环形,抵接面积大,能够保证第一预埋元件与第二预埋元件之间的接合强度,尤其对抗拉性能有较大的提升。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快速对接组件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用场景广泛。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台为环形。如此设置,既能够起到定位作用,又能够承担部分压力,减小第二预埋元件与基座之间的结合处承受的压力,延长快速对接组件的使用寿命。特别是环形结构能够分散压力,受力稳定性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台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凸台分布于所述基座上。如此设置,既能够起到定位的作用,又能够承担部分压力,减小第二预埋元件与基座之间的结合处承受的压力,延长快速对接组件的使用寿命。设置多个第二凸台能够节省材料,并且能够给其他结构让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第二预埋元件的抵接处为面接触。如此设置,面接触能够使得第二凸台与第二预埋元件之间的受力面积较大,以保证基座与第二预埋元件之间的配合稳定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台在轴向方向上的高度为0.1mm至20mm。如此设置,该高度既不会影响插台与基座之间的对接,又可以达到较好的定位效果,还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以减小基座与第二预埋元件的连接处承受的轴向上的压力。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台设置在所述基座的所述第一端面处。如此设置,基座与第二预埋元件的连接面积大,能够提高基座与第二预埋元件之间承受压力的程度,从而提高快速对接机构的承力程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扣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为面接触。如此设置,环扣在与第二端面抵接时受力面积大,稳定性好。快速对接机构能够快速地连接第一预埋元件与第二预埋元件,节省了施工时间,并且连接后的第一预埋元件与第二预埋元件牢固性高,尤其是抗拉性能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埋元件相对靠近所述钢筋一端的外壁为非圆多边形;及/或,所述第二预埋元件相对靠近所述钢筋一端的外壁为非圆多边形。如此设置,便于安装并固定第一预埋元件及第二预埋元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埋元件及所述第二预埋元件一端均具有收缩口,用于与钢筋连接,所述钢筋与所述第一预埋元件或所述第二预埋元件连接的一端具有镦头,所述收缩口用于对所述钢筋的镦头限位。如此设置,第一预埋元件或第二预埋元件与钢筋之间连接简便,施工时间短,连接牢固性高。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埋元件及所述第二预埋元件均具有内螺纹,用于与钢筋连接。如此设置,钢筋上设置有螺纹可以增加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合力,使得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结合紧密,二者能够协调配合,共同承受外力,增加预制桩的受力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中快速对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插台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环扣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环扣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中快速对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第一预埋元件的剖视图;图8为图6所示第二预埋元件的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中预制桩的剖视图;100、快速对接组件;10、插台;20、基座;30、环扣;11、固定部;12、插接部;13、第一凹槽;21、第一端面;22、第二端面;23、第二凸台;31、开口;200、快速对接机构;210、第一预埋元件;220、第二预埋元件;300、预制桩;310、钢筋;311、镦头;320、混凝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中基座20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快速对接组件100,其用于连接两个工程零件。本实施方式中,快速对接组件100用于连接混凝土预制桩300中的钢筋310。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快速对接组件100还可以应用在其他工程领域中,如装配式建筑等,也可以用于连接其他使用场合的钢筋310,如浇筑混凝土等。请参阅图1至图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中快速对接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基座2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插台1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环扣30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环扣30的剖视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快速对接组件100,其用于连接两个工程零件。本实施方式中,快速对接组件100用于连接混凝土预制桩300中的钢筋310。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快速对接组件100还可以应用在其他工程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对接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台(10)、基座(20)及环扣(30),所述插台(10)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部(11)及插接部(12),所述插接部(12)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3);所述基座(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21)及第二端面(22);所述环扣(30)具有开口(31)并能够被弹性收缩,所述环扣(30)套设所述插台(10)并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3)内;所述环扣(30)能够与所述插台(10)的插接部(12)一同沿插入方向插入所述基座(20)内,且所述环扣(30)能够通过弹性扩展抵持所述基座(20)的第二端面(22),并限制所述插台(10)沿所述插入方向的反向移动;/n所述基座(20)上设有第二凸台(23),所述第二凸台(23)用于定位所述基座(20)与快速对接机构(200)中的第二预埋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对接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台(10)、基座(20)及环扣(30),所述插台(10)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部(11)及插接部(12),所述插接部(12)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3);所述基座(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21)及第二端面(22);所述环扣(30)具有开口(31)并能够被弹性收缩,所述环扣(30)套设所述插台(10)并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3)内;所述环扣(30)能够与所述插台(10)的插接部(12)一同沿插入方向插入所述基座(20)内,且所述环扣(30)能够通过弹性扩展抵持所述基座(20)的第二端面(22),并限制所述插台(10)沿所述插入方向的反向移动;
所述基座(20)上设有第二凸台(23),所述第二凸台(23)用于定位所述基座(20)与快速对接机构(200)中的第二预埋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对接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23)为环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对接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23)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凸台(23)分布于所述基座(20)上。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快速对接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23)与所述第二预埋元件(220)的抵接处为面接触。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快速对接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23)在轴向方向上的高度为0.1mm至20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顺良
申请(专利权)人:许顺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