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两个顶部框架元件的组件、顶部框架和机动车的车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7488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包括两个顶部框架元件的组件、顶部框架以及机动车的车顶。用于机动车(2)的车顶(1)的组件(100)具有两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其中两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相对于彼此布置成形成重叠区域(103),在所述重叠区域中两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彼此重叠,塑料护套(104),其覆盖重叠区域(103)并密封重叠区域(103),其中沿着重叠区域(103)以相对于彼此偏移的方式形成以下部位:结合部位(105),两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在所述结合部位处彼此连接,并且所述结合部位被塑料护套(104)覆盖,以密封所述结合部位(105),粘接部位(106、114),所述粘接部位在塑料护套(104)的外侧面(107、122)上形成,用于粘合部(109)的施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括两个顶部框架元件的组件、顶部框架和机动车的车顶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组件,该组件包括用于机动车的车顶的两个顶部框架元件。进一步提出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车顶的顶部框架和机动车的车顶。此外,提出了一种具有顶部框架的机动车。
技术介绍
存在已知的用于机动车车顶的、例如用于滑动车顶的顶部框架,所述顶部框架是从毛坯件冲压而成。这种一体式顶部框架具有充分的刚性以满足车顶区域中的要求,例如有关刚性方面的那些要求。期望的是,提供一种包括用于机动车的车顶的两个顶部框架元件的组件,所述组件具有小的安装空间要求并且充分刚性。进一步地,期望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车顶的顶部框架,其具有小的安装空间要求并且充分刚性。此外,期望提供一种具有充分刚性的用于机动车的车顶。进一步地,期望提供一种具有顶部框架并且具有充分刚性设计的机动车。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一个实施例,组件具有用于机动车的车顶的两个顶部框架元件。特别地,该组件是顶部框架的一部分。根据至少一个实施例,用于机动车的车顶具有这种顶部框架。根据至少一个实施例,机动车具有这种顶部框架。两个顶部框架元件相对于彼此布置成使得形成重叠区域。在重叠区域中,两个顶部框架元件彼此重叠。所述组件具有塑料护套。塑料护套覆盖重叠区域。塑料护套密封重叠区域,特别是防止水或其它流体(例如来自洗涤器的溶液)。沿着重叠区域以彼此偏移的方式形成结合部位和粘接部位。两个顶部框架元件在结合部位彼此连接。结合部位被塑料护套覆盖,以密封结合部位,例如防止水或其它流体。粘接部位形成在塑料护套的外侧面上,用于粘合部(粘合件或粘合剂)的施加。例如,这两个顶部框架元件是用于车顶的顶部框架的一部分。顶部框架例如部分地或完全地包围车顶的车顶开口,该车顶开口可以通过盖面板封闭。盖面板可以是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布置成使其不能相对于车顶的其余部分移动,或者可以是可移动的盖面板,从而使车顶开口能够至少部分地暴露。特别是在可移动盖面板的情况下,顶部框架元件用于附接各种子组件,例如用于使盖面板移动的机构。此外,顶部框架元件旨在例如通过粘合部附接至车辆的车身壳体。顶部框架元件还有助于例如在操作期间车身的刚性。前盖也可以粘接到顶部框架元件上。根据一些实施例,顶部框架元件由多个单独的部件组装而成。例如,将单独的部件焊接在一起。顶部框架元件与车身壳体的结构上刚性的粘接也是可能的。使用两个顶部框架元件或若干个顶部框架元件允许多方面的应用。因此,该组件可以用于非常广泛的各种车辆,而无需分别实施全新的顶部框架。包括两个顶部框架元件的组件允许顶部框架的模块化构造。例如,顶部框架元件各自在长度和宽度上进行适配,使得顶部框架元件至少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用在若干种不同的车辆中。重叠区域(在该重叠区域处以彼此偏移的方式布置了结合部位和粘接部位)允许所述两个部位的节省空间的布置。因此,也可以利用模块化的顶部框架实现顶部框架的各种所需功能。在结合部位处,顶部框架元件以充分坚固的方式彼此连接以实现所需的刚性。特别地,设置了一个以上的结合部位,例如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结合部位,所述结合部位以相对于彼此偏移的方式形成。两个顶部框架元件和经过两个顶部框架元件的结合部位例如都通过塑料护套密封。特别地,塑料护套允许充分防泄漏的密封,其就毛细效应而言也被密封。因此,该布置允许车辆内部在操作期间抵抗水或其它流体的充分密封。另外,两个顶部框架元件的重叠区域可以借助于塑料护套在两个顶部框架元件之间桥接,使得形成可靠地施加粘合部的粘接部位。特别地,在顶部框架元件和粘接部位之间没有台阶,所述台阶对于粘合部会是不利的。塑料护套还可以部分地补偿结合部位中的制造公差以及隐藏的冲压毛刺。重叠区域在沿着两个车顶框架元件的一个方向上(例如沿着车辆纵向)相比于横向于所述方向的两个方向具有更长的延伸量。沿着重叠区域的这一主要延伸方向,以彼此偏移的方式布置结合部位和粘接部位。在平面图中,结合部位和粘接部位彼此相邻布置。根据一些示意性实施例,结合部位和粘接部位部分重叠。根据其它示意性实施例,结合部位和粘接部位彼此相邻地布置使得它们并不重叠。结合部位和粘接部位的偏移布置使得重叠区域能够与塑料护套一起形成为平坦的。因此,可以实现小的安装空间要求。特别地,包括两个顶部框架元件的组件的安装空间要求不大于或仅不显著地大于一体式顶部框架。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在塑料护套的外侧面上形成密封部位,用于施加密封件。沿着重叠区域,以相对于结合部位和粘接部位偏移的方式形成密封部位。特别地,密封部位用于对密封件粘合,所述密封件将湿区和干区分开。例如,在操作期间,密封件提供相对于盖面板的密封。因此,密封件在两个顶部框架元件和塑料护套上的粘接必须相对于水是防泄漏的,特别是必须抵消毛细效应。由于密封部位相对于粘接部位和结合部位的偏移布置,重叠区域与塑料护套的平坦设计是可能的。塑料护套在两个车顶元件处终止而没有台阶,所述台阶会损害密封件和塑料护套以及两个车顶元件之间的防泄漏性。例如,设置了一个以上的结合部位、一个以上的粘接部位和一个以上的密封部位。粘接部位和/或密封部位可以布置在塑料护套的两侧面上。通过各个部位的偏移布置,在每种情况下仅需要针对各个部位的安装空间要求。例如,在粘接部位被布置在结合部位上方的情况下,情形将会不同。在那种情况下,两个部位都需要安装空间。相反,偏移布置允许平坦的构造,并且同时允许各个部位的可靠功能。根据一个实施例,两个顶部框架元件各自具有在重叠区域以外的表面。塑料护套的外侧面和顶部框架元件的表面在粘接部位和密封部位处以齐平的方式彼此邻接。因此,可靠的密封是可能的。密封件和/或粘合部被防止在操作期间于塑料护套和顶部框架元件之间的过渡处脱离。特别地,以这种方式可以抵消毛细效应。根据至少一个实施例,重叠区域横向于重叠区域的两个主要延伸方向地、以相对于顶部框架元件的邻接区域偏移的方式布置。重叠区域沿着两个主要延伸方向中的每个具有比在横向于所述方向的第三方向上更长的延伸量。在重叠区域中,顶部框架元件相对于顶部框架元件的邻接区域以成台阶方式布置,特别是在粘接部位的区域中和在密封部位的区域中。因此,可以为塑料护套的塑料创造充分的空间,并且同时实现塑料护套与顶部框架元件的邻接区域齐平终止。进而,这允许组件的平坦构造。根据一个实施例,在塑料护套的第二外侧面上形成另外的粘接部位。该另外的粘接部位用于施加另外的粘合部。所述外侧面和第二外侧面彼此相反定位。沿着重叠区域,以相对于结合部位和粘接部位并且根据一些实施方式还相对于密封部位偏移的方式形成另外的粘接部位。例如,另外的粘合部、例如作为结构刚性粘合部用于将顶部框架元件连接至车身。粘合部然后例如用于将顶部框架元件连接至盖。所述另外的粘接部位具有与第一粘接部位相对应的设计,并且因此允许组件的平坦构造。在另外的粘接部位处,塑料护套和顶部框架元件的邻接区域以齐平的方式彼此邻接,结果是,粘合部允许顶部框架元件的(例如,车身的)可靠连接,并在操作过程中充分密封。根据一个实施例,顶部框架元件彼此形状锁合地连接。例如,顶部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件(100),其包括用于机动车(2)的车顶(1)的两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其中/n两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相对于彼此布置成形成重叠区域(103),在所述重叠区域中两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彼此重叠,/n塑料护套(104),其覆盖重叠区域(103)并密封重叠区域(103),其中/n沿着重叠区域(103)以相对于彼此偏移的方式形成以下部位:/n结合部位(105),两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在所述结合部位处彼此连接,并且所述结合部位被塑料护套(104)覆盖,以密封所述结合部位(105),/n粘接部位(106、114),所述粘接部位在塑料护套(104)的外侧面(107、122)上形成,用于粘合部(109)的施加。/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12 DE 102018125313.31.一种组件(100),其包括用于机动车(2)的车顶(1)的两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其中
两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相对于彼此布置成形成重叠区域(103),在所述重叠区域中两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彼此重叠,
塑料护套(104),其覆盖重叠区域(103)并密封重叠区域(103),其中
沿着重叠区域(103)以相对于彼此偏移的方式形成以下部位:
结合部位(105),两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在所述结合部位处彼此连接,并且所述结合部位被塑料护套(104)覆盖,以密封所述结合部位(105),
粘接部位(106、114),所述粘接部位在塑料护套(104)的外侧面(107、122)上形成,用于粘合部(109)的施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重叠区域(103)以相对于所述结合部位(105)和所述粘接部位(106)偏移的方式形成以下部位:
密封部位(110),所述密封部位在塑料护套(104)的外侧面(107、122)上形成,用于施加密封件(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各自具有在重叠区域(103)以外的表面(112、113),其中,所述塑料护套(104)的外侧面(107、122)和顶部框架元件(101、102)的表面(112、113)在粘接部位(106)和密封部位(110)处以齐平的方式彼此邻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叠区域(103)以相对于顶部框架元件(101、102)的邻接区域(119、120)偏移的方式、横向于所述重叠区域(103)的两个主要延伸方向(X、Z)地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着重叠区域(103)以相对于所述结合部位(105)和所述粘接部位(106)偏移的方式形成以下部位:
另外的连接部位(114),其在塑料护套(104)的第二外侧面(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许特尔M·普拉代拉
申请(专利权)人: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