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7711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将镍钴锰三元前驱体、锂源、助熔剂、糖源、去离子水和纳米介孔二氧化硅按配比混合搅拌形成浆料,而后经砂磨控制到所需要的粒径,然后进行喷雾造粒干燥得到混合料;再将混合料进行一次煅烧后,经粉碎、分级得到分级料;最后将分级料与氟源混合包覆后,进行二次煅烧,再经粉碎、分级、过筛和除磁处理后得到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镍钴锰三元前驱体材料中引入助熔剂、氟源和纳米介孔二氧化硅,通过水系搅拌砂磨后喷雾造粒干燥,制得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在提高材料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的同时,优化了制备方法,解决了污染大和操作难度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领域,具体是一种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电动车行业蓬勃发展,作为核心配件之一的电池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锂离子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和无记忆效应等优点,一直是电池领域研究开发的热点,在便携式电器、电动汽车和储能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三元正极材料具有容量高和能量密度大等优点成为当前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而三元材料电池存在安全性和循环寿命差等问题,这需要对三元材料作进一步的改善。一种氟掺杂的镍钴锰系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制得的材料CN201611190763.2,提到氟掺杂提高了材料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一种镍钴铝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申请公开CN201610387211.4,提到石墨烯的掺入提高了材料的倍率性能,保证材料高能量密度的同时又能提高功率密度。以上制备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材料的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但存在污染大对操作人员有潜在危险或操作难度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的制备方法,在镍钴锰三元前驱体材料中引入助熔剂、氟源和纳米介孔二氧化硅,通过水系搅拌砂磨后喷雾造粒干燥,制得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在提高材料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的同时,优化了制备方法,解决了污染大和操作难度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有以下步骤:(1)、将镍钴锰三元前驱体、锂源、助熔剂、糖源、去离子水和纳米介孔二氧化硅按配比混合搅拌形成浆料,而后经砂磨控制到所需要的粒径,然后进行喷雾造粒干燥得到混合料;所述的锂源中锂和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的摩尔比为1.03-1.08;所述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的化学式为(NixCoyMnz)(OH)2,其中,x+y+z=1,0.6≤x≤0.95,0.01≤y≤0.25,0.01≤z≤0.4;所述的助熔剂为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和锂源质量和的0.1-40%;所述的糖源的含量为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和锂源质量和的0.01-10%;所述的纳米介孔二氧化硅为钴锰三元前驱体和锂源质量和的1-60%;(2)、将混合料进行一次煅烧后,经粉碎、分级得到分级料;(3)、将分级料与氟源混合包覆后,进行二次煅烧,最后经粉碎、分级、过筛和除磁处理后得到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所述的助熔剂为五氧化二钒和钒酸铵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所述的糖源为葡萄糖、蔗糖、淀粉、果糖和半乳糖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所述的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0-40nm,孔径为4-9nm。所述的步骤(1)中,混合搅拌形成浆料中的固体质量为30-40%,混合搅拌的时间为30-60min,混合搅拌时控制浆料温度≤50℃;所述的砂磨采用砂磨机砂磨50-100min,砂磨时控制浆料粒径D50为0.5-1.5μm、D100为20-50μm;所述的喷雾造粒干燥采用离心式喷雾造粒干燥,离心式喷雾造粒干燥的参数包括有进料口温度250-300℃、出料口温度100-110℃、浆料泵速600-900L/h,离心机参数20000-30000转/min,控制干燥料粒径D50为0.5-1.5μm、D100为20-50μm。所述的步骤(2)中的一次煅烧是在通入氧气的辊道炉中于500-900℃煅烧9-28h。所述的氟源选用氟化锂、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或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所述的氟源与分级料的质量比为0.1-10:300。所述的步骤(3)中混合包覆的具体步骤为:将氟源与分级料于高混机中混合0.5-2h,控制材料温度≤50℃。所述的步骤(3)中二次煅烧是在通入氧气或空气的辊道炉中于400-800℃煅烧4-20h。本专利技术的优点:(1)、本专利技术操作过程简单,易于操作,可实现简单连续生产;(2)、本专利技术的原料通过水系搅拌砂磨后喷雾干燥控制原料煅烧前粒径,及让原料充分混合均匀,可提高煅烧后材料的性能和控制成球粒径;(3)本专利技术原料中的糖源增加了混合浆料的粘稠性,减小了颗粒间的分散性,有效阻止了三元材料之间的团聚和氧化,粘稠溶液在高速离心喷雾干燥时糖源转化为玻璃态,使材料分散更均匀、球形度更高,与此同时完成球型造粒(糖源在高温氧气中煅烧尽,不会在材料中混入碳);(4)、本专利技术加入助熔剂,可以使三元前驱体和锂源在较低煅烧温度熔融反应、结晶;(5)、本专利技术钒源的引入可以提高材料的电性能;(6)、本专利技术加入纳米介孔二氧化硅可使熔融物粒子依附纳米介孔二氧化硅中生成晶粒,生长成球形,纳米介孔二氧化硅提供结构支撑,有助于电池电解液浸润,从而提高电性能和材料结构稳定性;(7)、本专利技术采用氟源包覆,提高了材料的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同时进行二次煅烧,可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导电性,除去残碱。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制备的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的SEM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制备的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制成半电池的充放电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制备的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的SEM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制备的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制成半电池的充放电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制备的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的SEM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制备的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制成半电池的充放电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制备的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的SEM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制备的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制成半电池的充放电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中制备的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的SEM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中制备的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制成半电池的充放电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有以下步骤:(1)、按照摩尔比Li:Me=1.03取镍钴锰三元前驱体(Me)和锂源100kg,同时取1kg五氧化二钒(V2O5)、10kg纳米介孔二氧化硅、1kg葡萄糖和去离子水投入搅拌罐中混合1h得浆料(固体质量含量35%),然后砂磨机砂磨50min,砂磨时控制浆料粒径D50为0.5-1.5μm、D100为20-50μm;最后进行离心式喷雾造粒干燥得到混合料,离心式喷雾造粒干燥的参数包括有进料口温度250℃、出料口温度100℃、浆料泵速600L/h,离心机参数20000转/min,控制干燥料粒径D50为0.5-1.5μm、D100为20-50μm;(2)、将得到的混合料在通入氧气的辊道炉中于840℃进行一次煅烧12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有以下步骤:/n(1)、将镍钴锰三元前驱体、锂源、助熔剂、糖源、去离子水和纳米介孔二氧化硅按配比混合搅拌形成浆料,而后经砂磨控制到所需要的粒径,然后进行喷雾造粒干燥得到混合料;所述的锂源中锂和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的摩尔比为1.03-1.08;所述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的化学式为(Ni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有以下步骤:
(1)、将镍钴锰三元前驱体、锂源、助熔剂、糖源、去离子水和纳米介孔二氧化硅按配比混合搅拌形成浆料,而后经砂磨控制到所需要的粒径,然后进行喷雾造粒干燥得到混合料;所述的锂源中锂和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的摩尔比为1.03-1.08;所述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的化学式为(NixCoyMnz)(OH)2,其中,x+y+z=1,0.6≤x≤0.95,0.01≤y≤0.25,0.01≤z≤0.4;所述的助熔剂为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和锂源质量和的0.1-40%;所述的糖源的含量为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和锂源质量和的0.01-10%;所述的纳米介孔二氧化硅为钴锰三元前驱体和锂源质量和的1-60%;
(2)、将混合料进行一次煅烧后,经粉碎、分级得到分级料;
(3)、将分级料与氟源混合包覆后,进行二次煅烧,最后经粉碎、分级、过筛和除磁处理后得到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熔剂为五氧化二钒和钒酸铵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糖源为葡萄糖、蔗糖、淀粉、果糖和半乳糖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0-40nm,孔径为4-9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奎宋磊计佳佳沈中宇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轩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