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动式上料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7391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点动式上料控制系统,属于压浆台车技术领域。其包括料仓、搅拌桶和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电机和叶轮,叶轮包括水平的轮盘,轮盘底部设有竖直的轮轴,轮盘的边缘设有辐向的叶片,叶轮设于料仓内的底板上,轮轴穿过底板并与底板轴承连接,底板上还具有位于叶片运动区域内的泻料口,驱动电机设于料仓外的底部,驱动电机与叶轮的轮轴之间设有传动结构;搅拌桶设有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驱动电机以及搅拌桶的搅拌装置均与控制单元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升压浆配料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和配料的精确度,提高配料过程的工作效率。

A kind of inching feeding contro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点动式上料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点动式上料控制系统,属于压浆台车

技术介绍
我国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在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最初用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枕,之后便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和高铁的建设,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公路、铁路桥梁工程中已得到普遍的应用。早期的预应力施工方式比较落后,使用传统的手工压浆工艺。传统压浆工艺存在以下弊端:一是材料质量及用量控制不严,压浆材料要求低水胶比、高流动度、零泌水率,配料过程中大多是人工添加水泥,上料精度不容易控制,人为干涉大,水胶比控制不准,使得水胶比过大或过小,水胶比过小,浆液太稠,流动性不好,不利于压浆;人们往往手动加水,导致泌水率过大,在孔道内形成钢绞线锈蚀的环境。面对越来越完善的预应力结构设计计算方法,压浆施工工艺相对落后,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成为制约预应力结构应用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压浆台车的自动化改进就成为该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而其中,对于上料的控制则是重中之重。目前,压浆配料过程中采用的上料方式主要为皮带上料或者螺旋蛟龙上料,这种方式存在存料、速度慢、计量不准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点动式上料控制系统,其能够准确地控制配料过程中的上料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点动式上料控制系统,包括料仓、搅拌桶和控制单元;还包括驱动电机和叶轮,所述叶轮包括水平的轮盘,轮盘底部设有竖直的轮轴,轮盘上设有辐向的叶片,所述叶轮设于料仓内的底板上,所述轮轴穿过底板并与底板轴承连接,所述底板上还具有位于叶片运动区域内的泻料口,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料仓外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叶轮的轮轴之间设有传动结构;所述搅拌桶设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驱动电机以及搅拌桶的搅拌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执行如下程序:(1)开启驱动电机进行投料;(2)通过称重传感器判断目标投料量是否超过第一阈值,若是进行步骤(3),否则进行步骤(5);(3)控制搅拌桶的搅拌装置在开启状态,控制驱动电机在开启状态;(4)通过称重传感器判断当前投料量距离目标投料量是否小于第二阈值,若是则进行步骤(5),否则重复步骤(3);(5)控制搅拌桶的搅拌装置在关闭状态,控制驱动电机在开启状态;(6)通过称重传感器判断当前投料量距离目标投料量是否小于第三阈值,若是则进行步骤(7),否则重复步骤(5);(7)维持驱动电机开启时间0.5~1秒,然后关闭驱动电机,等待2秒以上时间后通过称重传感器判断当前投料量是否达到目标投料量的98%,若是则上料完成,否则重复步骤(7)。可选的,所述第一阈值为30千克,所述第二阈值为10千克,第三阈值为5千克。可选的,所述轮盘的顶面为锥形帽结构,所述泻料口上方具有固定于料仓仓壁上的向下倾斜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下端位于锥形帽结构的上方;所述导流板下还设有用于遮蔽泻料口的遮挡罩,所述遮挡罩的边缘与所述轮盘的边缘相平齐,所述遮挡罩的边缘处还设有挡墙。可选的,所述驱动电机水平设置在料仓外的底部,所述传动结构为蜗杆传动结构。可选的,所述轮盘的底部具有与轮轴同轴的第一外圈壁,所述料仓的底板上具有与轮轴同轴的第一内圈壁,所述第一外圈壁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内圈壁的直径,所述第一外圈壁与第一内圈壁构成第一回形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外圈壁和第一内圈壁之间还设有套于第一内圈壁外的胶圈,胶圈外侧与第一外圈壁之间具有间隙,胶圈顶部与轮盘的底部接触。可选的,所述轮盘的底部还具有与轮轴同轴的第二外圈壁,所述料仓的底板上还具有与轮轴同轴的第二内圈壁,所述第二外圈壁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内圈壁的直径且小于所述第一内圈壁的直径,所述第二外圈壁与第二内圈壁构成第二回形密封结构,所述第二外圈壁内设有置于第二内圈壁之上的毛毡圈;所述轮盘的底部设有位于第一回形密封结构和第二回形密封结构之间的辐向的刮板,所述底板上还具有位于刮板运动区域内的辐向的狭长清灰口。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在料仓底部设置了驱动电机和叶轮,通过叶轮的转动来控制料仓的出料,可以实现出料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压浆配料的效率。2、本专利技术采用水平式叶轮,叶轮的轮盘水平设置,这种设计一方面压缩了出料口处的垂直空间,另一方面不需要通过叶轮的叶片来封堵出料口,能够有效防止静止状态下的漏料,且结构更加简单。3、本专利技术的出料量完全由叶轮的转动来控制,通过设计叶片的个数及大小,可以精确控制叶轮每转一格的出料量;此外,配合本专利技术科学合理的上控制方式,可以实现对出料量的精确把控,显著提高了上料过程的精度和工作效率。总之,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升压浆配料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和配料的精确度,提高配料过程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本专利,下面提供一幅或多幅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点动式上料控料系统的一种使用状态参考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点动式上料控料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爆炸图;图4为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的仰视图;图6为图2的侧向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点动式上料控料系统的一种结构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控料程序的一种算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方案的理解,下面以具体案例的形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2~7所示,一种点动式上料控料系统,包括料仓1、搅拌桶和控制单元,料仓1上设有仓门11,料仓1的底部设有支架3;还包括驱动电机2和叶轮,所述叶轮包括水平的轮盘40,轮盘40底部设有竖直的轮轴43,轮盘40的边缘设有辐向的叶片42,所述叶轮设于料仓内的底板上,所述底板上还具有位于叶片42运动区域内的泻料口12,所述驱动电机2设于料仓外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2与所述叶轮的轮轴43之间设有传动结构;所述搅拌桶设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驱动电机以及搅拌桶的搅拌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特别地,驱动部分可以采用直角齿轮减速电机,其包括电机、减速器、传动结构以及轴承轴套。使用时,直接将直角齿轮减速电机固定在料仓外的底板上,然后将叶轮的轮轴插入直接将直角齿轮减速电机的轴套即可。这样,本例中的驱动电机实际上就相当于直角齿轮减速电机中的电机,而传动结构则相当于直角齿轮减速电机内部的传动结构,叶轮轮轴与底板之间的轴承连接关系也是由直角齿轮减速电机内部的轴承实现的。如图8所示,上述控制单元用于执行如下程序:(1)开启驱动电机进行投料;(2)通过称重传感器判断目标投料量是否超过第一阈值,若是进行步骤(3),否则进行步骤(5);(3)控制搅拌桶的搅拌装置在开启状态,控制驱动电机在开启状态;(4)通过称重传感器判断当前投料量距离目标投料量是否小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点动式上料控制系统,包括料仓、搅拌桶和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电机和叶轮,所述叶轮包括水平的轮盘,轮盘底部设有竖直的轮轴,轮盘上设有辐向的叶片,所述叶轮设于料仓内的底板上,所述轮轴穿过底板并与底板轴承连接,所述底板上还具有位于叶片运动区域内的泻料口,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料仓外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叶轮的轮轴之间设有传动结构;所述搅拌桶设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驱动电机以及搅拌桶的搅拌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执行如下程序:/n(1)开启驱动电机进行投料;/n(2)通过称重传感器判断目标投料量是否超过第一阈值,若是进行步骤(3),否则进行步骤(5);/n(3)控制搅拌桶的搅拌装置在开启状态,控制驱动电机在开启状态;/n(4)通过称重传感器判断当前投料量距离目标投料量是否小于第二阈值,若是则进行步骤(5),否则重复步骤(3);/n(5)控制搅拌桶的搅拌装置在关闭状态,控制驱动电机在开启状态;/n(6)通过称重传感器判断当前投料量距离目标投料量是否小于第三阈值,若是则进行步骤(7),否则重复步骤(5);/n(7)维持驱动电机开启时间0.5~1秒,然后关闭驱动电机,等待2秒以上时间后通过称重传感器判断当前投料量是否达到目标投料量的98%,若是则上料完成,否则重复步骤(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动式上料控制系统,包括料仓、搅拌桶和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电机和叶轮,所述叶轮包括水平的轮盘,轮盘底部设有竖直的轮轴,轮盘上设有辐向的叶片,所述叶轮设于料仓内的底板上,所述轮轴穿过底板并与底板轴承连接,所述底板上还具有位于叶片运动区域内的泻料口,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料仓外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叶轮的轮轴之间设有传动结构;所述搅拌桶设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驱动电机以及搅拌桶的搅拌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执行如下程序:
(1)开启驱动电机进行投料;
(2)通过称重传感器判断目标投料量是否超过第一阈值,若是进行步骤(3),否则进行步骤(5);
(3)控制搅拌桶的搅拌装置在开启状态,控制驱动电机在开启状态;
(4)通过称重传感器判断当前投料量距离目标投料量是否小于第二阈值,若是则进行步骤(5),否则重复步骤(3);
(5)控制搅拌桶的搅拌装置在关闭状态,控制驱动电机在开启状态;
(6)通过称重传感器判断当前投料量距离目标投料量是否小于第三阈值,若是则进行步骤(7),否则重复步骤(5);
(7)维持驱动电机开启时间0.5~1秒,然后关闭驱动电机,等待2秒以上时间后通过称重传感器判断当前投料量是否达到目标投料量的98%,若是则上料完成,否则重复步骤(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动式上料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为30千克,所述第二阈值为10千克,第三阈值为5千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冉张海峰杨榕何涛李国威姚金水王彦祎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高达预应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