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环轨移动转向的起重吊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7683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环轨移动转向的起重吊运装置,包括环形轨道、承载车、承载平台及起重吊运支架,起重吊运支架设置于承载平台上,承载平台下方设置两组承载车,两组承载车分设在承载平台两侧,两组承载车设置于环形轨道上,两组承载车在环形轨道上绕圈运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环形轨道利用模块化搭建起重环轨,结构简单,组装速度快,易拆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起吊设备使用三级平衡梁设计,最下一级平衡梁与承载平台连接,这样的设计可使负重载荷平均分配到承载平台上,使承载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均载的目的,本设计只有三级平衡梁,结构简单,稳定性可靠,适合在圆环轨道上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环轨移动转向的起重吊运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大型起重设备的
,更加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带环轨移动转向的起重吊运装置。
技术介绍
环轨吊是一种依靠固定环形轨道移动的大型A型臂式吊装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接地比压小、起重能力巨大等诸多优点,在吊装领域中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工程领域中模块化设计与建造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无论是在海工领域还是在石化领域,亦或是在桥梁建造领域等其他领域都已经逐渐趋于模块化设计与安装模式。石化吊装方面采用大型模块安装加快建设速度,并达到投资效益最大化。这就要求起重设备必须向超大型化发展。虽然我国已生产出世界上最大的履带式起重机XGC8800。但其最大起重力矩仅为88000t.m,而且由于履带式起重机结构形式的限制(主要是回转装置的限制),履带式起重机在起重力矩方面已无法再向前发展。对于要求超大起重力矩的吊装工程已无法满足,故发展我国的超大环轨吊势在必行。目前急需一套能够在环形轨道上使用的大型提升起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和缺陷,提供了一种带环轨移动转向的起重吊运装置,起重吊运支架可以由承载车带动在运行轨道上自由转向,转向范围360°,本装置的吊运装置使负重载荷平均分配到承载平台上,使承载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均载的目的,本设计只有三级平衡梁,结构简单,稳定性可靠,适合在圆环轨道上使用。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环轨移动转向的起重吊运装置,包括环形轨道、承载车、承载平台及起重吊运支架,所述起重吊运支架包括主臂、副臂、卷扬设备、撑杆、配重、超起桅杆、支杆及若干拉板。所述起重吊运支架设置于承载平台上,所述承载平台下方设置两组承载车,所述两组承载车分设在承载平台两侧,所述两组承载车设置于环形轨道上,所述两组承载车在环形轨道上绕圈运行。所述起重吊运支架采用三级平衡梁设计,最下一级平衡梁与承载平台连接,可使载荷平均分配到承载平台的平面上,所述主臂顶端设置上铰点,悬挂主钩,所述副臂的顶端设置两个铰点,悬挂两组副钩,所述撑杆设置在承载平台的最左侧,所述配重也设置在承载平台的最左侧,所述超起桅杆和主臂的底端铰接固定在承载平台的最右侧,所述超起桅杆的顶端铰接于撑杆的顶端,所述撑杆的顶端设置第一拉板,所述第一拉板的顶端到达主臂的上铰点,连接主钩,所述主臂和副臂的连接处设置支杆,所述支杆顶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二拉板和第三拉板,所述第二拉板的下末端固定于主臂的下半段,第三拉板的下末端与副钩连接。所述环形轨道由若干个弧形轨道模块和若干连接件组成,所述若干个弧形轨道模块拼接成圆环形,每两个相邻的弧形轨道模块之间设置连接件,所述弧形轨道模块的上端面中央设置轨道凹槽,所述各个轨道凹槽之间互相连通,形成标准圆形,所述弧形轨道模块的两端各自设置连接孔,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各自设置贯孔,所述连接孔与贯孔的位置对应,所述连接孔与贯孔之间设置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承载车由前车体、后车体及设置于前车体与后车体之间的架板,所述架板架设与前车体、后车体的上方,并固定连接前车体、后车体,所述前车体/后车体下设4组承载轮,所述承载轮的尺寸刚好与弧形轨道模块上端面中央的轨道凹槽相适应。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承载平台由两组平行的平衡梁组成,所述两组平行的平衡梁架设在分设于承载平台两侧的两组承载车之上,所述两组平行的平衡梁之间设置若干加强筋。所述卷扬设备设置于承载平台的左侧。所述撑杆的顶端与第一拉板之间设置伸缩控制杆。所述两组承载车采用同步控制设置,运行速度和运行方向一致。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环形轨道利用模块化搭建起重环轨,结构简单,组装速度快,易拆卸,分载作用明显,与运载车搭配,最大限度发挥环轨的作用。(2)、本专利技术的起吊设备使用三级平衡梁设计,最下一级平衡梁与承载平台连接,这样的设计可使负重载荷平均分配到承载平台上,使承载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均载的目的,本设计只有三级平衡梁,结构简单,稳定性可靠,适合在圆环轨道上使用。(3)、本专利技术中起重吊运支架可以由承载车带动在运行轨道上自由转向,转向范围360°。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带环轨移动转向的起重吊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环形轨道及承载平台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弧形轨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弧形轨道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承载车的侧面示意图。图7为承载车的俯视示意图。图8为承载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带环轨移动转向的起重吊运装置,包括环形轨道13、承载车12、承载平台11及起重吊运支架,所述起重吊运支架包括主臂1、副臂2、卷扬设备6、撑杆7、配重8、超起桅杆5、支杆9及若干拉板10。所述起重吊运支架设置于承载平台11上,所述承载平台11下方设置两组承载车12,所述两组承载车12分设在承载平台11两侧,所述两组承载车12设置于环形轨道13上,所述两组承载车12在环形轨道13上绕圈运行。所述起重吊运支架采用三级平衡梁设计,最下一级平衡梁与承载平台11连接,可使载荷平均分配到承载平台11的平面上,所述主臂1顶端设置上铰点,悬挂主钩3,所述副臂2的顶端设置两个铰点,悬挂两组副钩4,所述撑杆7设置在承载平台11的最左侧,所述配重8也设置在承载平台11的最左侧,所述超起桅杆5和主臂1的底端铰接固定在承载平台11的最右侧,所述超起桅杆5的顶端铰接于撑杆7的顶端,所述撑杆7的顶端设置第一拉板10a,所述第一拉板10a的顶端到达主臂1的上铰点,连接主钩3,所述主臂1和副臂2的连接处设置支杆9,所述支杆9顶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二拉板10b和第三拉板10c,所述第二拉板10b的下末端固定于主臂1的下半段,第三拉板10c的下末端与副钩4连接。所述卷扬设备6设置于承载平台11的左侧。所述撑杆7的顶端与第一拉板10a之间设置伸缩控制杆14。所述两组承载车12采用同步控制设置,运行速度和运行方向一致。如图2、3、4、5所示,所述环形轨道13由若干个弧形轨道模块131和若干连接件132组成,所述若干个弧形轨道模块131拼接成圆环形,每两个相邻的弧形轨道模块131之间设置连接件132,所述弧形轨道模块131的上端面中央设置轨道凹槽,所述各个轨道凹槽之间互相连通,形成标准圆形,所述弧形轨道模块131的两端各自设置连接孔1a,所述连接件132的两端各自设置贯孔2a,所述连接孔1a与贯孔2a的位置对应,所述连接孔1a与贯孔2a之间设置固定螺栓15固定连接。如图6、7、8所示,承载车12由前车体121、后车体123及设置于前车体121与后车体123之间的架板122,所述架板122架设与前车体121、后车体123的上方,并固定连接前车体121、后车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环轨移动转向的起重吊运装置,包括环形轨道(13)、承载车(12)、承载平台(11)及起重吊运支架,所述起重吊运支架包括主臂(1)、副臂(2)、卷扬设备(6)、撑杆(7)、配重(8)、超起桅杆(5)、支杆(9)及若干拉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吊运支架设置于承载平台(11)上,所述承载平台(11)下方设置两组承载车(12),所述两组承载车(12)分设在承载平台(11)两侧,所述两组承载车(12)设置于环形轨道(13)上,所述两组承载车(12)在环形轨道(13)上绕圈运行;/n所述起重吊运支架采用三级平衡梁设计,最下一级平衡梁与承载平台(11)连接,可使载荷平均分配到承载平台(11)的平面上,所述主臂(1)顶端设置上铰点,悬挂主钩(3),所述副臂(2)的顶端设置两个铰点,悬挂两组副钩(4),所述撑杆(7)设置在承载平台(11)的最左侧,所述配重(8)也设置在承载平台(11)的最左侧,所述超起桅杆(5)和主臂(1)的底端铰接固定在承载平台(11)的最右侧,所述超起桅杆(5)的顶端铰接于撑杆(7)的顶端,所述撑杆(7)的顶端设置第一拉板(10a),所述第一拉板(10a)的顶端到达主臂(1)的上铰点,连接主钩(3),所述主臂(1)和副臂(2)的连接处设置支杆(9),所述支杆(9)顶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二拉板(10b)和第三拉板(10c),所述第二拉板(10b)的下末端固定于主臂(1)的下半段,第三拉板(10c)的下末端与副钩(4)连接;/n所述环形轨道(13)由若干个弧形轨道模块(131)和若干连接件(132)组成,所述若干个弧形轨道模块(131)拼接成圆环形,每两个相邻的弧形轨道模块(131)之间设置连接件(132),所述弧形轨道模块(131)的上端面中央设置轨道凹槽,所述各个轨道凹槽之间互相连通,形成标准圆形,所述弧形轨道模块(131)的两端各自设置连接孔(1a),所述连接件(132)的两端各自设置贯孔(2a),所述连接孔(1a)与贯孔(2a)的位置对应,所述连接孔(1a)与贯孔(2a)之间设置固定螺栓(17)固定连接;/n承载车(12)由前车体(121)、后车体(123)及设置于前车体(121)与后车体(123)之间的架板(122),所述架板(122)架设与前车体(121)、后车体(123)的上方,并固定连接前车体(121)、后车体(123),所述前车体(121)/后车体(123)下设4组承载轮(124),所述承载轮(124)的尺寸刚好与弧形轨道模块(131)上端面中央的轨道凹槽相适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环轨移动转向的起重吊运装置,包括环形轨道(13)、承载车(12)、承载平台(11)及起重吊运支架,所述起重吊运支架包括主臂(1)、副臂(2)、卷扬设备(6)、撑杆(7)、配重(8)、超起桅杆(5)、支杆(9)及若干拉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吊运支架设置于承载平台(11)上,所述承载平台(11)下方设置两组承载车(12),所述两组承载车(12)分设在承载平台(11)两侧,所述两组承载车(12)设置于环形轨道(13)上,所述两组承载车(12)在环形轨道(13)上绕圈运行;
所述起重吊运支架采用三级平衡梁设计,最下一级平衡梁与承载平台(11)连接,可使载荷平均分配到承载平台(11)的平面上,所述主臂(1)顶端设置上铰点,悬挂主钩(3),所述副臂(2)的顶端设置两个铰点,悬挂两组副钩(4),所述撑杆(7)设置在承载平台(11)的最左侧,所述配重(8)也设置在承载平台(11)的最左侧,所述超起桅杆(5)和主臂(1)的底端铰接固定在承载平台(11)的最右侧,所述超起桅杆(5)的顶端铰接于撑杆(7)的顶端,所述撑杆(7)的顶端设置第一拉板(10a),所述第一拉板(10a)的顶端到达主臂(1)的上铰点,连接主钩(3),所述主臂(1)和副臂(2)的连接处设置支杆(9),所述支杆(9)顶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二拉板(10b)和第三拉板(10c),所述第二拉板(10b)的下末端固定于主臂(1)的下半段,第三拉板(10c)的下末端与副钩(4)连接;
所述环形轨道(13)由若干个弧形轨道模块(131)和若干连接件(132)组成,所述若干个弧形轨道模块(131)拼接成圆环形,每两个相邻的弧形轨道模块(131)之间设置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杨广娟齐勇张啸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外运沙伦氏物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