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土土壤调理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7792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盐碱土土壤调理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计为:油枯30份,腐殖酸20‑30份,磷石膏220‑310份,无机肥0.5‑1.5份,24‑7菌粉0‑0.5份,所述24‑7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460,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高效性、环保性、保持生态平衡的新型生物类肥料,能够增大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调节土壤渗透压,可满足作物生长的水肥需求,作物‑‑肥料‑‑微生物环境三者间相互协作,进而改善土壤结构及理化性质,增强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肥效兼并微生物的活动,促进作物地上地下部的生长;是实现生态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具有广阔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碱土土壤调理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调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盐碱土土壤调理剂。
技术介绍
土壤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当今,土地资源不但非常有限,而且因成土或人为因素导致具有障碍因子的土壤还存在相当比例,包括盐碱地在内的难利用障碍性土壤,大面积盐碱荒地的开发利用和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是一大难题,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更加成为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工业废渣磷石膏的不合理处置污染环境,把其用作土壤调理剂的助剂,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如果磷石膏能够取代有机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能够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产投比,在大西北贫瘠的盐碱土上,研制土壤调理剂来改善土壤特性,使裸露的盐碱地上能够生长作物,增加作物的产量和改善其品质,使盐碱地得到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盐碱土土壤调理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盐碱土土壤调理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计为:油枯30份,腐殖酸20-30份,磷石膏220-310份,无机肥0.5-1.5份,24-7菌粉0-0.5份;24-7菌株于2019年09月02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No.18460。进一步的,磷石膏的粒径为5mm,磷石膏的PH为6.2,磷石膏中的碱解氮为10.5mg/Kg,磷石膏中的有效磷为270mg/Kg,磷石膏中的速效钾为34.62mg/Kg;进一步的,油枯中的有机质≥80%,油枯中的P2O5、K2O分别为1.5%;进一步的,腐殖酸中的有机质≥90%;无机肥中的含氮量为46%,粉碎成粉末状;进一步的,油枯30份、腐殖酸30份、无机肥0.5份、磷石膏250份、24-7菌粉0.5份。进一步的,腐殖酸20份、无机肥1.5份、磷石膏310份、24-7菌粉0.5份。进一步的,油枯30份、腐殖酸20份、无机肥0.5份、磷石膏310份。进一步的,油枯30份、腐殖酸30份、无机肥1.0份、磷石膏310份、24-7菌粉0.5份。本专利技术的盐碱土土壤调理剂是利用工业废渣磷石膏作为土壤调理剂配方研制的主要原料,减少环境污染,充分利用24-7功能菌的溶磷作用,从而降低磷肥的使用,有机肥为功能菌的繁殖存活提供养分,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使其肥效也得到充分发挥。有机肥肥效长、无机肥见效快,兼并微生物群落活动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统筹有机、无机以及微生物间的关系,是一种有机、无机、微生物“三效合一”的高效、生态生物类调理肥料,是实现生态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组1-组10生长35天后株高平均值的比较柱状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组1-组10生长35天后叶长平均值的比较柱状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组1-组10生长35天后叶宽平均值的比较柱状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组1-组10生长35天后根长平均值的比较柱状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组1-组10生长35天后上鲜重平均值的比较柱状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组1-组10生长35天后下鲜重平均值的比较柱状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各实验组生长35天后土壤中速效氮含量的柱状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各实验组生长35天后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的柱状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各实验组生长35天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柱状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各实验组生长35天后土壤中速效钾含量的柱状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一种盐碱土土壤调理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计为:油枯30份,腐殖酸20-30份,磷石膏220-310份,无机肥0.5-1.5份,24-7菌粉0-0.5份。磷石膏的粒径为5mm,磷石膏的PH为6.2,磷石膏中的碱解氮为10.5mg/Kg,磷石膏中的有效磷为270mg/Kg,磷石膏中的速效钾为34.62mg/Kg;油枯中的有机质≥80%,油枯中的P2O5、K2O分别为1.5%;腐殖酸中的有机质≥90%;无机肥中的含氮量为46%,粉碎成粉末状;24-7菌株于2019年09月02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No.18460,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菌粉为淡黄色粉末,菌含量可达100亿/g以上,货架期可维持在2年左右,24-7菌是一株具有溶磷、解钾、固氮、促生长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通过用阿氏、PKO、钾长石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分离筛选得到。定性试验中,在阿氏选择性培养基上,固氮圈直径/菌自身的直径=2.1-2.2,在PKO选择性培养基上,溶磷圈直径/菌自身的直径=3.2-3.3,在钾长石选择性培养基上,解钾圈直径/菌自身的直径=3.5-3.8;在摇瓶试验中,固氮量为2.5-3mg/L,溶磷量为70ug/mL左右,解钾量为11.5-12ug/mL。24-7能够产生IAA,产IAA量达到29-30mg/L,具有很好的促生长效果,能够使植株根长增长20%左右,株高增长25-30%,甚至增长30-40%,叶宽增长13-15%,鲜重增加50-80%,干重增加70-90%。土壤中可溶性氮、磷、钾分别增加30-40%、70-80%、40-5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以腐植酸、油枯有机肥、磷石膏、无机肥为调理剂原料,分别以油枯0g、30g,腐植酸20g、30g,磷石膏:220g、250g、280g、310g,无机肥:0.5g、1.0g、1.5g,24-7菌粉0g、0.5g,相互交叉设置不同的质量梯度的处理组,每盆总重量420g,余量为盐碱土,一共209组处理,每组处理3次重复,布置盆栽试验进行土壤调理剂配方的探索,将处理后的土壤装盆随后播种玉米,定量浇水进行日常的管理,35天后测定玉米的农艺性状以及针对性地选择土样测定盐碱土常规五项、容重和盐碱量,数据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逐步探索土壤调理剂的最优配方。在209个实验组中,多次spss差异性分析后筛选出具有显著性和代表性的40个组对比制图制表,这40个实验组的具体组分如下:组1:磷石膏310g+无机肥0.5g+24-7菌粉0.5g+余量为盐碱土补足420g组2:磷石膏250g+无机肥1.5g+余量为盐碱土补足420g组3:腐殖酸20g+磷石膏310g+无机肥1.5g+24-7菌粉0.5g+余量为盐碱土补足420g组4:腐殖酸30g+磷石膏310g+无机肥1.0g+余量为盐碱土补足420g组5:腐殖酸30g+磷石膏280g+无机肥1.5g+24-7菌粉0.5g+余量为盐碱土补足420g组6:油枯30g+磷石膏310g+余量为盐碱土补足420g组7:油枯30g+腐殖酸20g+磷石膏280g+余量为盐碱土补足420g组8:油枯30g+腐殖酸20g+磷石膏310g+无机肥0.5g+余量为盐碱土补足420g组9:油枯30g+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盐碱土土壤调理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计为:油枯30份,腐殖酸20-30份,磷石膏220-310份,无机肥0.5-1.5份,24-7菌粉0-0.5份,所述24-7菌株于2019年09月02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46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碱土土壤调理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计为:油枯30份,腐殖酸20-30份,磷石膏220-310份,无机肥0.5-1.5份,24-7菌粉0-0.5份,所述24-7菌株于2019年09月02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No.184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土土壤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磷石膏的粒径为5mm,磷石膏的PH为6.2,磷石膏中的碱解氮为10.5mg/Kg,磷石膏中的有效磷为270mg/Kg,磷石膏中的速效钾为34.62mg/Kg。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土土壤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枯中的有机质≥80%,油枯中的P2O5、K2O分别为1.5%。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土土壤调理剂,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戴婷何月秋徐思琪赵荣彪赵崇钧杨润霞毛明林李诚赵枝超周宗贵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微生物发酵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