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拾音与隔噪一体化设计的听诊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7240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拾音与隔噪一体化设计的听诊头,包括隔音体、拾音头和振动膜,所述隔音体为柱状体,其内底部设有安装腔,拾音头设在隔音体的安装腔内,在拾音头的内底部设有漏斗状拾音腔,拾音腔底部设振动膜,拾音头与振动膜无缝接合将拾音腔封闭,隔音体将拾音头和振动膜包裹,使振动膜位于隔音体的底面中间位置,振动膜的底面与隔音体的底面平齐,在振动膜与隔音体的底面贴有双面敷贴。其应用时,可以有效降低外部噪声对音频采集的干扰,同时,可以实现无线无人持守监听,使用更方便。

The design of stethoscope head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pick-up and noise iso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拾音与隔噪一体化设计的听诊头
本技术涉及听诊器
,具体涉及基于拾音与隔噪一体化设计的听诊头。
技术介绍
目前,各种结构的听诊头,都能较好地解决拾音的问题,但在实际临床听诊过程中,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背景噪声,医生在使用声学听诊器听诊时,都是凭经验“过滤”环境背景噪声;但在使用电子听诊器时,人耳可区分的外部环境噪声的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khz,涵盖了肠鸣音的有效频率范围100hz~1000hz。当肠鸣音信号弱,而环境噪声信号过强时,肠鸣音信号已彻底被环境噪声信号所“淹没”,无法提取出这类微弱的肠鸣音信号。另外,常规滤波方法的使用,在将噪声信号过滤掉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会损失掉肠鸣音的有用信号,使得滤波后的肠鸣音信号失真,会降低诊断的准确性。且目前的医疗电子听诊头,较传统听诊头相比,采用麦克风进行声电转换,通过耳机接口输出,供听诊人员识别,这种音频采集技术较传统听诊头的物理扩音,具备较高音频放大功能,效率精度大大提升,且出现众多拥有无线传输技术、音电可视技术的此类设备,然而当下医生对电子听诊器的应用角度,和传统听诊器一样,应用在短时内的人工诊断与辅助器材同步过程中,随着诊断(检查)结束,器材也同步使用完毕,故此操作过程中没有考虑专属的诊断安装技术,医生通常用手将听诊头置于待查患者相关部位,听诊完毕后拿下,停留于短时同步辅助人为检查的特性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基于拾音与隔噪一体化设计的听诊头,其应用时,隔音体、振动膜和拾音头一体化连接,隔音体包裹并作为整个拾音头的外壁结构,以阻隔外部噪声传递进入拾音头内部拾音腔,有效降低外部噪声对音频采集的干扰,同时,无需医生用手持续按压在听诊部位,使用更方便。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基于拾音与隔噪一体化设计的听诊头,包括隔音体、拾音头和振动膜,所述隔音体为柱状体,其内底部设有安装腔,拾音头设在隔音体的安装腔内,在拾音头的内底部设有漏斗状拾音腔,拾音腔底部设振动膜,拾音头与振动膜无缝接合将拾音腔封闭,隔音体将拾音头和振动膜包裹,使振动膜位于隔音体的底面中间位置,振动膜的底面与隔音体的底面平齐,在振动膜与隔音体的底面贴有双面敷贴。优选地,所述隔音体内还设有电路板和电池,电路板上集成有电源模块、信号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模块,信号处理器分别与拾音头、电源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电性连接,电源模块与电池电性连接,电源模块用于将电池的供电进行电压转化后为拾音头、信号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模块提供电源,拾音头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至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将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传至无线通信模块,由无线通信模块无线射频信号传出。优选地,电池向电源模块输入5V电压,电源模块设有LM4132AMF电源芯片和TPS727电源芯片,分别用于将5V电压转换为3.3V和3.0V电压输出供电,信号处理器设有OPA333AIDCK型模拟信号滤波、放大芯片以及用于采样、运算和控制的STM32L433型单片机芯片,无线通信模块设有nRF24L01型射频收发芯片和MIFA天线,射频收发芯片通过SPI接口与信号处理器连接,其射频端差分输出后转单端并与MIFA天线连接。优选地,隔音体的顶部设置可拆卸盖,可拆卸盖将电路板和电池盖合在隔音体内。优选地,所述电路板上集成有充电电路,隔音体上设有对外充电接口,充电电路输入端与充电接口对接,输出端与电池连接,电池为可充电锂电池。优选地,所述隔音体为硅胶隔音体,拾音头底部与振动膜接合位置的外侧设有固定胶圈。优选地,所述双面敷贴平整贴于隔音体底面与振动膜上。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基于拾音与隔噪一体化设计的听诊头,隔音体、振动膜和拾音头一体化连接,隔音体包裹并作为整个拾音头的外壁结构,以阻隔外部噪声传递进入拾音头内部拾音腔,有效降低外部噪声对音频采集的干扰。2、本技术基于拾音与隔噪一体化设计的听诊头,无需医生用手持续按压在听诊部位,可以实现无线无人持守监听,使用更方便。3、本技术基于拾音与隔噪一体化设计的听诊头,结构小巧,重量较轻,材质亲肤,使用时不会造成患者的不适。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中的薄膜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3中的隔音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4中的齿环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隔音体,2-拾音头,3-拾音腔,4-振动膜,5-固定胶圈,6-双面敷贴,7-电路板,8-电池,9-可拆卸盖,10-薄膜,11-齿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基于拾音与隔噪一体化设计的听诊头,包括隔音体1、拾音头2和振动膜4,所述隔音体1为柱状体,其内底部设有安装腔,拾音头2设在隔音体1的安装腔内,在拾音头2的内底部设有漏斗状拾音腔3,拾音腔3底部设振动膜4,拾音头2与振动膜4无缝接合将拾音腔3封闭,隔音体1将拾音头2和振动膜4包裹,使振动膜4位于隔音体1的底面中间位置,振动膜4的底面与隔音体1的底面平齐,在振动膜4与隔音体1的底面贴有双面敷贴6。具体实施时,通过双面敷贴6将隔音体1贴合在患者的听诊部位,肠鸣音信号经过振动膜4和拾音腔3后被拾音头2拾取并转换为电信号进行后续处理,在肠鸣音信号的拾取过程中,隔音体1将拾音头2和拾音腔3包裹隔绝,只剩振动膜4端的肠鸣音信号传输通道,这样就可以阻隔外部噪声传递进入拾音头2底部的拾音腔3,有效降低外部噪声对音频采集的干扰,同时,通过双面敷贴6将隔音体1紧密贴在患者听诊部位后,医生就可以撤离双手,不用一直持续按压进行听诊,使用十分方便。隔音体1内还设有电路板7和电池8,电路板7上集成有电源模块、信号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模块,信号处理器分别与拾音头2、电源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电性连接,电源模块与电池8电性连接,电源模块用于将电池8的供电进行电压转化后为拾音头2、信号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模块提供电源,拾音头2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至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将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传至无线通信模块,由无线通信模块无线射频信号传出。电池8向电源模块输入5V电压,电源模块设有LM4132AMF电源芯片和TPS727电源芯片,分别用于将5V电压转换为3.3V和3.0V电压输出供电,信号处理器设有OPA333AIDCK型模拟信号滤波、放大芯片以及用于采样、运算和控制的STM32L433型单片机芯片,无线通信模块设有nRF24L01型射频收发芯片和MIFA天线,射频收发芯片通过SPI接口与信号处理器连接,其射频端差分输出后转单端并与MI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拾音与隔噪一体化设计的听诊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隔音体(1)、拾音头(2)和振动膜(4),所述隔音体(1)为柱状体,其内底部设有安装腔,拾音头(2)设在隔音体(1)的安装腔内,在拾音头(2)的内底部设有漏斗状拾音腔(3),拾音腔(3)底部设振动膜(4),拾音头(2)与振动膜(4)无缝接合将拾音腔(3)封闭,隔音体(1)将拾音头(2)和振动膜(4)包裹,使振动膜(4)位于隔音体(1)的底面中间位置,振动膜(4)的底面与隔音体(1)的底面平齐,在振动膜(4)与隔音体(1)的底面贴有双面敷贴(6)。/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拾音与隔噪一体化设计的听诊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隔音体(1)、拾音头(2)和振动膜(4),所述隔音体(1)为柱状体,其内底部设有安装腔,拾音头(2)设在隔音体(1)的安装腔内,在拾音头(2)的内底部设有漏斗状拾音腔(3),拾音腔(3)底部设振动膜(4),拾音头(2)与振动膜(4)无缝接合将拾音腔(3)封闭,隔音体(1)将拾音头(2)和振动膜(4)包裹,使振动膜(4)位于隔音体(1)的底面中间位置,振动膜(4)的底面与隔音体(1)的底面平齐,在振动膜(4)与隔音体(1)的底面贴有双面敷贴(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拾音与隔噪一体化设计的听诊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体(1)内还设有电路板(7)和电池(8),电路板(7)上集成有电源模块、信号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模块,信号处理器分别与拾音头(2)、电源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电性连接,电源模块与电池(8)电性连接,电源模块用于将电池(8)的供电进行电压转化后为拾音头(2)、信号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模块提供电源,拾音头(2)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至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将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传至无线通信模块,由无线通信模块无线射频信号传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拾音与隔噪一体化设计的听诊头,其特征在于,电池(8)向电源模块输入5V电压,电源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权朱宏魏开航刘影彭远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新源生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