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燃料炉具的汽化稳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7286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燃料炉具的汽化稳压装置,其结构是汽化腔(3)横穿炉膛(2)的中部内壁与汽室(1)连通,增压腔(5)横向设在炉膛(2)的下部将两端转折延伸分别与燃料箱(8)的顶部及底部连通。在汽化腔(3)与增压腔(5)之间设有将上、下端分别与汽化腔(3)及增压腔(5)连通的稳压管(4),在炉膛(2)下部内壁开有多个火孔,并安置具有对应火孔及可调手柄(7)的火门(6)。它具有汽化充分、汽化增压与燃料输送协调同步、燃烧安全稳定等优点。(*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燃料炉具的汽化稳压装置。现已研制申请的“液体燃料炉具的燃料自动供给装置”(专利号为91231740.X)、“自动供给燃料的液体燃料炉具”(专利申请号有92106801.8,92212875.8)等液体燃料炉具,由于炉具的液体燃料输供是由炉膛内的三通输液管直接与燃料箱的底部连接相通。燃料的输送加压是在燃料箱顶部直接与炉膛的汽室或汽化腔连通管道,炉膛的下部内壁无可调火孔、火门。这种炉具工作时,汽化增压压力不稳,燃料箱内压力过高时难以控制,易受环境温度的变化而使压力与火力不稳。本专利技术的设计目的是设计提供一种在通常气压下具有压力稳定安全,燃烧效果较好的可调式汽化稳压装置。本专利技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将炉膛(2)的中部横向设有与汽室(1)连接相通的汽化腔(3),在炉膛(2)的下部横向设有其两端分别转折延伸与燃料箱(8)顶部及底部连接相通的增压腔(5),在汽化腔(3)与增压腔(5)之间设有其上、下端分别与汽化腔(3)及增压腔(5)连接相通的稳压管(4),在炉膛(2)的下部内壁开有多个均匀分布为一圈的火孔,贴靠炉膛(2)下部内壁一圈火孔处还设置具有手柄〔7〕与对应火孔的火门〔6〕。本专利技术的汽化腔〔3〕、稳压管〔4〕与增压腔〔5〕由上往下可为连通一体3-5圈的螺旋管,汽化腔〔3〕与稳压管〔4〕及稳压管〔4〕与增压腔〔5〕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其螺旋管汽化腔〔3〕的上口与汽室〔1〕连接相通,其螺旋管增压腔〔5〕下部转折延伸将端口与燃料箱〔8〕的底部连接相通,从增压腔〔5〕与稳压管〔4〕之间的螺旋管另连通有一支管转折延伸,将端口与燃料燃〔8〕的顶部连接相通。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稳压管具有缓冲稳压作用。工作时,稳压管可由汽室与汽化腔内液体汽化所产生的压力大小来控制输送给汽化腔液体的流量。如汽化腔内的压力较低时(冬季或环境温度较低时一样),稳压管向汽化腔输液阻力小,从而流量大,输供液体快而多,促使汽化腔的压力增大;当汽化腔的汽化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这时稳压管内的汽化压力反而对输供液体增加了阻力(夏季或环境温度较高时一样),从而使稳压管向汽化腔输供液体慢而少,促进汽化腔的压力下降,如此重复上述过程,循环往复可使炉具的输液汽化、燃烧协调同步、有序工作。再者,又因汽化腔、增压腔经稳压管连接相通。增压腔的两端转折分别延伸与燃料箱的顶部、底部连通,液体汽化压力与液体燃料的流动在增压腔内经常处于对抗性缓冲,当增压压力过大时,多余的增压汽体还会从稳压管泄入汽化腔、汽室,从而供炉膛燃烧。因此燃料箱内的压力可保持相对稳定,确保在较低压力下平稳安全地工作。炉膛下部的内壁设置多个均匀分布为一圈的火孔与可调环圈形火门,可根据不同季节或环境温度高低,通过火门的手柄旋转调整环圈形火门的火孔与炉膛下部内壁的火孔相对位置,(调整时,二者的火孔可重合相通或错位部份封闭或全部封闭),控制炉具的汽化压力与汽化速度。本专利技术与已有技术比较。1、工作时,汽化压力与液体燃料的输供变化协调同步;2、汽化充分,燃烧火力平稳;3、炉具能长时间在较低压力下正常工作,无论高温或低温环境均能较快地汽化增压,确保燃烧安全稳定。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安装在液体燃料炉具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汽化腔〔3〕、稳压管〔4〕与增压腔〔5〕为螺旋管连通一体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实施例实施例1由图1、给出横置穿通炉膛〔2〕的中部内壁设有将上部端口与汽室〔1〕连接相通的汽化腔〔3〕,横置于炉膛〔2〕的下部设有其两端分别转折延伸,与燃料箱〔8〕的顶部及底部连接相通的增压腔〔5〕,在汽化腔〔3〕与增压腔〔5〕之间设有其上、下端分别与汽化腔〔3〕及增压腔〔5〕连接相通的稳压管〔4〕,在炉膛〔2〕的下部内壁开有多个(本实施例为十个)均匀分布为一圈的火孔;贴靠炉膛〔2〕下部内壁的一圈火孔处,还设置具有对应火孔(本实施例也为十个)及手柄〔7〕的火门〔6〕,火门〔6〕外形为环圈形,其手柄〔7〕向下,其上所开火孔的个数、形状大小及位置分布均与炉膛〔2〕下部内壁上所开的火孔相互对应一致。实施例2由图2给出其汽化腔〔3〕、稳压管〔4〕与增压腔〔5〕为由上往下连通一体3-5圈(本实施例为4圈)的螺旋管,上部1-3圈(本实施例为上部2圈)的螺旋管为汽化腔〔3〕,中部1圈的螺旋管为稳压管〔4〕,下部1圈的螺旋管为增压腔〔5〕,汽化腔〔3〕与稳压管〔4〕及稳压管〔4〕与增压腔〔5〕之间并无明显分界,螺旋管汽化腔〔3〕的上口与汽室〔1〕连接相通,螺旋管增压腔〔5〕的下部转折延伸,将端口与燃料箱〔8〕的底部连接相通,从增压腔〔5〕与稳压管〔4〕之间的螺旋管另连通有一支管转折延伸,将其端口与燃料箱〔8〕的顶部连接相通,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权利要求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燃料炉具的汽化稳压装置,它包括汽室、炉膛、汽化腔、稳压管、增压腔、火门、燃料箱部件结构,汽化腔横置穿通炉膛的中部内壁,将上部端口与汽室连通,增压腔横向设置在炉膛的下部,将一端转折延伸与燃料箱的底部连通,在炉膛的下部内壁开有多个均匀分布为一圈的火孔。其特征在于在汽化腔与增压腔之间设有将上、下端分别与汽化腔及增压腔连接相通的稳压管,增压腔的另一端转折延伸与燃料箱的顶部连接相通,贴靠炉膛下部内壁的一圈火孔处,还设置具有手柄及对应火孔的火门。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液体燃料炉具的汽化稳压装置,汽化腔〔3〕、稳压管〔4〕与增压腔〔5〕依次连通为一体3-5圈的螺旋管,从炉膛〔2〕由上往下的1-3圈为汽化腔〔3〕,中部1圈为稳压管〔4〕,下部1圈为增压腔〔5〕,螺旋管汽化腔〔3〕的上口与汽室〔1〕连通,螺旋管增压腔〔5〕下部转折延伸将端口与燃料箱〔8〕的底部连通,在炉膛〔2〕的下部内壁开有多个均匀分布为一圈的火孔,其特征在于汽化腔〔3〕与增压腔〔5〕之间设有将上、下端分别与汽化腔〔3〕及增压腔〔5〕连通的稳压管〔4〕为无明显分界连接一体的螺旋管,从增压腔〔5〕与稳压管〔4〕之间的螺旋管另连通有一支管转折延伸,将端口与燃料箱〔8〕的顶部连接相通,贴靠炉膛〔2〕下部内壁的一圈火孔处,还设置具有手柄〔7〕及对应火孔的火门〔6〕。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液体燃料炉具的汽化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火门〔6〕为环圈形,其上也开有与炉膛〔2〕下部内壁一圈火孔个数相同、形状大小相同、位置分布相互对应的火孔。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燃料炉具的汽化稳压装置,其结构是汽化腔(3)横穿炉膛(2)的中部内壁与汽室(1)连通,增压腔(5)横向设在炉膛(2)的下部将两端转折延伸分别与燃料箱(8)的顶部及底部连通。在汽化腔(3)与增压腔(5)之间设有将上、下端分别与汽化腔(3)及增压腔(5)连通的稳压管(4),在炉膛(2)下部内壁开有多个火孔,并安置具有对应火孔及可调手柄(7)的火门(6)。它具有汽化充分、汽化增压与燃料输送协调同步、燃烧安全稳定等优点。文档编号F24C5/02GK1090031SQ9311043公开日1994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1993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1993年1月19日专利技术者吴勇, 符建华, 严政国 申请人:益阳地区材料应用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燃料炉具的汽化稳压装置,它包括汽室[1]、炉膛[2]、汽化腔[3]、稳压管[4]、增压腔[5]、火门[6]、燃料箱[8]部件结构,汽化腔[3]横置穿通炉膛[2]的中部内壁,将上部端口与汽室[1]连通,增压腔[5]横向设置在炉膛[2]的下部,将一端转折延伸与燃料箱[8]的底部连通,在炉膛[2]的下部内壁开有多个均匀分布为一圈的火孔。其特征在于在汽化腔[3]与增压腔[5]之间设有将上、下端分别与汽化腔[3]及增压腔[5]连接相通的稳压管[4],增压腔[5]的另一端转折延伸与燃料箱[8]的顶部连接相通,贴靠炉膛[2]下部内壁的一圈火孔处,还设置具有手柄[7]及对应火孔的火门[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勇符建华严政国
申请(专利权)人:益阳地区材料应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